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軍投降,只因得罪這一國家,數萬日軍沒能回到家鄉

二戰後日軍投降,只因得罪這一國家,數萬日軍沒能回到家鄉

戰爭是殘酷的,有戰爭就會有犧牲。有些國家規定,敵軍被俘虜後,不能隨意傷害,有些甚至要好吃好喝的供養著。在我們國家自古就有,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說法,而那些醫護人員更是不能隨意傷害,國與國之間達成了這樣的默契,然而些國家,不理這些規則,或者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比如二戰的日本軍隊,素來以殘暴著稱,不優待俘虜,最後自食惡果。

二戰後日軍投降,只因得罪這一國家,數萬日軍沒能回到家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被侵犯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和傷害,當時日本在整個東南亞,巧取豪奪,迫害了許多國家能其人民,每次都是虐待俘虜,戰敗之後,大多數國家都優待日本俘虜,送他們回家,然而卻有一個國家例外,不顧國際公約,對日本俘虜以彼之道還彼之身。

日本進軍東南亞各國的時,再次運用了其常用的手段,偷襲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達爾文港事先儘管有一些軍艦,但港內卻有很多平民百姓,但日寇管不了這麼多,為了到達目標,他們發起了對達爾文港的空襲。最後迫害了已經投降的澳大利亞士兵約1萬多人。

二戰後日軍投降,只因得罪這一國家,數萬日軍沒能回到家鄉


在空襲的時,澳大利亞很多醫護人員打著紅十字的標上戰場挽救那些受傷的人,他們心想有特別的標記,日本人應該不會對他們怎麼樣。奈何日本兵卻並不這樣認為,他們對這些醫護人員發起了更為劇烈的空襲,最終導致大量的無辜人員犧牲在日軍的空襲之下,因而澳大利亞與日本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二戰後日軍投降,只因得罪這一國家,數萬日軍沒能回到家鄉


二戰未開始時,澳大利亞日子過得十分舒服,然而在1942年日本把目標對準了澳大利亞,發起了大量的部隊和航空母艦,以及轟炸機,對澳大利亞一頓狂轟亂炸,讓原先沉溺在幸福日子裡的澳大利亞國民遭到不可磨滅的創傷,軍事基地達爾文港也是毀於一旦。

澳大利亞與日本部隊交戰時,日本投入了近20萬兵力,是澳大利亞的4倍,卻還是敗給了澳大利亞,按照要求,澳大利亞只能對日本部隊的乙級和丙級戰俘進行處理,其餘的都要遣返回國,然而澳大利亞懷著對日本的憎恨,並沒有買賬,謝絕日本的投降,即便日軍停止反抗,也會照舊對他們進行迫害,17萬日本俘虜照舊不曾放過,到最後只剩2萬人左右,被強制要求放了回去,這讓日本人膽寒。

二戰後日軍投降,只因得罪這一國家,數萬日軍沒能回到家鄉


澳大利亞對日本的憎恨有兩大原因,一迫害平民,不優待俘虜,二是破壞本國的和平與安定,使數萬人遭受戰爭的摧殘。而且日軍毫無人道精神可言,如果當初能夠遵守國際公約,就不會有十幾萬人回不了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