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近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感概萬千!


一位25歲已當爸爸的男子,因為晚上被母親不停地催促早點睡覺,便與母親大吵一架。


衝動之下,就報了假警騙警察說“我把我殺了”。


待警察趕到後,本著和事的原則勸導該男子,沒成想他竟然哭得像個孩子,對警察說:你十個媽都抵不上我一個媽。還懇請警察拘留。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一邊是媽媽苦口婆心的勸導,另一邊是孩子發自內心的反抗、不領情,這段不和諧的親子關係讓人唏噓不已。


在現實中,也有很多為糟糕的親子關係而苦惱的父母,他們甚至會經常暗暗的問自己:


為什麼孩子跟我像仇人一樣?


其實,總而言之就是說,與孩子的相處並非如我們所想,因為我們是孩子的依靠,就可以隨意地支配他或無限制的給予他。


親子關係是最重要的生命關係之一,和任何關係一樣,都需要愛、尊重和珍惜來維繫,只有這樣,才能讓親子關係良性發展,也才能收穫一個好孩子。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無論怎樣,我都愛你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說:


好的父母會給孩子提供抱持性環境,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認可;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提供支持。


這樣的抱持性環境,就是孩子最初獲得的一個外部容器,當孩子把這個抱持性容器內化後,就形成了高自我穩定性。


這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還記得那位兒子考7分,放了一整車煙花慶祝的爸爸嗎?


江蘇宿遷,一個男孩平時經常考零分,偶然一次考了7分。爸爸知道後,為了激勵孩子,便開車帶孩子買了1000多元的煙花,以此激勵孩子。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之後,在爸爸的影響下,孩子學會了自我激勵,已經能考到57分。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父親最初的無條件接納和鼓勵,孩子的成績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是父親此舉,無疑給了孩子最好的成長養料。


他讓孩子知道:無論你是怎樣的孩子,我都會無條件愛你。


在這份安全的愛中,孩子可以勇敢地成長。然後在鼓勵下,慢慢的找到成長的動力,收穫自信和勇氣。


前段時間,有一個因兒子考98分而抑鬱自殺的媽媽。


這位媽媽是一所重點小學的老師,兒子5歲就上了小學,她對兒子的要求永遠是100分。


一次兒子考了98分,她痛心疾首地訓孩子:“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還有一次孩子只考72分,她便直接吞藥,留遺書,選擇自殺。後因及時發現才挽回性命。


經醫生診斷,這位媽媽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其實孩子能考到98分,已經算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了。只要孩子的成績保持下去,就沒有遠離優秀。


如果是這樣,父母仍然不斷地斥責、逼迫孩子,只會讓他覺得:父母看中的只是成績,並不是我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就會轉變成為父母而學。一個沒有發自內心熱愛學習的孩子,怎麼能學好,又怎麼能學的快樂?


最後,只會離父母的初衷越來越遠,孩子越養越差。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養育孩子,要給予他無條件的愛。如同一句話所說:你愛孩子,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是誰”。


前者是有條件的,只有當孩子達到父母的期望,才能得到愛;而後者是無論孩子是否聽話,是否成功,父母都能毫無保留的愛他,“我愛你,但和你無關”。


一個能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才能在愛的滋養下,發展出穩定的自我,勇敢的做自己,從而收穫成長。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多從“兒童視角”看問題


不久前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小萌娃因為害怕打針,騎著童車離家出走了。


只見她揹著小書包,騎著粉色的小童車,徑直地闖入車流。還好交通勸導員及時發現,衝過去把她攔了下來。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在和交警的對話中,小萌娃一遍又一遍地哭著說:我不想打針。


這一幕,讓人看著既可愛又心疼。


怕打針,幾乎是所有孩子都會有的恐懼。我曾經在醫院看到有的孩子因為害怕,而吐的稀里嘩啦;有的孩子拼盡全力、聲嘶力竭地搏鬥……其實從他們的表現中,就可以知道,他們的恐懼有多大。


