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孫子兵法》:孫子是個成本管控大師!

大家好,我是橙先生,每週一更,繼續我的傳統文化探索之旅,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孫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戰》。


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譯文:孫子說:興師出戰,動用輕型戰車千輛,重型兵車千輛,軍隊十萬,還要千里運糧。那麼前方後方的費用,招待外交使節的用度,物資的供應,車輛盔甲的保養補充,每天要耗費千金。然後十萬軍隊才能出動。


我的理解:在第二篇中,孫子考慮了一個作戰成本的問題,有糧食花銷、運輸成本、兵甲保養、外交招待等各種費用。孫子認為,只有在事先考慮了成本問題,覺得幹一架的話這些費用支撐得起,這時候才能採取軍事行動,出兵!


其實,企業經營、個人創業何嘗不是如此呢?未先成功,先想想自己能夠為理想、為目標忍受得住多久的消耗期。


原文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譯文:用這樣龐大的軍隊去作戰,曠日持久就會使武器裝備耗損,部隊銳氣受挫,攻城就會使戰鬥力耗盡。軍隊長期在外作戰,就會使國家的財政發生困難。武器耗損,軍隊疲憊,軍事實力耗盡,國家經濟枯竭,那麼諸侯列國就會乘此危機發起進攻,到那時即使有智謀高超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了。


所以,用兵作戰,只聽說指揮雖拙但求速勝,而沒有見過為講究指揮工巧而求持久的。戰爭久拖不決而對國家有利的情形是沒有的。所以,不完全瞭解用兵有害的人,就不能完全瞭解用兵的有利方面。善於用兵的人,兵員不再次徵集,糧草不多次運輸;武器裝備自國內取用,糧食飼料在敵國補充,這樣,軍隊的糧草供應就充足了。


我的理解:孫子在這一段強調了一個核心思想,“兵貴勝,不貴久”。孫子認為打仗就應該速戰速決,甚至應該是速戰速勝,因為打的前提是先勝後戰,可不就是速戰速勝麼?


孫子很能理解,人心只有三秒鐘的熱血,必須要利用這三秒鐘的熱血幹三十分鐘的大事,如果耗費了部下的耐心、意志,團隊不攻自破。


孫子同時認為,我們應該對結果負責,而不是鑽營於技巧的華美,有個成語叫做“華而不實”,

孫子是最講究實際的一個人,“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關於戰爭,孫子提倡一次性解決問題,主張一勞永逸,畢其功於一役,這是孫子戰爭思想的宗旨,“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情都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只顧著解決當下最火燒眉毛的事情,但這件事卻可能在未來的日子裡一直重複發生,治標不治本的後果就是一直疲於奔波,為生計發愁。


做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人,站在一個可以在時間中不斷積累力量的賽道上,你的生命才會越來越有光彩。


原文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冑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譯文:國家之所以會因為用兵而貧窮,就是由於遠道運輸。遠道運輸,百姓就會貧窮。靠近軍隊集結的地方,物價就會上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財富枯竭,就要急於增加賦役。軍力耗盡,財富枯竭,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產要耗去7/10;國家的資財,也由於車輛損壞,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盾、蔽櫓以及運輸用的兵牛、大車的徵集、補充而損失6/10。


我的理解:孫子反覆算這些賬目,就是不斷的提醒之後的將領——打仗很貴。如果成本沒有控制住,你熬不起,如果熬不起,你不就是必輸的結果麼?那還打什麼仗?直接不用開始了。


也正是因為打仗很貴,所以印證孫子的主張,必須速戰速決,以最小的代價減輕國家和人民的負擔。


這麼一想,現在網絡上的噴子動不動就說對誰動武,我們打的贏。好像動武不會讓他的生活成本更高一樣,不會讓他交稅更多一樣?


打仗是一個成本管控問題,英國失去日不落帝國的地位,可不就是因為一戰中損失過大的原因?如果能夠猥瑣發育,幹嘛非要蹚戰爭的渾水?記住:我們要的是國富民強,而非熱血江湖!


原文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譯文:所以,明智的將帥務求取糧於敵國。消耗敵國糧食一鍾,相當於從本國運送二十鍾;動用敵國草料一石,相當於從本國運送二十石。


我的理解:孫子看到了糧草對於軍隊的重要性,他主張“因糧於敵”,從敵人那裡解決糧草問題,這樣不僅不會使得自己國家貧窮,還會削弱敵國的實力,算是此消彼長,以非戰爭的形式削弱對方實力。


戰爭,其實不只是兵刃戰,它是一切戰鬥中的人、制度、物資及其關係的總和。這個道理像極了今天市場上的任何競爭主體,你以為你只需要市佔率的提升嗎?不,如果你沒有優秀的經營團隊、便捷的流程管理、良好的企業文化,合理的薪酬體系……你怎麼能夠做到永續經營呢?


原文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譯文:要使軍隊勇敢殺敵,就要激勵部隊的士氣;要使軍隊奪取敵人的物資,就要用財物作獎勵。在車戰中,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的,就獎勵首先奪得戰車的人。並把敵人的旗幟換成我軍的旗幟,與我軍的戰車混合編組,對俘虜的兵卒要優待和使用他們。這就是所謂愈戰勝敵人就愈是增強自己。

我的理解:作為領導人,我認為必要的時候提倡團隊成員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可以的,然而作為決斷者,首先應該考慮到人心最不耐勞,最沒意志。如果想讓他們心甘情願耐勞,無外乎“取敵之利者,貨也。”想要部下為使命而戰,為團隊目標而戰,只有一個辦法,獎賞。


而想讓所有人能凝聚成一口氣,也只有一個辦法,憤怒。“殺敵者,怒也。”讓所有人感受到尊嚴有可能丟失,感受到對方在打我的臉,這就會讓人有一種想要乾死對方的怒氣,怒氣何嘗不是勇氣呢!


對於團隊的管理,孫子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1)賞為目標行動達到要求的第一人,“賞其先得者”,而且必須大賞,歷史上有名的是商鞅變法前“城門立木”的故事;(2)要善於利用降軍中的優秀人才,為我所用,“卒善而養之”,歷史上李世民的很多將軍起先都是敵對勢力陣營的大將,包括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恭等。


原文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譯文:因此用兵最貴速勝,不宜曠日持久。因此深知作戰的將帥,是民眾命運的掌握者,是國家安危的主宰者。

我的理解:孫子認為將帥作為國家的利器,決定了國家的興衰和民眾的命運,只有他們對國家和人民充滿敬畏心和大局觀,才是國家和人民之幸!其實這也是《孫子兵法》慎戰、快戰思想的原因所在,一切為了人民!


總結


這是《孫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戰》。總結這一篇的核心觀點:


核心思想:兵貴勝,不貴久

核心內容: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