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能打贏官渡之戰,卻打不贏赤壁之戰呢?

腐攸


兩個戰役的對比,結果都是以弱勝強。

官渡之戰,曹操是弱者,最終贏了。

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是弱者,最終贏了。

先說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的勝利,是因為曹操當時處於弱勢,心裡上不得不多用計謀。並且曹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能明智接納能人之言。相對的,袁紹為人多謀少斷,不能聽信身邊謀士的建議,兼之謀士不和,許攸投奔曹操,田豐和沮授不被重用,更不能果斷做出決斷。這就是袁紹之所以失敗而曹操贏了的原因。

一、 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操軍心動搖。 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二、曹操於黎陽與袁紹杷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大破袁軍。

三、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再說赤壁之戰。先看大背景,當時曹操剛剛平定北方,又新的荊州,一路順水順風,沒有經歷什麼戰爭,心裡難免嬌縱,看不起南方,以為東吳唾手可得。分析原因:

一、盲目自信,被短暫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號稱百萬大軍,認為一到東吳,孫權就會望風投降。最終導致驕兵必敗。

二、不通水戰,水土不服。曹操手下的士兵多是北方人士,大多都不會游泳,在江面上戰鬥能力大減。

三、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將水軍統領蔡瑁殺了,而蔡瑁是當時曹操麾下最擅長水軍的將領,與周瑜對戰多年,雖然處於下風,但並沒有吃什麼大虧。而當時曹操麾下名將、謀士雖然多,卻沒有比蔡瑁更好的水軍統領。

四、輕易相信黃蓋的苦肉計,導致黃蓋架船過來,放火少了連鎖戰船。

五、誤聽龐統的用連鎖計。曹操因為北方人馬不習慣乘船而聽龐統將所有船用鐵索聯在一起,讓船在江面上平穩一些。這一條最終導致了曹操幾十萬大軍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為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敗北留下了最大的伏筆。

總的來說,兩次戰役,曹操的心態是不同的。弱勢時善聽謀略,虛心接受謀士建議,以弱勝強贏得了官渡之戰。

強勢時盲目樂觀,以為天下再無敵手,小看了孫權和劉備,最終導致了赤壁之戰被一把火燒光了戰船,大敗而歸。


江南品古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獲勝,是因為曹操有人和的優勢。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敗,則是因為失去了人和的優勢。

官渡之戰,曹操的人和優勢。

官渡之戰時,之所以說曹操有人才優勢,是相對於袁紹來說的。袁紹麾下的人才濟濟,可是卻不團結,互相爭鬥。

195年,皇帝從長安、洛陽一路流浪東來,沮授、田豐要求袁紹迎天子到河北來,“挾天子以令諸侯”。潁川派系的淳于瓊、郭圖,卻認為皇帝是個燙手的山芋,迎不得。

199年,袁紹集團決定南下攻曹,內部謀士們又在戰略問題上鬧了起來。

沮授、田豐從客觀事實出發,認為曹操人才濟濟,軍隊兵力規模小,卻戰力強悍,不宜強攻,也不能過早的與之決戰。但是他們認為曹操的地處平原,四面受敵且糧草不足。所以,沮授、田豐提出派騎兵襲擾曹操,同時派兵壓境,拖跨曹操。

曹操的地盤全是平原,最利於騎兵襲擾。曹操四周的諸侯們無不覬覦中原,對曹操虎視眈眈。如果袁紹採用沮授和田豐的戰略,曹操天大的本事,也會活活被拖死。

可是又是穎川派的郭圖、審配,為了反對而反對,堅持用兵力優勢一戰消滅曹操。

反看曹操集團,卻齊心協力。曹操的內部謀士們分兩派,一派是鐵桿的曹派,一派是忠於皇帝的保皇派。

這時的保皇派,是傾向於幫助曹操的。雖然曹操對皇帝不好,可是畢竟還接納了皇帝。讓衣食無著,四處流浪的有了安頓之所,而袁紹是拒絕接納的。保皇派清楚的知道,如果袁紹獲勝,皇帝的環境會更加惡劣。

