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眼看天氣慢慢轉熱,在家閒著沒事就將衣服倒騰一番,長袖、短袖都給理了出來。


理完自己的衣服,又去理家人的衣服。除我之外,家裡人都愛休閒打扮,平時穿的都是運動服。因此,替他們理一圈下來,耐克、阿迪達斯、李寧……都給翻出來了。如果說衣櫃就是櫥窗的話,那這個櫥窗真是個運動品牌大彙集。


當把所有衣服摺疊好,這好奇心一來,就想數數看這些運動服到底有多少個牌子。但數來數去,卻沒有找到曾經風靡一時的品牌背靠背,即Kappa。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運動品牌Kappa商標


想當年,Kappa真是火得不行,身邊好多同學都愛穿Kappa短袖衫,又因其商標設計為兩個人背靠在一起,因此大家都親切地叫它“背靠背”。


難道Kappa倒閉了嗎?


詢問了家人才知道,Kappa並沒倒閉,只是喜歡在實體店買衣服的他們,現如今已找不到一家賣Kappa的門店了。而在10年前,背靠背在中國線下門店的數量近4000家,曾一度讓Adidas、NIKE等早早入駐中國的品牌心生忌憚。


真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今天咱們不妨來看一看,曾經笑傲中國市場的國際名牌Kappa是如何悄然退出中國市場的,以及品牌在推廣進程中,應注意避免哪些險坑。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01

抓住新時機:及時轉型並及時進入中國市場


Kappa誕生於意大利,至今已有百年發展歷史。早些年,Kappa以內衣和襪子為主,1978年才進入運動服裝領域。但和香餑餑總被瘋搶一樣,運動服裝領域早已被業界老牌如NIKE,Adidas等所佔領。


也就是說,Kappa要想在運動裝市場尋得突破,必須走出一條獨特的風格之路來。而當時的世界,嬰兒潮後人口大增,年輕人成為主流;加之老牌子如NIKE等依然在走傳統的保守風。


因此,Kappa利用這雙重機遇,將自己的運動服裝定格為清新簡潔的潮流風,加之自身獨特的商標設計和明豔、大膽的用色,很快受到了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成為潮流品牌的代名詞。


當本土市場穩固後,Kappa將眼光投向了世界市場,並很快將中國市場圈進其品牌的拓展規劃中。可以說,2002年Kappa入駐中國時,時機和前景可謂一片大好。


  • 市場因素:中國1年前已加入了世貿組織,市場開放度進一步加大;
  • 經驗因素:NIKE,Adidas等國際品牌已入駐中國市場,而且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 前景因素:國際奧委會已先一年宣佈北京為29屆奧運會舉辦地。


就此,Kappa在中國開始慢慢打開局面。而不久後,Kappa為佔領中國市場而採取的品牌推廣方式,進一步加速了Kappa的極大走紅。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02

點爆中國市場:加速品牌本土化, 廣鋪經銷網絡


進入中國市場3年後,Kappa高層決定,將Kappa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所有權和永久經營權賣給李寧公司。由此,Kappa搖身一變就成了中國本土品牌。


雖然這只是Kappa身份上的轉變,但因這次身份轉變,Kappa經營模式也相應做出了巨大的改變。


從2002年到2005年,Kappa實行的是委託代理模式,李寧就是Kappa的代理。本土化後,Kappa在原李寧總經理陳義紅的經營下,實行輕資產戰略模式,也就是將產品都交給代理商去買,讓代理賺到更多的錢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一手將Kappa推向巔峰的陳義紅


正是這種向代理商多灌油水的推廣模式,Kappa吸引了大批代理商加盟,線下門店很快擴張到4000家;而且北京奧運會開辦在即,消費者對運動裝的情緒不斷高漲,Kappa藉此大肆宣揚自己的品牌,銷售額呈爆發式增長。


2006年,Kappa稅後淨利潤3.06億元,同比增長705%;

2007年,Kappa經營公司北京動向成功在港股掛牌,市值高達298.7億;

2009年,奧運會剛結束1年,Kappa在網上設店,雙11那一天銷售額就高達403萬元;


Kappa銷售額上去後,經銷商們也賺得鉑滿盆滿,因為他們從中能拿到15%的利潤。當時在經銷商們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掙錢,賣Kappa!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正因為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Kappa令當時很多運動品牌望而生畏。但令人不解的是,2011年以後,Kappa銷售額迅速下滑,最終造成了“樹倒猢猻散”的局面。這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呢?


03

走向沒落:代理模式鬆散化和假貨猖獗,背靠背再也不能靠在一起


2011年以後,北京奧運會已過去了3年,奧運會的紅利已消失,整個運動市場的銷售大幅度下滑。當然,每一家運動品牌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因此如何快速走出來成為搶灘大市場的關鍵。


可惜的是,Kappa沒有走出來。


咱們常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Kappa的迅速下滑,跟它一貫以來實行的代理模式有關。


對於以代理模式為主要推廣方式的品牌營銷,順風時要能保證代理們的利潤,逆風時也要能穩住代理們的心。但Kappa一向以非常鬆散的管理模式牽引著幾千家代理商,每一家代理商在經營、店面擺設、客戶服務等細節上非常自由。


也就是說,代理商們拿到Kappa產品後,可以愛自己的喜好來銷售和展示。而總部對這樣的高度放權模式並未有所顧慮。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因此,剛開始Kappa有利潤可賺時,代理商們可以跟著總部走;但當Kappa在大趨勢影響下利潤下滑或無利可賺時,代理商們才不管總部下達什麼命令,紛紛退出或轉成其他品牌。


而更要命的是,很多代理商為了保住利潤,開始賣假貨Kappa。缺乏整體嚴謹管理的經銷鏈很快就被假貨沖斷,而Kappa本身的品牌價值也被迅速貶值。


曾經雙背緊靠在一起的Kappa,再也不能和代理商們背靠在一起了。


而Kappa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曾經拿下的市場一點一點被假貨吞噬掉,而且由於口碑的極端下滑,對手趁機搶走市場份額。沒過幾年,Kappa門店損失殆盡,最終只能在網上買到不知是真是假的Kappa了。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04

曾經一片大好的局面,為何變成如今的殘局?


