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感概万千!


一位25岁已当爸爸的男子,因为晚上被母亲不停地催促早点睡觉,便与母亲大吵一架。


冲动之下,就报了假警骗警察说“我把我杀了”。


待警察赶到后,本着和事的原则劝导该男子,没成想他竟然哭得像个孩子,对警察说:你十个妈都抵不上我一个妈。还恳请警察拘留。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一边是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导,另一边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反抗、不领情,这段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让人唏嘘不已。


在现实中,也有很多为糟糕的亲子关系而苦恼的父母,他们甚至会经常暗暗的问自己:


为什么孩子跟我像仇人一样?


其实,总而言之就是说,与孩子的相处并非如我们所想,因为我们是孩子的依靠,就可以随意地支配他或无限制的给予他。


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生命关系之一,和任何关系一样,都需要爱、尊重和珍惜来维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亲子关系良性发展,也才能收获一个好孩子。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无论怎样,我都爱你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


好的父母会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认可;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提供支持。


这样的抱持性环境,就是孩子最初获得的一个外部容器,当孩子把这个抱持性容器内化后,就形成了高自我稳定性。


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还记得那位儿子考7分,放了一整车烟花庆祝的爸爸吗?


江苏宿迁,一个男孩平时经常考零分,偶然一次考了7分。爸爸知道后,为了激励孩子,便开车带孩子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以此激励孩子。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之后,在爸爸的影响下,孩子学会了自我激励,已经能考到57分。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父亲最初的无条件接纳和鼓励,孩子的成绩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父亲此举,无疑给了孩子最好的成长养料。


他让孩子知道:无论你是怎样的孩子,我都会无条件爱你。


在这份安全的爱中,孩子可以勇敢地成长。然后在鼓励下,慢慢的找到成长的动力,收获自信和勇气。


前段时间,有一个因儿子考98分而抑郁自杀的妈妈。


这位妈妈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儿子5岁就上了小学,她对儿子的要求永远是100分。


一次儿子考了98分,她痛心疾首地训孩子:“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


还有一次孩子只考72分,她便直接吞药,留遗书,选择自杀。后因及时发现才挽回性命。


经医生诊断,这位妈妈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其实孩子能考到98分,已经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只要孩子的成绩保持下去,就没有远离优秀。


如果是这样,父母仍然不断地斥责、逼迫孩子,只会让他觉得:父母看中的只是成绩,并不是我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转变成为父母而学。一个没有发自内心热爱学习的孩子,怎么能学好,又怎么能学的快乐?


最后,只会离父母的初衷越来越远,孩子越养越差。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养育孩子,要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如同一句话所说:你爱孩子,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是谁”。


前者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孩子达到父母的期望,才能得到爱;而后者是无论孩子是否听话,是否成功,父母都能毫无保留的爱他,“我爱你,但和你无关”。


一个能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才能在爱的滋养下,发展出稳定的自我,勇敢的做自己,从而收获成长。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多从“儿童视角”看问题


不久前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小萌娃因为害怕打针,骑着童车离家出走了。


只见她背着小书包,骑着粉色的小童车,径直地闯入车流。还好交通劝导员及时发现,冲过去把她拦了下来。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在和交警的对话中,小萌娃一遍又一遍地哭着说:我不想打针。


这一幕,让人看着既可爱又心疼。


怕打针,几乎是所有孩子都会有的恐惧。我曾经在医院看到有的孩子因为害怕,而吐的稀里哗啦;有的孩子拼尽全力、声嘶力竭地搏斗……其实从他们的表现中,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恐惧有多大。


然而,在很多父母眼里,并不懂得孩子的恐惧。他们只是不停地告诉孩子打针根本不疼,还盲目地教育孩子要勇敢。


殊不知,这样不仅消除不了孩子的恐惧,还容易让害怕加重。


很多在父母眼里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就是天大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说: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父母有父母的成熟,孩子也有自己的小世界。


孩子遇到点困难,想要克服也是极其艰难的。如同大人遇到难题时一样。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视角看待孩子,而是应该蹲下来,学会从“儿童视角”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这样,当他不小心弄坏东西时,就不会轻易的指责他,而是看他是否正在遭遇困难,从而伸出援手;


或当孩子看似无理取闹的发脾气时,用眼睛和心去观察和理解他,多探访一下背后的原因,孩子真正想传达什么。


当父母用心看见孩子,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打开。


孩子虽小,但他一样有着自己的世界。不要着急给孩子下判断、给评价,多从孩子的视角看一看,尝试着理解他所做的一切,这样才能给孩子充足的空间,自我成长。


这,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自由


知乎上一位网友,讲起自己的经历:


我五岁那年,刚上一年级。喜欢上我们班的班长,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眯眯看着说,这不是考你们班第一的那个男娃娃吗,我姑娘眼光不错。


后来做作业我哭闹想偷懒,妈妈就说,我听说你们班班长学习从来不怕苦,人家真的好优秀哦!


这句话对于我简直是鸡血,那两年学习的劲儿比谁都大。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写日记,还学着同学的样子,把日记本放桌子上再用头发丝“上锁”。


一个多星期没人动,妈妈说,日记是你的隐私,你要自己收好。


上高中时我早恋,身边有同样“劣迹”的人都需要想方设法跟父母打地道战,但我不用。


我会把恋爱中甜蜜的小事分享给妈妈,她笑眯眯的听;有时我们吵架了,我妈还会帮我分析对错。甚至有时她还是叮嘱我,你脾气太臭了,不要老是欺负人家男孩子。


我曾怀着好奇问妈妈:同学谈恋爱了都不敢告诉父母,为什么你不一样?


妈妈说,这种事情怎么堵得住。与其让你把妈妈当仇人一样防着,不如可以帮助你拥有更顺利更向上的感情。我一直相信,你不会因为谈恋爱耽误自己前途的。


之后,高考数学失利,我妈更是一句也没说,丢下我爸和我弟,带着我跨大半个南方看海去了。


最后,网友说,我妈虽不是什么教育家,但她对我教育,完全是基于对一个平等独立的人格给予的尊重和信任。


我是如此幸运,因为内心拥有足够的爱,让我知道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孤立无援。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只有当一个生命被父母看见和尊重,他们才能让生命展现出本该有的本色。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无论何时何地,父母都不能忘记给予孩子尊重和自由。


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玲,曾在一次节目中,说起教育孩子的事情:


她说,从孩子小时候,她就锻炼孩子们自己去买冰淇凌,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等到高中的时候,她的大儿子说,要去美国留学。她很想让孩子去读No.1或No.2的学校,但儿子选择了No.7。这所学校的特色是,每个新进来的学生都配一匹马,每天要先照顾好马,再去吃早饭。


然后,大儿子就从中学会了责任感,并且读得很高兴,功课也很好。最后证明大儿子的选择是对的。


鉴于孩子的成长经历,陈美玲强调说,不要替孩子做选择,懂得让他自己选择非常重要。


这背后透露的其实是父母对孩子深深的尊重和绝对的自由!


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独立个体,他不应该依附于父母而存在,他拥有着父母无法企及的明天。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总强迫孩子要“听话”,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拥有成长的自由。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我们要做既能够给予孩子爱的父母,还要给予孩子力量,让他能够在爱中勇敢成长。


养育孩子,一定不要忘记给予他这三种“成长养料”,它会让孩子身心健康的长大。


养孩子,这3种“成长养料”千万别忘记给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