因此,曹操內部是團結的,大家群策群力,打敗了袁紹。

赤壁之戰時,曹操內部矛盾日益加劇。孫劉兩家各自的內部,為了利益,空前團結,齊心合力的抵抗曹操。

一,曹操的恐懼,關於鄴城不得不說的事兒。

凡事都有兩面性,曹操把天子和朝庭弄到自己的根據地許都,收穫了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奇效。但是曹操也因為天子的到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願意跟隨天子辛苦流浪的重臣公卿們,無一不是忠心耿耿的人。他們只認大漢,其餘的人誰敢有不臣之心,就會被他們誅殺掉。

天子初入許都,或許還會對曹操的收留有所感激。但是在許都一段時間後,曹操集團的人仍然只認曹操,不認天子。天子的大臣們,雖然拿著曹操提供的俸祿養家,卻無緣於權柄,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生活安定下來後,這些大臣們就結成保皇派,對曹操起了殺心。

天子和保皇派,論治國安民不如曹操,玩權謀之術卻是融化在血液裡的東西,很熟練。畢竟他們當初有陰死董卓的經驗,再多一個曹操又如何。他們給曹操挖了無數的或明或暗的陷阱,讓曹操心驚膽顫。

躲過了保皇派多次的明槍暗箭,曹操真的害怕了。這種害怕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自曹操內心深處的。曹操居然對自己的許都感到不安全,因為保皇派的勢力在許都影響力太大了。

曹操在官渡之戰後,逐步攻下了鄴城這個都市。曹操立刻有了在鄴城建立第二個“許都”,以避開皇帝和保皇派。

曹操帶兵到鄴城沒幾天,就聲稱夢到了一道巨大的金光沖天而起。翌日,曹操就給人講了自己的夢,並讓人到夢中之地挖掘,挖出了一隻銅雀。文武眾人皆以為,銅雀的出土,是天命歸曹的徵兆。曹操大喜之下,修銅雀臺,營建鄴都。

曹操奸詐的很,夢銅雀的故事,與曹操說的“吾夢中愛殺人”一樣,不過是個託詞罷了。而且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曹操剛到鄴城就做夢,挖出銅雀,分明就是事先早就籌劃好了。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從此對鄴都的營建很關心,把鄴都放在了比許都更重要的位置,比如,建安文學的發源地就是鄴都,而不是許都。

更重要的是,曹操訓練水軍的玄武池,也建在了鄴都。

一切都說明,曹操與保皇派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正因為因此,曹操才放棄許都而重新修建鄴都的,把許都當做監視保皇派的地方。

曹操的措施,保皇派和天子都是知道的。他們對曹操更加絕望,反對和反抗也更激烈。因為,天子和保皇派知道,曹操打敗江東,勢必會天下無敵,很快就會統一天。到那時,天子和保皇派就真的徹底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曹操帶兵南下時,先殺了靠近保皇派的孔融,逼迫皇帝罷免了原來的公卿,任自己為首相,這才敢帶兵出征。可見,曹操對許都的保皇派是多麼的不放心。

曹操內部不團結,還表現在軍隊裡。赤壁之戰,主要靠水軍。然而,曹操沒有嫡系水軍,曹操的水軍是投降的荊州水軍。

曹操陣營裡,武將以北方人居多,他們拒絕荊州水軍的武將們的融入。曹操也對荊州的降將也不待見,因為一點疑心就殺了蔡瑁,張允。

蔡瑁,張允是荊州水軍的重要將領,曹操說殺就殺,荊州水軍豈能不寒心。

曹營的對岸,孫權和劉備兩家,卻空前團結。

劉備集團所有人都希望打敗曹操,因為在劉備集團裡他們可以一言九鼎,富貴至極。被曹操打敗的話就淪為一屆草民,終日為溫飽操心。

孫權集團的情況,和劉備集團差不多是一樣的,甚至比劉備還要心齊。

孫權集團比曹操集團形成的更早,是靠打仗起家的,且經過幾十年的考驗,人和這一塊自是不缺。

孫權家裡時代都是江東富豪,在江東很有聲望和人脈。172年,江東出現一萬多人的暴亂事件,當時所有的人都感到無奈。孫權的父親孫堅,挺身而出,和幾個好友招募了一千多人平叛,從此孫堅有了自己的軍事領導團隊。孫堅本人因平叛之功,做了三任縣丞(副縣長),專司軍事職責。

黃巾起義爆發,朱儁奏請孫堅擔任左司馬。孫堅帶著精挑細選的1000多人,與黃巾軍血戰無數,足跡踏遍南北大地。事後,孫堅因功升遷別部司馬。不久,孫堅又隨張溫到涼州平叛,因功到中央做了議郎。

