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做一個長久的跑者,讓跑步融入平淡的生活,讓自己身心更健康,這才是跑步的最大意義。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昨天,萬科創始人、著名企業家69歲的王石,在微博發文談起跑步。


疫情之後王石開始晨跑。有朋友就問他,這是有跑馬拉松的想法?

他說:當今在中國城市流行的跑馬拉松和城市“樂跑”運動有直接關係。但“樂跑”的初心卻不是為推廣馬拉松運動。

這些年馬拉松運動的火熱,讓更多人跑步的目的變成了跑得更快、更遠,如果你跑的短、速度慢,好像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了;跑團裡崇拜的往往是跑得快跑得長的馬拉松型選手。

王石提醒說,跑步不要忘了初心,初心是從跑步中獲得健康,樂跑目的是讓人們通過跑步達到理性、無傷、健康、愉快。

“過於追逐馬拉松,過於追求跑量,給自己制訂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重視休息和營養是切忌的。每年進行體檢特別是心臟健康檢查是必須的。”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對於王石這一番對跑步和馬拉松的看法,網友紛紛評論到: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是呀,同樣是跑步,通過跑步強身健體和跑步體育競技,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們知道跑步有很多好處。跑步不僅會帶來身體上的健康,還會增進心理上的健康:心態更加積極、性格更加樂觀開朗,人也會更加自信。

剛開始跑步時,因為跑步給我們帶來的諸多好處,我們嚐到了甜頭,逐漸對跑步上癮,很多人開始熱衷於堅持每天跑步,忘了當初跑步為了什麼,陷入對配速、跑量的攀比中,陷入對PB的迷戀中,結果導致傷病。

跑步需要感性的熱情,同時也不能缺少理性的剋制。


跑步其實是一個入坑、痴迷、瘋狂、再到迴歸理性的過程。很多跑者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跑步幾年之後,你就會發現,迴歸健康,才是真正的跑步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跑步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身體健康,但跑馬拉松不會

很多研究顯示,像運動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的馬拉松或者超級馬拉松,會在你比賽之後降低你身體的抵抗力24-72小時,也就意味著接下來1-2周患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除了跑步,其他運動也一樣。

最近5枚奧運金牌獲得者跳水冠軍吳敏霞,在抖音分享說,自己在2016年還是現役運動員時,曾因為運動過量,在訓練中出現心臟不舒服,頭暈喘不上氣,在人多空氣不流通的時,就會有揪心的感覺。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她說:很多人可能覺得運動員這麼好的身材,經常鍛鍊,那麼肯定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一類人,但事實並不是。很多運動員在退役後,身體的機能可能連普通人的平均水平都達不到。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有網友就問:我們運動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健康,還是榮譽?吳敏霞回覆到:我曾經是為了榮譽,現在是為了健康。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作為專業運動員,追求成績是他們的使命,但退役之後他們知道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健康。因為過度訓練,對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

對於跑步也是一樣,適量跑步可以延緩衰老,促進健康,而跑步過量往往會導致傷病,破壞身體線粒體,讓人加速變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月跑量很大的跑者,看起來精神狀態並不好的一個原因。

對於大部分跑步愛好者,跑步的目的一般都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是專業競技,所以不需要過分追求跑量,追求馬拉松成績。

當然,我們也不反對你去跑馬拉松,但要記住如果你想完成一場馬拉松,請準備充足了再去跑,別讓自己受傷。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白巖松:每次跑5-10公里,一週跑3-5次,就是最好的人生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曾為一本書《跑步筆記》做序,在序言中他提到,自己最為推崇的跑步習慣:在我看來,百分之百的人都能跑,其中99%的人只需要一次跑5到10公里,一週跑個三五天,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的確,跑步雖好,但沒有必要天天跑。之前,小編採訪過一個女跑者。

她看到別人每天都堅持跑步10公里,就去模仿人家。可是慢慢進行到80多天的時候,她發現自己身體上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腳踝隱隱作痛,膝蓋經常喀喀作響,身體也很沉重,彷彿陷入了疲勞期。

而更讓她覺得恐怖的是,她開始有點害怕甚至厭惡每天早上的跑步,“原來每次一醒來,都覺得元氣滿滿;而後來,一想到要去跑步,我就覺得頭大。”

終於,在連續跑了120天之後,她因為身體疲勞差點暈倒在自己每天都跑的那條小路上。去醫院看了一下,發現身上多處都有傷病,醫生說最近都沒法跑步了,要好好休養。

休息了大概半年時間,她才漸漸又跑了起來,但不再每天都跑了。“我本人其實非常喜歡跑步,

但並不想讓跑步成為自己的負擔,所以決定以後不再堅持每天都跑。”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每天10公里,堅持跑1000天都沒問題;而有些人,只能一週跑3-4次,每次5公里,身體才會比較健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限,就算你不管再怎麼訓練,就是比不上一些人。你如果模仿別人,跟別人較勁,發瘋式地訓練,結果就是傷了身體,失了樂趣。

傾聽自己的身體,能跑就跑,跑不動就不跑,誰也沒有規定必須每天都要跑。用白巖松的話說,一週跑3、4次,就是最好的人生。

不要為了堅持而堅持,成為堅持跑步的奴隸。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想健康長久地跑下去,怎麼跑比較合適?

《2018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南》中指出,為了獲得健康,建議成年人每週積累150分鐘至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積累75分鐘至150分鐘大強度有氧運動,兩者相結合也是可以的。

對跑步而言,跑步的強度標準一般通過心率劃分,中等強度的跑步,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大強度的則為70%-80%,如下表: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或者正如白巖松在《跑步筆記》中所說的,一次跑5-10公里,一週跑三五天,這種跑步方式,對大多數想要健康的跑者來說很合適。

當然了,如果想獲得全面健康,跑步之餘還需要輔以力量訓練和營養健康的飲食,相輔相成,才能跑得更快、更遠。

力量訓練包括軀幹核心力量訓練、腿部力量訓練(腳踝尤其重要)、柔韌性訓練(主要是髖關節的柔韌性)等。


另外,每年做一到兩次體檢,及時發現身體的潛在健康隱患,是非常必要的。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當然,我們並不反對追求快,因為有些人就是跑得越快越快樂;只是,當你在追求快的時候,一定要遵循身體的反應,不要為了快而快。


白巖松在《跑步筆記》中還說了這樣一句啊:“跑步真正的魅力在於自由,在於想跑就跑。”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你可以喜歡天天跑,可以喜歡追求速度,也可以佛系跑,但不管是哪種,都請根據自身的健康、生活、家庭等情況合理安排跑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好。

跑步路上各自精彩,跑步不在於快慢,跑得長久才是贏家。


69歲王石:跑步是為了健康快樂,不要過於追求跑量和馬拉松

寫到這兒小編想起了墨西哥的一則預言。一群人匆匆趕路,突然有一個人停了下來。別人問他為什麼不走了?他回答道:“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在跑圈中,有很多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跑得太多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跑步。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停下來,慢下來,去問一問自己有沒有失去跑步的樂趣。


跑步給我們終極的意義不是那些拿來炫耀的跑量,也不是又去哪兒跑了幾個馬拉松,而是讓它成為我們忠誠的陪伴,不離不棄的信念,讓它造就我們健康的體魄。

不管你是哪一類跑者,爭取做一個長久的跑者,讓跑步融入平淡的生活,讓自己身心更健康,這才是跑步的最大意義。

請記住,我們所要做的是,讓跑步服務於我們,服務於生活,因跑步的存在讓生活更加充實。而不是變成跑步的奴隸,迷失了初心。


那麼,你跑步是為了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