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調研紀要

更多實時研報分享在公眾號“番茄基地”

IR

漢,468預期。

訂單,60%是頂配(28萬),中配30%,剩下是10幾%。

刀片產能,年初規劃6G,後面規劃13,現在3條線在跑,4.8G,每個月加一條線

毛利率可能和唐在同一水平,20%以上

刀片的其他車,本來規劃的宋PLUS之類的,後面可能要推遲的。

品牌力增強

8月4000,9月6000


4.0評價問題?

1.7發動機,熱效率42%;可以替代低效率的發動機。幾千

變速箱可以省1W,設計架構上的改善。

電池,幾千。

整車輕量化,加起來一共2W,購置稅1W,插混補貼5k,一共3.5W左右

靠這款車去實現購置平臺。

量的作用:去年60多產能利用率。19年底,40多GWh,量放不出來。邊際改善


品牌商靠唐和漢,未來可能向上

年初唐上市,6000-7000,插混


短板改善

銷售——營銷體系,宣傳,都是十年前的配套。


分部估值

IGBT獨立上市,價值重估。今年拓展到乘用車品牌,明年看。明年報,不是科創就是創業吧

比亞迪像手機裡面的三星,未來新能源車市場化,燃油車轉向整車產業鏈太長了,未來的核心價值我認為不是零部件,寧德CTC。豐田向出行公司轉變。零部件不一定全部自己做,比亞迪已經卡位了。

動力電池——東風、長安。雖然今年量少,北汽插混、福特插混、理想。客戶認可了,量上看車型,今年是好的開始。2022年應該是能夠外供的,明年可以看到車型。戴姆勒,目前商務條款不能說,但進展比想象的好。


今年市值4-5000,

漢持續超預期

新能源車銷量整體改善

平價邏輯,意義不亞於刀片

刀片電池外供


明年的邏輯

自動駕駛,順利的話對標特斯拉——需要解決的硬件,技術積累。


口罩業務,主要是資產負債表的改善。

財務費用3點幾,二十億左右


明年新車?

主打,技術迭代——1季度上市,前面講的平價

純電換刀片

3.0迭代升級(?) 內飾和外飾升級。漢是3.0


40G——10G磷酸鐵鋰,彈性——LFP商用、大巴、儲能,今年大巴逆勢增長。自身消化,外供,中通客車,不知道今年會不會供。三元也有客戶,DMI電池,切插混的三元刀片。


年底13G,明年大概10-13,貴陽和長沙


刀片,1G,3個億左右。


正極LFP,5個億是含配套的,3個億應該是不含。


刀片140到160

體積能量密度提升了50%,重量能量密度不明顯。


電池的研發人員——四千多

希望22年外供,海外客戶,10月份出結果


傳統燃油車做分佈式底盤,特斯拉做集中式底盤。


毛利率?成本價格?平價?

刀片成本7毛不到


二次充電電池裡面分拆?

基本還是消費電池


光伏

虧,但同比改善

收入同比大幅增長,盈利大幅減虧


雲軌

做工程


營銷

SHOPPING MALL展示臺,重新認識比亞迪

售後服務和整體素質


換電?

特定短板彌補優勢,手機過去是換電模式,現在可以了就不用換電。

現在續航里程,今年600,明年700

現在充30到80%

充電樁普及

出租車換電——一百多萬輛。深圳、西安、太原,純電,我們拓展的市場。市場小

網約車——不可能超過12h,一般在發達城市,充電比較方便

換電配電會比較大


碳化硅,減少動力電池3-5%的用量。。。百公里耗能


除了刀片,其他的黑科技?

漢明年可以到700km

比亞迪調研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