187年,長沙爆發叛亂,朝庭派孫堅前去平叛,讓孫堅做了長沙太守。在長沙風平浪靜後,孫堅又幫助臨近的廬江太守平叛,因功晉升武成候。

漢朝沒有異姓封王的,西漢的韓信也是封個淮陰侯。孫堅有長沙這個地盤,又被封武成候,等於是一路諸侯了。跟隨孫堅的程普等人,也因此身價倍漲,富貴加身。消息傳開後,江東的豪門子弟,皆欲投奔孫堅建立功業。孫堅嚐到了做一方諸侯的甜頭,野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189年,孫堅打著北上討伐董卓的旗號,吞併了荊州、南陽,擁數萬精兵,有了爭霸中原的實力。

然而孫權集團興奮的去中原爭霸時,卻遭遇慘敗。兵敗中原後,孫堅沒有了退路,糧草都 成了問題,只好依附於袁術就糧。後來孫堅打著袁術的旗號去進攻荊州,實則是想私自吞下荊州,卻中了埋伏身死。

孫堅死後,孫策和部將只好依附於袁術。在袁術麾下,孫策和孫堅舊部地位低下,生活水平與昔日在長沙時叛若雲泥。強烈的落差,讓孫策和部將們不甘曲居人下。

孫策費盡心機,得到了袁術的信任。194年藉著為袁術收取江東為由,帶著一支幾百個人的小部隊脫離袁術,前往江東故地。

孫策前往江東途中,江東的各路兵馬紛紛來投,攻無不克的孫策越來越強大,軍隊規模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加上孫策很有領導才能,情商高,很快把江東的人才和豪門團結在一起,佔領了整個江東。昔日的孫堅舊部,富貴更勝昔日。

200年,孫策遇刺,孫權上臺了。到赤壁之戰時,孫權已經精心治理了8年,江東海晏河清,很是興盛,儼然有了一個興盛國家的氣象。昔日跟隨孫堅、孫權打天下的老將們,都享受到了開國元勳的待遇。

曹操要求孫權集團投降,這是孫權和那些江東老將們不能容忍的。他們有昔日依附袁術的經歷,知道降曹後,富貴就會化為烏有。

為了保住富貴,孫權和武將們決定和曹操拼了。他們先先強硬的告訴文官們,與曹操必有一戰,然後起傾國之兵對抗曹操。

於是在赤壁戰場,孫劉一方齊心協力,曹操一方卻矛盾重重。看似強大的曹軍,其實已經因為心不齊而落了下乘。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齊,泰山移。戰場上得了人和,上下同心求勝,往往會爆發出出人意料的力量。官渡之戰的曹操如此,赤壁之戰的孫劉也是如此。(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其實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曹操主動發動的,赤壁之戰比較好理解,難理解的是官渡之戰,不是袁紹先發動的嗎?其實不是,而是曹操,是曹操在公元198年殺死呂布後,就準備攻打支持呂布的張揚,結果張揚被部下楊醜殺死,楊醜又被眭固所殺,眭固準備準備製造袁紹,曹操派出史渙、曹仁率軍斬殺眭固,同時吞併了河內郡。

要知道河內郡在黃河以北,曹操的傳統勢力在黃河以南,曹操第一次把勢力伸到了黃河以北,導致盤踞在黃河以北袁紹勢力的不滿,所以袁紹在統一河北四州後,立即就發動了針對曹操的戰爭,但若論官渡之戰引發的原因,那還是曹操挑起來的,是他先進攻並佔據了黃河以北的河內郡。

曹操

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相同的因素有:

1、都是曹操先發動的戰爭。

2、戰爭雙方都是沿著江水對戰,官渡之戰是雙方隔著黃河,赤壁之戰是雙方隔著長江。

3、都是爭奪地方霸權的戰爭,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爭奪整個北方八州控制權的戰爭,赤壁之戰是曹操與孫權、劉備爭奪南方控制權的戰爭。

4、都是實力弱的一方取勝,官渡之戰是實力弱的曹操取勝,赤壁之戰是實力弱的孫權、劉備取勝。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的不同點有:

