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氣候大會發聲 中國減排努力獲國際充分肯定

解振華氣候大會發聲 中國減排努力獲國際充分肯定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中國新聞社與國家氣候戰略中心聯合主辦的“氣候傳播與公眾意識”主題邊會上闡述中國立場。 俞嵐 攝

中新社波蘭卡托維茲12月8日電 (記者 陳溯 彭大偉)第二十四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日至14日在波蘭卡托維茲舉行,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7日“中國角”召開的“氣候傳播與公眾意識”主題邊會上首次公開發聲,他表示,中國的減排努力得到國際社會充分肯定。

“中國的氣候變化工作取得可喜的進展。”解振華表示,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碳強度已經下降了46%,提前3年實現了40%-45%的上限目標。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達到13.8%,預計2020年完成15%的既定目標。森林蓄積量已經增加了21億立方米,也超額完成了2020年的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為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爭取提前完成,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解振華表示,中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力行節能減排,累計節能量相當於全球節能量的50%以上;優化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的總裝機容量達6.5億千瓦,佔全球的2.8%。淘汰關停火電機組1.7億千瓦,相當於歐洲一個大國裝機總量的兩倍。此外,在交通領域,中國電動汽車總擁有量佔世界擁有量的50%。

“這幾個數據描繪出來的趨向和軌跡已經顯示出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解振華表示,中國減排量在全球減排總量中佔了相當大一部分,中國的減排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

近期,有外媒質疑中國“是否還是發展中國家”,認為中國“應該像發達國家一樣實現絕對減排,並給發展中國家更多資金支持”。對此,解振華也予以回應。

“國際上一些媒體對中國提出的這些意見,是因為還不瞭解中國的國情,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解振華表示,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是8800美元,僅為全球人均GDP80%的水平,在全世界排在70多名,還有3000萬至7000萬貧困人口。在當前經濟不確定性增多的情況下,中國仍面臨著既要發展經濟又要消除貧困,還要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創造就業機會等非常大的挑戰。

解振華表示,中國要實現NDC(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要作出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夠實現。

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減排責任區分,解振華表示,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要求發達國家率先大幅度減排,併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相對減排。

解振華表示,基於歷史責任、當前發展水平能力,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是義務。2015年,中美兩國元首就氣候變化發表的聯合聲明更明確提出,敦促發達國家出錢,鼓勵發展中國家自願出錢,歡迎其他私營機構出錢。“這些區分都是十分清楚的。”

解振華表示,氣候變化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政府、企業、媒體、公眾、社會團體與國際機構和組織作為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各個利益相關方,需要團結攜手,共同應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