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我又不是菩薩,幹嘛對你有求必應

這個世界上,你越是善良,越是好說話,日子似乎越是過得艱難。

拜託,我又不是菩薩,幹嘛對你有求必應

有一種人,就是天生好說話。

他們見不得別人的委屈和艱難,即便不能感同身受,也會願意伸手相助。寧可讓別人佔了便宜自己才能心安理得。

這樣的人常常是溫和的、順從的,甚至在別人看起來是略帶軟弱的。因為他們通常都不善於拒絕,哪怕人家提了不合理的要求,但在他們眼裡,拒絕本身就是一種傷害,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也傷害了彼此的關係。

這樣的人,往往都被貼上了懂事乖巧、逆來順受的標籤。遇到什麼事,需要顧全大局的、需要做出犧牲的、需要承受不公的,他們往往首當其衝,因為他們總是更能體諒別人的不容易,習慣讓自己成為退讓和委曲求全的那個人。

拜託,我又不是菩薩,幹嘛對你有求必應

如果一個人只是純粹善良、幹不了什麼事倒也罷了,頂多是看到別人的難處時陪上些自己的眼淚和悲傷。

而如果一個人善良且又具備幫助別人的能力,那麼他往往會變得苦不堪言。

你既能幹又善良,那你就等著成為生活裡的救世主,人人求你伸出援手,因為你不僅幫得了別人,而且你還心太軟做不到坐視不理;你就等著成為單位裡最任勞任怨的那個人,亂七八糟的事全都落到你一個人頭上,因為你不僅能夠完成任務,而且再忙再累你都不會好意思說出那個不字。

拜託,我又不是菩薩,幹嘛對你有求必應

然而,你普度眾生一般的心懷仁慈,意義究竟在哪裡。

你對他人體諒和包容,對世界抱之以善意,不介意用自己額外的付出去撫慰別人的靈魂。但這樣的善意並不見得用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價值。

這個世界並非誰都是善類,多的是不識好歹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能認清自己的本分,不是每個人都有理性清晰的邊界感,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去體諒和容讓。

總有那麼些人,輕賤了別人的善意、利用了別人的慈悲,卻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因此而帶來的利益成果。

你分擔了他的事,他覺得是理所當然;你願意吃虧讓步,他覺得你真傻好欺負;你好說話,他就得寸進尺。你出於情分為他們所做的一切,被他們當成了那是你應該做的。

而你偶爾的拒絕,卻立刻成為他們非議你的理由。你的忠厚良善不知道什麼時候成為了別人用來欺壓你的武器。

你體諒了別人,卻沒有誰來體諒你。到最後你發現,原來自己才是最值得被同情的那個人。

拜託,我又不是菩薩,幹嘛對你有求必應

恰到好處的善意,對施受雙方來說才是福份。落到無休止的索取和不情願的付出之間,善良只是一種原罪。

如果別人自私而無理,你又何必謙恭而溫和。遇上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冷漠才是最好的回應。

你不是菩薩,用不著對誰都有求必應;你也不是佛祖,度不了那麼多冥頑不靈的人。

你只是一個凡人,拯救眾生的事,還是交給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