就像網友們所疑惑的:Kappa從曾經的“王者”變為“青銅”,Kappa究竟是怎麼了?實際上通過分析Kappa的例子,我們可看出三點致命因素,而這三點就是放到今天,同樣值得企業借鑑。


1. 只專注做大,不專注產品本身


當Kappa的所有品牌權利交給李寧後,產品徹底中國本土化,這對於其他國外運動品牌大頭來說,Kappa擁有了更容易讓國內消費者接受的優勢;而對土生土長的本土品牌來說,Kappa又具有“洋氣”。因此,當Kappa廣鋪經銷商網時,便迅速躥紅。


但Kappa的快速壯大,反而制約了Kappa去做好。


因膨脹式拉網擴大,Kappa自上而下一味只追求做大,忽視了產品的持續創新和多樣化發展。當2010年運動品牌市場漸冷後,產品陳舊和單一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大車調頭難。等到Kappa回過神來時,很多大型運動品牌早已擴展了產品面。比如Adidas設計出好幾種品牌logo,每種logo主打一種風格等。而Kappa即使想追也落後了一步。


可以說,沒有注重產品的持續迭代和多樣化是Kappa最終痛失中國市場的關鍵原因而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品牌來說,最大限度地爭取到更廣泛的消費者群,才能讓自身抵禦住各種經濟寒流。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企業要的就是全面開花,在百花中有針對性分階段來培植最美的那朵。


2. 盲目擴張,犧牲長期利益補短期


其實,市場上有很多品牌和Kappa一樣走的是代理模式,比如近幾年非常火的海瀾之家。


但Kappa在品牌推廣時,採取的是無考核制吸納經銷商進來,並提供產品讓他們去賣。這種帶有盲目性的代理擴張模式,確實見效很快,銷售額短期內劇增,但為將來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我們來打個比方,把營銷團隊比作軍隊,要是一個隊伍裡士兵良莠不齊、紀律渙散的話,和平期也許可以充作軍隊,但要真上了戰場,自然逃的逃,躲得躲。


Kappa的營銷鏈就是這樣的隊伍。


但海瀾之家卻剛好相反。只有做了全盤審核評估後,海瀾之家才會吸納經銷商進來。這種穩紮穩打的方式雖然見效慢,但足以保證隊伍的質量。


可以說,保證經銷商隊伍的質量,不盲目快速擴張,才能為長期利益留足空間。很遺憾,Kappa沒有想到這點。因此,其他很多走類似路線的企業應從中吸取經驗,眼光要放長,穩紮穩打才是長久之計。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如今生意蒸蒸日上的海瀾之家


3. 管理高度放權,越自由越沒有自由


一手扶植Kappa起來的李寧旗下的北京動向確實創造了無數輝煌成就,但回到Kappa推廣上時,我們會發現管理模式一開始就存在嚴重的問題。


對於品牌營銷鏈,Kappa採取的是高度放權模式,即Kappa把各門店的管理權讓給代理商自己,也沒有實施監督約束措施。這種管理模式在盈利時可掩蓋其弊端,但一旦銷售下滑,代理商們就像潑出去的水,各自為政,想怎麼賣就怎麼賣,總部根本無法控制。


這就是Kappa後期面臨的情況,代理商要麼退出轉賣其他產品,要麼走上一條坑死Kappa的不歸路:賣假Kappa。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後期Kappa的門店設計毫無形象可言


Kappa給了代理商們足夠的自由,但正是這種自由,導致Kappa品牌失去了自由,被捆綁在假貨上難以翻身。


講到這點,我們又不得不回到海瀾之家上。海瀾之家對所有代理商採取緊抓管理,只給錢不給管理。也就是說,你想開一家海瀾之家的話,只要交代理費,其他什麼都不用管,所有的管理都會由海瀾之家託管,雖然你是代理商,但想在店鋪放一隻招財貓都不允許!


在如今快速變化的商業活動中,企業想在發展壯大的同時,又維護品牌價值的話,緊抓管理權力才是可行之道。如果能像海瀾之家一樣,把品牌營銷鏈編織成一張大網,每個節點都完美複製總節點的話,即使產品走到了千里之外,但品牌價值依然高高在上。


這是每個企業應該遵守的準冊,也是國際運動品牌Kappa征戰中國市場時留給我們的教訓。當然,Kappa依然還在,也許將來Kappa會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同時,我們更希望看到更多從Kappa經驗教訓中走出來的民族企業典範,照亮中國的未來。


曾與Nike,Adidas齊名的Kappa,為何再難找到一家實體店?


寫在最後:

意大利運動品牌Kappa在剛入駐中國市場時,由於自身的轉型和加速推進潘拍本土化,創造了難以複製的銷售成就。

但當大環境下滑後,Kappa也隨之沒落,而且代理商們紛紛跑路,Kappa假貨隨處可見。造成這樣的結局有3點致命因素:不關注產品本身,盲目擴張和管理高度放權。


雖然Kappa已經成了80、90一代的青春記憶,但Kappa所提供的品牌推廣和銷售上的經驗教訓,將值得今天的企業和個人學習並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