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酒的故事

父親和酒的故事


“我的父親一生

充滿傳奇。他一把斧頭,一把大鋸,一個墨斗盒闖天下,養育了八個兒女。父親性格耿直豪放,廣結朋友,對酒情有獨鍾。”


——陸秀《父親和酒的故事》


父親和酒的故事
父親和酒的故事


幾乎在每個人的記憶中,父親都是和酒掛鉤的,兒時的記憶中,父親喜酒,善飲


有時候,他們呼朋引伴,流連於大大小小的酒席上,在觥籌交錯中,任勞任怨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有時候,父親也會獨自一人坐在餐桌前,一疊花生米,二兩小酒,一言不發地品著生活的滋味。

然而,父親並未因此而感到有遺憾或不甘心的地方。相反地,父親還頗為喜歡這一飲酒形式。


父親和酒的故事


父親應該是真喝得酒趣的人。——他有著李白那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瀟灑與放達的。

酒見證著父親的快樂、憂愁,見證著他們平凡而辛勞的一生。

不知道秋霜滿頭的父親,究竟飲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苦難與辛酸。


然而,一盞燈火旁,斑駁桌面上的那個小酒杯,卻默默記下了他的艱難苦楚。

彷彿清貧歲月裡,苦日子帶來的憂愁和傷感,借一杯酒就能澆滅,大聲哼唱幾句小曲就能雲消霧散一般遠去。


父親和酒的故事



小時候,我們不理解滿身酒氣的父親,為什麼總是沉迷於“那一口”,不明白那小小的酒杯裡究竟藏著什麼樣的魔法會讓他如此著迷。

長大後,當我們離開家獨自在外面闖蕩,在經歷過生活的百般滋味之後,才懂得父親鍾愛酒的理由。

對父親而言,酒其實是一種“藥”,累了解乏,苦了寬心。

酒是要品的,只有在那特定的氛圍和細細的品咂中,才能品嚐出酒的真味和醉人的沁香。而父親不僅僅是在品酒,更是在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父親和酒的故事

父親和酒的故事

賈平凹曾在他的作品,《父親的半瓶酒》中這樣描述他與父親的故事。有一次回家探望父親,他從懷裡掏出一瓶酒和一包醬牛肉,對賈平凹說:


“聽說你最近遇到了一點麻煩,我也不知如何過問,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煩悶都解了去吧。來,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梁實秋的父親去世後,他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自己陪父親外出吃飯的情景,每次父親都會帶他去小酌幾杯,有時候,父親還會拿筷子蘸上少許的酒讓他品。


父親和酒的故事


這是梁實秋第一次醉酒,時年六歲。這樣樂觀的童年,影響了他一生的興趣和愛好。

汪曾祺和父親的關係很鐵,他曾為父親寫過《我的父親》《多年父子成兄弟》等多篇文章。


他曾在文章中這樣提起父親:


“我十幾歲就學會了抽菸喝酒。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

每次不多飲,但是這樣的方式總讓我感覺到我和他是朋友”,用他父親的話說:

“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父親和酒的故事


就這樣,酒架起了父與子之間溝通的橋樑。

正所謂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

父親與酒,到了晚年更是不能分離的好朋友。人生如酒,父親用半世風雨釀製了一壺陳年老酒,到了晚年散發著歲月之美。


父親和酒的故事

父親和酒的故事

等到有一天,我們真正理解了生活帶給父親的辛酸,卻發現自己已經離家太遠。


有時候,想像小時候一樣,倒一杯酒,和父親講講心裡話,話到嘴邊,卻只能勸他:上了年紀,切忌多飲酒。

父親和酒的故事


我們不忍心斬斷父親和酒的情緣,但是也不想讓酒傷害他的身體。


在父親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不如用一瓶果香濃郁,色澤剔透,最能代表記憶深處味道的葡萄酒,既能給父親帶去健康,也能讓父親和酒的故事繼續下去。


父親和酒的故事




一瓶好的葡萄酒,不單單是好喝,更重要的是

要有記憶深處那份珍貴的親切之感。

父子親情也終將在歲月的長河中歷久彌香,成為時刻縈繞在心頭的幸福牽掛。



父親和酒的故事

“所謂父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

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

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目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