《酌酒与裴迪》—游离在“儒、佛之间”的诗人王维

我们在诵读唐诗时,王维的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诗中有画,美不胜收。而《酌酒与裴迪》这首诗显示出王维“佛”性的一面,我们分析一下这首诗: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一、创作背景

与历史上众多文人相同,王维早年成名,入仕后经历宦海的沉浮。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离京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利用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辋川修建了一所别墅,与友人过着悠闲的生活。 裴迪是王维的好朋友,经常去探望王维,王维劝勉他,写下了这首诗。

二、解读

起句:酌酒与君君自宽

以叙事起句,直奔主题,在创作手法上属于明起。王维以酒劝勉裴迪,按现在话说就是:喝酒吧!老弟,啥事别往心里搁,你看老哥我多潇洒。“君自宽”又以暗喻的方式,隐含的表现了作者生不得志、心中郁闷的情结。

《酌酒与裴迪》—游离在“儒、佛之间”的诗人王维

图片来源网络


承句:人情翻覆似波澜

紧承起句论事,句法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宦海沉浮,深谙人世的险恶,以波澜比喻官宦之间人情薄如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状况。

颔联: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接承句论事,颔联是承句的扩展描述。在句法上,本联是比肩对,凸显了对仗作用,以“白首”对比“朱门”,以“犹按剑”对比“笑弹冠”。同时,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以“白首”比喻相交到老的故友,以“朱门”比喻贵族富豪之家。

按剑:以手抚剑,借指警惕别人的进攻。弹冠,弹掉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典故出自《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汉代王子阳做了官,他的朋友贡禹弹去帽子上的灰尘,等着王子阳提拔,即“弹冠相庆”。在本诗中,朱门贵族排挤打击弹冠入仕者,“笑”不是庆贺之意,而是反起用之,尽含嘲笑、愚弄之意,暗指作者被排挤、落井下石的不堪命运。

《酌酒与裴迪》—游离在“儒、佛之间”的诗人王维

图片来源网络


颈联: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颈联的比肩对,由室内酌酒转为户外,是转联。

大多数律诗首联、颔联先写景物,以景带情、以景触情,颈联以情言志。这首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首联、颔联以人情论事,颈联转为自然景色的描述。

户外野草在细雨滋润下,发出绿颖颖的光泽,蠢蠢欲开的花蕾遇到了春风的倒春寒。看似作者的无意描述,实则给人们呈现出了大自然的一派清新盎然的景象,由大自然润泽万物、和谐共生对比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排挤打压,催生了作者以佛家禅意贯通事事练达,穷尽世间万象的开悟。

《酌酒与裴迪》—游离在“儒、佛之间”的诗人王维

图片来源网络


转句:世事浮云何足问

以反问做转,世间的万象犹如浮云,转眼即逝,何足挂齿!借用佛家禅意,大自然万物与人世间官场斗争一样,意指五蕴皆空的禅意吧!

合句:不如高卧且加餐

不如高卧山林,好吃好喝。高卧体现出了作者超脱凡俗,看破红尘、洞察时事的意境,也是对首联的回应。


《酌酒与裴迪》—游离在“儒、佛之间”的诗人王维

图片来源网络


三、小结

与王维其他诗作相比,本诗创作不凡,前后看似错综无序,然而又体现出作者开合自如、精妙构思、缜密布局的写作才能。

官宦沉浮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作者寄情山水、禅儒相间的处世态度和心理矛盾,作者的其他诗作,与《酌酒与裴迪》一诗相同,都有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但是,这并不妨碍王维诗作的欣赏性、可读性。


《酌酒与裴迪》—游离在“儒、佛之间”的诗人王维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