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久违了,图书馆

新华社银川4月24日电(记者赵倩、马思嘉、廖思维)长队拐了个弯,28岁的安烁戴着口罩,手捧500多页的《中国信息地理》,耐心等待前面的人一一出示防疫健康码和预约码,通过人脸测温和安检后进入宁夏图书馆。

“这段时间,我每天晨跑路过图书馆都要看看是不是开门了,太需要这样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了。”安烁说,图书馆开放后,他每天都会在10点开门之前过来排队。

特写:久违了,图书馆

在宁夏图书馆儿童阅读室内,一名孩子沉浸在阅读中。新华社记者马思嘉摄

4月21日,宁夏图书馆恢复开放。“读者必须预约入馆,每天上限是500人,这两天都是满员,主要是借书、还书的读者,以及备考的学生和上班族。”宁夏图书馆副馆长陶爱兰说。

阳光透过玻璃穹顶照亮图书馆内。有人戴着耳机,手捧《百年孤独》,沉浸于马尔克斯笔下的拉丁美洲;有人面前放着电脑,听网课、做笔记、写论文;有人在摊开的书上写写画画……由于图书馆要求单人单桌或两人一桌斜对坐,三层楼的桌椅早已坐满,仍有不少背着书包四处找寻空位的学生,以及徘徊在书架前寻觅读物的人。

“每天开馆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真希望可以再长一些。”安烁说。他是河北人,在宁夏大学读地理专业,目前是研究生三年级。由于疫情,他从寒假至今未能回家,便在宁夏图书馆附近与人合租,全力准备毕业论文及考博。

特写:久违了,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内,许多人在埋头学习。新华社记者马思嘉摄

采访中,有些人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利用这短短几小时的学习时间,他们会在进馆前多吃一些,午饭就只喝杯咖啡或牛奶。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王娜就是其中之一。

年前,32岁的王娜辞去了软件设计工作,边准备公务员考试,边寻找更理想的工作。疫情发生后,一些企业开始缩减员工,王娜发现找到心仪的工作并非易事,便集中全部精力学习备考。“在家起初还能按计划学习,3月下旬就开始懈怠了。幸好图书馆开放了,学习效率更高一些。”她说。

前段时间,王娜也因“失业”焦虑了一阵子。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一些她心仪的单位陆续开始招聘,她投了几份简历,下周将迎来几场面试。“毕竟有好几年工作经验,还是比较乐观的,最近学习也更安心了。”她说。

图书馆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公共阅读和学习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海量书籍,也营造出了浓厚的阅读和学习氛围。“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感觉无形中是在互相监督,在家总会忍不住玩手机。”安烁说。

特写:久违了,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内,安烁在埋头学习。新华社记者马思嘉摄

新冠肺炎疫情下,图书馆、书店等纷纷关闭,许多学校至今仍未开学,但人们的阅读和学习热情却并未被消磨。陶爱兰说,闭馆近三个月来,不断有读者打电话、在官方微博下留言,咨询开馆时间;门口执勤的安保人员每天要对前来询问的读者重复许多遍“没开,再等等吧”。

保洁人员刚刚消毒过的借阅机前,满头银发的老人抱了厚厚几本书前来借阅;儿童阅览室内,几名孩子全神贯注地阅读彩色插图读物;正午时分,人们陆续前往图书馆配套的餐厅吃饭,但仍有人埋头读书、学习,喝着咖啡提神。

特写:久违了,图书馆

早上10点开门前,宁夏图书馆前已排起了长队。新华社记者马思嘉摄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宁夏图书馆也开展了作家直播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人在阅读中寻找力量。“找工作是一时的事,而学习是终身的事。它会让人在平静中获得力量,拥有更多人生选择。”王娜说。(视频记者:赵倩、廖思维、马思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