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茶博士∙星海泛舟】—676:在線精品課程《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之習茶須有禮。“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儀也”。“不學禮,無以立”。“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禮儀對於我們來說,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真正有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幾個特定的場合才注重禮儀規範,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早已在他們的心靈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裡。這就是我們習茶有禮、以文化人、以茶育德的重要承載與體現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服飾禮儀

服飾能反映人們身份、文化水平、文化品味、審美意識、修養程度、生活態度等。服飾通過形式美的法則來實現,主要是通過色彩、形狀、款式、線條、圖案修飾,達到改變或影響人體儀表修飾目的。服飾以舒適方便為主,不要過於職業化或過於休閒。實現服裝美法則,講究對稱、對比、參差、和諧、比例、多樣、平衡等。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髮型禮儀

作為茶藝師,髮型要求很嚴格,應自然、大方、典雅、樸素、整潔、舒適。茶藝表演中,首先,髮型設計要和表演者的臉型匹配;其次,要和當時的場景、茶席協調搭配;最後,如果幾個人一起表演,髮型要求儘量統一避免給人造成凌亂感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儀表儀態

儀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形體容貌、服裝、服飾、妝容、衛生等;與人的生活情調、文化修養、內質品質緊密相連。儀態是指人在行為中的姿勢與風度,姿勢包括站立、行走、就座、手勢及面部表情等,風度是內質氣質的外化呈現。茶藝師不一定要長得很漂亮或很俊俏,魅力源於氣質。一般而言,臉部要保持潔淨,不要化濃妝,灑香水以清新自然為宜。泡茶前不要吃有強烈揮發性氣除食物。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出場禮儀

茶藝師上身挺直,目光平視,面帶笑意肩膀放鬆,手臂按照常規禮儀自然擺放,跨步腳印為一條直線,亦可手執茶器物件出場;向右轉彎時,右腳先行,直角拐彎,反之亦然。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走姿禮儀

穩健優美的走姿可以使一個人氣度不凡,產生一種動態美,標準的走姿是以站立姿態為基礎,以大關節帶動小關節,排除多餘的肌肉緊張,以輕柔、大方和優雅為目的。走姿要自然,不能左右搖晃,腰部不能扭動。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侍站禮儀

站姿堅持四字原則“松、挺、收、提”。“松”是兩肩放鬆,臉帶微笑,平視前方。“挺”是挺胸,不能駝背。“收”是收腹女士雙腳併攏,雙手虎口交叉(右手在左手上)自然置於肚臍稍下方;男土雙呈外八字微分開,雙手交叉(左手在右手上)在腹處,雙手亦可自然下垂在身體兩側。“提”是提臀,女士大腿夾穩,臀部稍微往上提;男士則可省略此部分。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鞠躬禮儀

鞠躬禮源自中國,指彎曲身體向尊貴者表示敬重之意,代表行禮者的謙恭態度,禮由心生,外表的彎曲身體,表示了內心的謙遜與恭敬。行禮時,距離對方在兩三步之外雙腳立正,手背向外,手臂垂直,緊貼腿部,以身體上部向前傾,而後恢復原姿為禮。一般而論彎腰度數越大,表示越恭敬。分為站式鞠躬、坐式鞠躬、跪式鞠躬三種。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表情禮儀

茶藝師應保持恬淡、寧靜、端莊的表情。人的眼睛、眉毛、嘴巴和麵部表情肌肉的變化,能體現出個人的內心,對人的語言起著解釋、暗示、糾正和強化的作用,茶藝師要求表情自然、典雅、莊重,眼瞼與眉毛要保持自然舒展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眼神禮儀

眼神是臉部表情的核心,能表達最細妙的表情差異,尤其在茶藝表演中要求表演者神光內斂、眼觀鼻、鼻觀心,或目視虛空、目光籠罩全場。切忌表情緊張、左顧右盼、眼神不定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茶具擺放

茶藝師在擺放茶具時以操作方便為要,應符合沏泡者的習慣。習慣上靠近左邊的物品用左手取,靠近右邊的物品用右手取,需要用右手取左邊物品時,應先用左手取物後轉交到右手,反之亦然。泡茶過程中雙手要配合使用,器具用完後放回原來位置,取放物品時要繞物取物,避免交叉取物;忌從茶具上交叉夠取另一側物品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茶巾摺疊

