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肝帝”的碗胖火锅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锅

重庆“肝帝”的碗胖火锅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锅

五年前,碗胖火锅藏在大坪康德国际对南的九坑子老旧社区里,是一家谈不上任何装修风格的苍蝇馆子,没有熟人带路则难以寻踪。那个时候,碗胖火锅老板刘俊说:“英雄不问出处,碗胖就是去处。”

五年来,刘俊坚持每天早晨6点起床,猪肝只买3斤,片成10份,有缘食客才能享受这份舌尖上的爽滑鲜嫩。其他菜品也走心准备。

重庆“肝帝”的碗胖火锅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锅

五年间,碗胖火锅味道微辣温和、菜品新鲜,作为一家社区火锅在门外黄桷树下慢慢经营起来,每晚摆上几桌,顾客们人均五六瓶国宾,消费不过80元左右,可以说,这样的性价比很重庆,很不错。老板刘俊说:“火锅就是接地气、平民消费的美食,我更愿意细水长流的走量。”

刘俊说,在自己开店之前,他就是每周吃三四次火锅的“火锅狂魔”,但不管怎么吃,绝不点50元以上的菜。所以,碗胖火锅的菜品始终保持平价,可以说是他的一种固执,也可以说是经营者的“用户思维”。

重庆“肝帝”的碗胖火锅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锅

重庆火锅虽多,但用猪肝作为招牌的火锅店却不多。经过五年的琢磨,刘俊称得上一声“肝帝”。对于猪肝的选择,他有着自己的一份标准:“颜色要暗红,不能翻紫色,不能有皱皮。用手指按下去,3秒内要弹得起来。闻起有淡淡的腥味,这才是新鲜的猪肝。”

碗胖火锅的猪肝,口感比牛肝更嫩滑,但处理起来却比牛肝、腰片都难。为保障口感,这些猪肝均要片成1毫米的薄片,但新鲜猪肝要出浆,摸起手滑,片起刀更滑,还要剔膜剔筋,相当考验刀工。接下来“薄若蝉翼”的猪肝还需经过秘制处理,上桌时,再打一个充满仪式感的鹌鹑蛋即可。

烫猪肝时,下锅15至20秒就得捞起来,配上老板的母亲手工特质的干油碟,入口时再无半点腥味,只剩下一嘴的嫩滑鲜香和提炼得纯粹的麻辣。

重庆“肝帝”的碗胖火锅 一家走心做味道的火锅

早已摸清门路的熟客深谙“碗胖之道”,要想吃上一口入魂的猪肝,得早早到店,晚了就没有了。原来,虽然是店里招牌,但碗胖火锅的猪肝每天只卖10份。老板刘俊解释,此举并非是噱头,而是考虑到营业时间和食材新鲜程度,猪肝绝不能过夜。故而,为了一口猪肝,还得赶早、赶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