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調控、花期處理、整枝打杈、水分管理,聖女果花後管理要細緻

分享聖女果的種植系列篇,目的就是讓大家借鑑並掌握全面的、重點的技術知識,把知識轉化成技能應用到生產過程中去,來預防,解決和減少各種問題的發生,讓我們大家共同學習,學為己用,幫助他人。

只有在共同進步的基礎上,所生產出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經久不衰,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提出反對,大家都會種了,市場就不值錢了,如果這樣想那就是大錯特錯,不值錢,不賺錢實際是我們缺少了選擇,耐力,技術和創新。

當跟風現象突顯在某種種植方式和某種產品上時,市場就會出現廉價,積壓,滯銷等情況。而這種現象每年都會在不同農產品中出現,導致跟風產品過山車式的經濟效益。被過量產品衝擊後,最難過的還是農戶自己,市場需要什麼產品,怎樣去選擇和分辨哪些產品過剩,是否能在其中把控機會,那就要根據自己所長,當地優勢和市場情況來分析判斷。說這些只希望廣大農人多思考,多觀察,學會技術,喜迎市場,讓付出得以回報。說的有點多,還是言歸正傳,今天接著上兩篇文章繼續談談花後管理。

溫度調控、花期處理、整枝打杈、水分管理,聖女果花後管理要細緻

一、花期溫度

壯苗定植後,管理得當兩週左右植株就開始開花,當80%的花絮見花後,白天溫度從蹲苗期的22℃―25℃調整到25℃―28℃,夜間10℃―15℃。

花期溫度決定著開花的質量與速度,溫度過低會影響花芽分化形成畸形花,過高也會造成花器發育不良,影響開花結實,所以在溫室種植聖女果注意溫度的兩極化,夜溫低時,白天儘量保持生長範圍內的最高溫度,以維持夜間花芽發育的基本條件。始花期可以噴施含有硼等微量元素的葉面肥,可以更好的促進花芽分化,使花朵碩大果實飽滿。

二、花期處理

溫室內的環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達不到自然授粉條件,不進行人工處理無法結實,所以就要用生長調節劑來替代花粉受精過程,即使在溫度和光照很差的條件下也能保證開花結實。

常用的生長調節劑有2,4-D和防落素。用適宜濃度的2,4-D處理花梗或浸蘸花朵後,3―4天即可看見幼果。有坐果快膨大快的特點,可以提早成熟上市,但使用濃度過高或重複使用會造成果實畸形開裂,還會被植株吸收後傳輸給幼葉造成生長點停滯,葉片細小僵硬,影響產量。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蘸花坐果藥劑,效果都非常不錯,也免去因濃度問題造成的損失。市場上的蘸花葯劑多為紅色,處理花簇時藥劑的顏色會遺留在花梗上,很容易識別出處理過的花簇,新花朵開放後,短時間內就可以繼續處理,這就是提高產量的關鍵部分。花朵等候處理時間越長,果實越小。

溫度調控、花期處理、整枝打杈、水分管理,聖女果花後管理要細緻

(花朵激素處理遺漏造成的殘次果)

2,4-D處理花簇時要細緻周到,不可整穗處理,不可處理花蕾,只對半開和已開的花朵用點花器進行蘸梗即可,用量要控制,花梗見少許藥液為宜,不可大量塗抹,用量過多,果蒂蕚片會出現捲曲,影響美觀。

防落素相對2,4-D在濃度及使用上的安全性要稍高一點,在各個溫度階段使用對應的濃度對花簇進行噴霧,5―6天后可見幼果,其特點是坐果時間長,膨果速度慢,優點是花簇集中處理節省人工。

防落素為類生長素,進入植物體內後生物活性時間長,所以連續使用要注意間隔期,但首次處理與下次處理的時間間隔不能超過5天,以後可逐步增加到一週左右處理一次。

溫度調控、花期處理、整枝打杈、水分管理,聖女果花後管理要細緻

(正常處理和等候處理超時的成品果對比)

防落素的使用濃度要在溫度的基礎上靈活掌握,2.5%的防落素在溫度20℃以下時用50ppm(即1毫升加水500毫升),20℃―30℃時用30ppm(即1毫升加水800毫升),30℃以上時用10ppm(即1毫升加水2500毫升),而使用中,可隨時根據溫度配製藥液,因個人管理方式不同,切不可隨意聽取他人使用方法和濃度配比,一定詳細瞭解後再調整。

在處理花朵時左手食指與中指夾取花簇在掌心中,將未開的花蕾隔離開,用小型手持式壓力噴壺對花簇進行噴霧,不遺漏花朵,不重複噴霧,花朵見細微水珠即可。噴霧處理花簇要仔細,遮擋不到位時,藥液很容易就噴到葉片上,嫩葉、幼葉對防落素尤其敏感,受到藥害後葉片出現鋸齒狀藥害,久之不斷在植株體內積累也會影響果型和產量。

溫度調控、花期處理、整枝打杈、水分管理,聖女果花後管理要細緻

(防落素藥害)