茶巾是整個泡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作用是擦拭茶具外面或底部的茶漬和水漬,茶巾選擇吸水性強的毛巾,並保持乾燥、潔淨。茶巾的摺疊,使用前可以簡單的對摺兩次成小正方形,也可將茶巾三等份;折成三層長條形,再三等份折成方形。茶巾的使用,雙手指在上,其餘四指在下托起茶巾,右手放開持器具,茶巾必須保持清潔、乾爽。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茶葉取放

泡茶時所用的茶葉應根據需要安量取用,取完茶葉封好茶葉罐放回原處,剩在茶荷中的茶葉應儘早用完。因茶葉長時間在空氣中故置會吸溼、氧化變質,放回罐中會影響罐中茶葉的品質,不要再放回茶葉罐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持壺禮儀

茶壺要拿著舒服、不燙手,使用時動作自如,別人看著也舒服。在泡茶過程中,忌諱將壺嘴直接對著客人,不要按住壺紐頂上的氣孔。標準持壺,拇指和中指捏住壺柄,向上用力提壺,食指輕輕搭在壺蓋上,注意不要按住氣孔,無名指向前抵住壺柄,小指收好。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溫具禮儀

溫具。在泡茶前將壺、杯等用具用開水淋燙一遍,一來提高器皿溫度,以利於泡茶;二來清潔茶具,對品飲者表示尊重。玻璃杯,200ml左右為宜,無論是溫杯還是敬茶,使用玻璃杯應手持杯底和杯子中下部,避免用手接觸飲茶時口唇接觸茶杯邊緣部位,衛生有禮

溫杯。向玻璃杯中注入約容量1/4沸水,將杯子儘量水平傾斜,左手扶杯底,右手持杯身,以杯底為圓心旋轉1-2周,溫湯不低於8分滿杯身高;將水傾入水盂,用茶巾擦拭杯外壁中下部和底部滑落水滴。

溫蓋碗

。蓋碗中注入1/3左右容量沸水,象溫湯玻璃杯動作,溫湯蓋碗;倒水時順勢溫湯蓋碗蓋,體現動作優美,將熱水通過蓋碗蓋注入蓋碗,利用茶針翻蓋,得到溫蓋碗蓋目的。

溫品茗杯。方法一,手拿品茗杯轉動溫湯;方法二,茶夾夾住品茗杯滾動溫湯;方法三,將一隻品茗杯放入另一隻品茗杯中用手滾動溫湯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注水禮儀

第一種為直衝,直接沖水至杯的七分滿,或滿壺:第二種為迴旋沖水,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迴旋沖水:第三種為鳳凰三點頭,沖水時連續由低向高上下起伏三次,有節秦的三起三落,使壺或杯中水量恰到好處,滴水不外溢,以示對客人的尊重與禮貌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分茶禮儀

低斟茶和高沖水剛好相反,用茶壺或者公道杯向品杯中分茶或斟茶時,宜低而不宜高壺或公道杯略高過茶杯沿即可,但不可接觸杯沿。低斟茶的作用和緩,避免茶香飄散和茶湯四濺,非常細膩文靜。直接將茶壺中的茶湯分到品茗杯中,為保持茶湯濃淡一致,則需要巡迴分茶,即關公巡城;最後將壺中的精華也要一滴一滴地“點”到杯中,即韓信點兵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奉茶禮儀

雙手將茶杯奉上並伸出右手作“請”動作,請客人品茶。茶藝活動中,如奉多杯茶,可左手託奉茶盤(通常不直接放在桌上),右手奉上茶杯,並請品茶。有副泡時,主副泡一同離座,由副泡託著奉茶盤,小步行至客人跟前,站好、行禮,由主泡雙手端茶請客人品飲。奉茶後,不可立即轉身離開,應小步後退1-2步,草禮後,再轉身離開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扣手禮儀

對於喝茶的客人,在茶藝師奉茶之時,應以禮還禮,要雙手接過或行扣手禮,將中指、食指稍微靠攏,在桌子上輕叩2下,以示謝意。無論是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還是平輩之間接受奉茶時,都會雙指併攏輕叩桌面以示謝意,現在多不必彎曲手指,用指尖輕輕叩桌面兩下顯得親近而謙恭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持杯禮儀

拇指和食指捏住杯身,中指托杯底(稱“三龍護鼎”),無名指和小拇指收好,持穩品茗杯;持蓋碗,一手持穩杯託,一手掀蓋聞香或品茗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 聞香禮儀

品飲前習慣性觀看茶湯顏色、聞茶湯香氣,為品茶不可或缺的動作。常有聞品茗杯湯香、聞蓋碗湯香、聞聞香杯香及聞蓋碗蓋香

《讀懂中國茶》:第九講,魅力茶技的千姿百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