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穀雨前後,百花盛開。 正是品賞牡丹的好時節。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柏鄉漢牡丹園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攝影圈裡許多人熱衷打卡的地方。但是它一沒洛陽牡丹的名氣大,二沒石家莊周邊的牡丹園近,處於一種不尷不尬的境地,所以莊裡去的遊人不能算太多,而我就屬於這麼一類人。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實際上我們拍牡丹只能侷限於拍它的精、拍它的妙、拍它的特寫。而柏鄉漢牡丹有其悠久的歷史和故事,就可以拍它的園林、拍它的氣勢。這就是它不同於別處的地方。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漢牡丹園位於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北郝村,佔地680畝。園內亭臺樓閣,古香古色,與歷代碑刻石雕,出土文物相輔相成、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具有文化歷史的古典園林。據縣誌殘碑記載:花高八尺,枝粗如椽,穀雨前後,鮮花盛開,同株異花,花大如盤,紅白相間,溢香滿園。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民間傳說柏鄉的漢牡丹、芍藥為神花,是仙間的神童仙女所化。相傳很久以前,一日黎明彌陀寺對僧庭掃,忽聞仙樂嘹亮,奇香撲鼻,驚奇之間,只見一對少男少女自天飄飄而降,沒入庭間沃土,此後牡丹、芍藥相繼而生。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兩漢年間光武帝劉秀,曾避王莽追兵來到此地,四下張望,不見一井一廟而無處藏身,突然白馬一震而跌伏花間,逃過一難。故賦詩一首:“蕭王避難過荒莊,井廟俱無甚荒涼,唯有牡丹花數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漢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之後,漢牡丹以花開知國事,報國忠君王,傳為歷代佳話。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柏鄉漢牡丹不僅歷史久遠,而且傳說眾多、引人入勝:

一、年代久遠。

漢代時期已有記載距今已2000多年。早於洛陽唐代牡丹500多年,早於荷澤明代牡丹1400多年。堪稱華夏一絕,世界之最。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二、同株異花。

在同一株漢代牡丹上可開出花色不同,花型不同,層次不同的牡丹花。有荷花型、菊花型、千層臺閣型。可惜我去的時候,那個池子裡花尚未進入花開的盛期,未能拍到那個奇觀。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三、異地不活。

據說漢代牡丹只能在這個幾十平米的池子內存活,離開此地則枝枯葉散,不能成活。1937年日寇侵華期間,日軍頭目曾兩次派人深挖,連根帶土運回日本栽種,雖然百般侍弄,漢牡丹仍以死抗爭,枯萎而亡。全國解放後,漢牡丹根枝復生,鮮花又開。後人盛讚漢牡丹有民族氣節,奉為愛國神花。後來愛好者進行移栽,離開此地仍然未能成活。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四、花開知事

傳說在清代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駕崩那一年,曾開過兩朵白花。一九七六年又開了三朵白花,就在那一年,三位偉人相繼去世。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唯有牡丹花數株 忠心不改向君王 ”的故事發生在那裡


五、素有靈氣。

清光緒十六年的石碑上,記載著柏鄉漢牡丹“素有靈氣”。故老一輩人流傳著“花開知國事,花盛則年豐,花衰則年欠”的說法,至今當地百姓依然有“觀花問事”的習俗。

旅遊不僅是賞花觀景,知道了其歷史上的故事,這景這花才能靈動起來。

作者簡介:

王喜慶 微博:莊上九爺。軍人出身卻喜歡聽著音樂、開著車、浪跡于山水之間。多平臺原創專欄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歡文學的他居然寫了百萬文字於網上,而且圖片比文字更專業;不足的是尚有兩個省份沒有走到。

如若喜歡,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