1、雙方實力差距不同,官渡之戰曹操弱,袁紹強,赤壁之戰,曹操強,孫劉弱,曹操的實力由官渡之戰的弱小轉化為赤壁之戰的強大。

2、曹操所面對的敵人不同,官渡之戰曹操面對的是多疑寡斷的袁紹,赤壁之戰曹操面對的是英明果斷的孫權與敗而不懈的劉備。

3、天下形勢不同,官渡之戰天下形勢不明朗,當時很少有人看好曹操,赤壁之戰天下形勢逐漸明朗,絕大多數人傾向於曹操會取得勝利,就連孫權內部的張昭也是執意要投降。

赤壁之戰

4、兩場戰爭打得很不同,取勝因素也不同。官渡之戰曹操取勝的原因是個人能力突出,再加上採取了果斷的計策,許攸獻上了燒燬袁紹糧食的情報,以燒糧而擊潰袁紹,官渡之戰存在的時間超過了一年以上,赤壁之戰是一場相遇戰,周瑜擊敗曹操的理由就是火攻計+黃蓋的詐降計,以計謀取勝,而且赤壁之戰存在的時間很敵,只有短短几天時間。

為什麼曹操能打贏官渡之戰而不能打贏赤壁之戰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局勢和謀略不同。

劉備、孫權、曹操

官渡之戰是曹操在正確的時間裡打了一場正義的戰爭,赤壁之戰是曹操在錯誤的時間裡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官渡之戰本身就是曹操發動的,因此在戰前做了很多準備,包括穩定南方,與孫策聯姻,招降張繡,拉攏劉表,嚴防關中,曹操在做好自己大後方的絕對安全後,才發動了戰爭,相比於袁紹,顯然沒有做好準備與戰備,袁紹手下謀士田豐明確告訴袁紹,不要與曹操硬碰硬發動戰爭,而是提出三年疲憊曹操的計劃,可惜袁紹不聽,最終敗兵官渡。

官渡之戰的局勢是北方需要統一,因為打到這個時候,北方倖存的只有兩大勢力了:袁紹與曹操,只有打到一方滅亡或者投降之時,局勢才能穩定,北方到這個時候已經經歷了多達20多年的戰亂,百姓厭倦了戰爭,只想過個好日子,皇帝又在曹操手中,代表了曹操是正義和出師有名,所以最終是曹操勝。

赤壁之戰的局勢是曹操進行統一天下的戰爭,從曹操的角度來看,是統一天下的戰爭,但從江東豪強與百姓來說,卻是一場曹操的侵略戰爭,江東軍隊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戰,為了保存自己家族的親友而戰,所以能夠激發出士卒的巨大戰爭力,相反曹操因為拿下了荊州,但沒有在安撫荊州方面作文章,反而只在江陵城待了不長不短的兩個月時間,就開始迫不及待地發動戰爭,曹操發動戰爭的時間晚一點也好,比如賈詡就曾經勸曹操不要急著西征,應該先收復人心,但是曹操不聽。

曹操與袁紹

或者說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時間早一點,在拿下江陵城就迫不及待地攻打劉備或者東吳,那樣的話孫權和劉備來不及聯盟,處於各自為戰的局面,曹操說不定不會失敗,反而會一舉拿下江東,可惜曹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放棄了一個統一天下的絕佳機會。

再說謀略,官渡之戰是曹操陣營謀略策劃得最好的階段,從白馬之戰聲東擊西斬顏良、延津之戰誘敵斬文丑,再到兩軍對峙不分先後,最終曹操聽從了許攸大膽的偷襲烏巢的計劃,曹操果斷做出判斷,再加上袁紹集團內鬥非常厲害,消耗非常大,所以曹操才會取勝。

孫權與劉備

而官渡之戰則反過來了,看不到曹操陣營出過什麼主意,也看不到從曹操接受了別人的謀略,比如賈詡的建議曹操就不聽,只能看到孫權手下的周瑜不斷地聽從部將的謀略,採取了火攻計+詐降計把曹操擊敗了,曹操這一方在赤壁之戰時的謀士表現非常欠缺,或者謀士發現了問題所在,但是曹操始終沒有聽從,所以才會導致曹操的失敗。

就連諸葛亮在隆中對也說過,曹操打敗袁紹靠的是計謀,而不是實力的強弱,曹操從官渡之戰的謀略不斷採用,到赤壁之戰不聽他人意見為止,就已經註定了曹操在官渡之戰的勝利和在赤壁之戰的失敗,而原因就是局勢和謀略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