溫度調控、花期處理、整枝打杈、水分管理,聖女果花後管理要細緻

(使用防落素時花蕾隔離不謹慎重複沾藥造成畸形)

三、整枝打杈

溫室內的聖女果在合理的密度上要進行雙杆整枝(密度問題在定植篇介紹過株距和行距),優點是節省種苗,節約成本,更加有利於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的發生。

當聖女果進入始花期時,葉腋處分孽出的杈可生成二級側枝,每個側枝都會孕化出花絮,當枝杈長到5釐米左右時,除第一花穗下的枝杈保留做第二結果蔓以外,其它枝杈全部抹除。第一花穗下的枝杈生長速度快,可在短時間內與主枝生長呈一致,形成兩個健壯的結果枝蔓,以後每個結果枝蔓上再生長出的枝杈都要打掉。

但有限生長型品種有自封頂現象,在打杈時要注意觀察生長點,如已封頂可保留封頂花穗下的枝杈繼續做為新的結果枝(生長點連續出現兩束花穗,頂部花穗上只長有一片芯葉時,是封頂現象)。

注意打杈時要選擇晴天進行,傷口會很快風乾,避免病菌浸染。打杈不可過晚(枝杈超過10cm),枝杈過多過大會消耗營養,也不可貪產預留過多,後果會導致畦間鬱鬱蔥蔥,互相遮擋,密不透風,花弱果小易染病,並不能增加產量。

四、綁束

健壯植株開花時,高度就能達到30釐米左右,葉片側伸寬度也在30―40cm之間,長勢以呈現倒三角形態,稍有外力作用就會傾倒,這時候就需要吊繩綁束了。

市場上有很多專用的綁束夾,可以與吊繩配合使用,也可以單純使用吊繩在子葉莖杆部位打結,結距不能過緊,留出莖杆橫向生長空間。有限生長型品種因節間短,果間距小,兩條結果枝蔓需各拉一條吊繩,便於農事操作。

無限生長型品種果間距長,葉片碩大佔據空間,經實驗總結該品種雙蔓各綁一束吊繩更不利於通風透光,所以用一根吊繩將雙蔓綁成一束。合攏雙蔓綁束時注意不要碰斷花穗。以後再生長出的部位沿繩盤束即可。

聖女果生長速度快,在每穗花開放以後見果以前就要及時盤束,盤束太遲會在操作中碰掉幼果,另外也不利於通風透光,易損傷葉片給病害可乘之機。

五、水分管理

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水是參與生長,承載生命的主要部分,該在什麼時期澆,怎麼澆,澆多少一定要了解並靈活掌握。上一篇說過聖女果緩苗後到坐果前不澆水,目的是控制植株營養生長,平衡秧果關係。

當開花坐果後,有的人認為必須馬上澆水用肥,實際這是錯誤的管理方式。見果後是否需要澆水一定要看土壤的溼度、植株的長勢和處理花朵時用的什麼藥劑。緩苗到坐果需要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畦間又覆蓋地膜,植株尚小,對水的消耗量並不大,地上水分又不易蒸發,除沙性土壤外其它種類土壤缺水的可能不大。

溫度調控、花期處理、整枝打杈、水分管理,聖女果花後管理要細緻

(坐果圖片)

怎樣來判斷土壤該不該澆水?掀開地膜,除去植株附近5釐米厚表土,抓取下部土壤用力攥成土坨,一米高處鬆手落下不能散開或半開,這種狀態說明土壤溼度大不能澆水。如攥土不能成團,應該馬上澆水。這是看土壤的溼度。

如植株嫩綠粗壯,枝葉肥大,這種長勢也要推遲,儘量平衡生長,使營養流向果實。若植株暗綠矮小瘦弱,就要先分辨這種長勢是否因土壤溼度過大引起了漚根,還是因為控水過度引起的生長緩慢。漚根情況出現就要禁止澆水,儘快中耕鬆土,提高土壤透氣性,有助於新根生長。若是因缺水,就要及時澆水提苗促棵,以免營養流向果實後植株生長減緩減弱,影響產量,這是看植株長勢。

用2,4-D或市場的蘸花葯劑處理花朵後,因其坐果快,需水量要比同期使用防落素處理的偏多,要適時早澆水,這是看處理劑。

綜合以上這些特點就不難決定坐果後的水該不該澆,至於澆多少還是要看土壤質地,定植篇已經提到過,這裡就不細說了,總之要做到不漫灌,不積水,土壤疏鬆透氣為好,為後期果實的生長髮育創造良好條件。

設施農業就是一個講究細緻嚴謹,精耕細作的種植行業,不允許粗放式的管理心態,只有真正的全身心投入才能將“設施”二字在成果中展現出優勢,不管哪個環節我們用知識和努力積累出來的就是唾手可得的財富,遇到困難多思考,多學習,多總結,結合他人的技術經驗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管理方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為己用。下一篇我們來談談果期管理。

文章來源:191農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