然而,在很多父母眼裡,並不懂得孩子的恐懼。他們只是不停地告訴孩子打針根本不疼,還盲目地教育孩子要勇敢。


殊不知,這樣不僅消除不了孩子的恐懼,還容易讓害怕加重。


很多在父母眼裡的小事,在孩子看來,就是天大的事。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中說: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父母有父母的成熟,孩子也有自己的小世界。


孩子遇到點困難,想要克服也是極其艱難的。如同大人遇到難題時一樣。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視角看待孩子,而是應該蹲下來,學會從“兒童視角”出發,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這樣,當他不小心弄壞東西時,就不會輕易的指責他,而是看他是否正在遭遇困難,從而伸出援手;


或當孩子看似無理取鬧的發脾氣時,用眼睛和心去觀察和理解他,多探訪一下背後的原因,孩子真正想傳達什麼。


當父母用心看見孩子,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正在打開。


孩子雖小,但他一樣有著自己的世界。不要著急給孩子下判斷、給評價,多從孩子的視角看一看,嘗試著理解他所做的一切,這樣才能給孩子充足的空間,自我成長。


這,也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


知乎上一位網友,講起自己的經歷:


我五歲那年,剛上一年級。喜歡上我們班的班長,告訴了媽媽。媽媽笑眯眯看著說,這不是考你們班第一的那個男娃娃嗎,我姑娘眼光不錯。


後來做作業我哭鬧想偷懶,媽媽就說,我聽說你們班班長學習從來不怕苦,人家真的好優秀哦!


這句話對於我簡直是雞血,那兩年學習的勁兒比誰都大。


有一段時間我喜歡寫日記,還學著同學的樣子,把日記本放桌子上再用頭髮絲“上鎖”。


一個多星期沒人動,媽媽說,日記是你的隱私,你要自己收好。


上高中時我早戀,身邊有同樣“劣跡”的人都需要想方設法跟父母打地道戰,但我不用。


我會把戀愛中甜蜜的小事分享給媽媽,她笑眯眯的聽;有時我們吵架了,我媽還會幫我分析對錯。甚至有時她還是叮囑我,你脾氣太臭了,不要老是欺負人家男孩子。


我曾懷著好奇問媽媽:同學談戀愛了都不敢告訴父母,為什麼你不一樣?


媽媽說,這種事情怎麼堵得住。與其讓你把媽媽當仇人一樣防著,不如可以幫助你擁有更順利更向上的感情。我一直相信,你不會因為談戀愛耽誤自己前途的。


之後,高考數學失利,我媽更是一句也沒說,丟下我爸和我弟,帶著我跨大半個南方看海去了。


最後,網友說,我媽雖不是什麼教育家,但她對我教育,完全是基於對一個平等獨立的人格給予的尊重和信任。


我是如此幸運,因為內心擁有足夠的愛,讓我知道在任何時候我都不會孤立無援。


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只有當一個生命被父母看見和尊重,他們才能讓生命展現出本該有的本色。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無論何時何地,父母都不能忘記給予孩子尊重和自由。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的陳美玲,曾在一次節目中,說起教育孩子的事情:


她說,從孩子小時候,她就鍛鍊孩子們自己去買冰淇凌,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等到高中的時候,她的大兒子說,要去美國留學。她很想讓孩子去讀No.1或No.2的學校,但兒子選擇了No.7。這所學校的特色是,每個新進來的學生都配一匹馬,每天要先照顧好馬,再去吃早飯。


然後,大兒子就從中學會了責任感,並且讀得很高興,功課也很好。最後證明大兒子的選擇是對的。


鑑於孩子的成長經歷,陳美玲強調說,不要替孩子做選擇,懂得讓他自己選擇非常重要。


這背後透露的其實是父母對孩子深深的尊重和絕對的自由!


每個孩子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獨立個體,他不應該依附於父母而存在,他擁有著父母無法企及的明天。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總強迫孩子要“聽話”,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擁有成長的自由。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但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我們要做既能夠給予孩子愛的父母,還要給予孩子力量,讓他能夠在愛中勇敢成長。


養育孩子,一定不要忘記給予他這三種“成長養料”,它會讓孩子身心健康的長大。


養孩子,這3種“成長養料”千萬別忘記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