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考试方向: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结构的特点和功能特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依据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20世纪初,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化学分析。提出了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提出了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的假说。

(4)1959年(罗伯特森)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提出了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5)1970年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提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骨架,磷脂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意义:保证了细胞的物质运输、信息交流、运动、变形、分裂、融合等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进行。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①结构基础:膜上具有载体蛋白 ②生理意义:控制物质进出

③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a.区别: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b.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只有膜具有流动性,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例:1.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是(  )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A. A
B. B
C. C
D. D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分析: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亲水的极性头部,疏水的非极性尾部,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头部在水中,而尾部在空气中的分布.

解答: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既有亲水的极性部分,又有疏水的非极性部分,据图分析,亲水的极性为头部,疏水的非极性为尾部,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头部在水中,而尾部在空气中的分布,即图A所示的分布情况.
故选A.

例:2.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A. 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①是糖蛋白

B.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

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①有关

D. 温度会影响协助扩散的速率

答案:C

A、①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
B、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错误;
D、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温度会影响协助扩散的速率,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为蛋白质。
本题结合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