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活著

活 著

高鴻


年輕人是快樂的。生活就是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我們努力地向上,不僅是讓世界看到我們,更是為了讓自己看到世界。當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時,就會發現,每一點進步,都在讓我們的人生變得遼闊。奮鬥的過程充滿變數,步入其中的人有一種身在旋渦的充實感。

文學大咖賈平凹說:“但是,我慢慢發現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人世原來有人世的大書,我卻連第一行文字還讀不懂呢。我漸漸地大了,脾性也一天天地壞了,常常一個人坐著發呆。心境似蒙上了一層暮氣。”

自信的人是快樂的。真正的樂觀不是盲目相信一切都會順風順水,而是一種允許失敗的心態。瞭解自身的侷限,正視失敗的可能,但仍然選擇堅持自己的夢想。帶著積極向上的狀態,不停嘗試,不言放棄,生活終會給我們想要的答案。當成功突然降臨,面對勝利,之前所有的努力與付出都值。

成熟的人是快樂的。成熟的人,最大的特徵就是學會放下不該有的執著和不必有的執著。生活就像天氣,有時晴空萬里,有時陰雨連綿。我們無法迴避悲傷和難過,但至少可以選擇熱氣騰騰地活。這是信念的力量,力量在心底沉起來,心氣如燈就會穿牆而過,把幸福的種子照亮,喚醒春天。

人到中年始寂寞,寂寞和孤獨是孿生兄弟。有位哲說過,女人是最小的監獄,只有不喜歡自由的人,才會去坐這個監獄。薩提亞《與人連結》中說:

“我想要愛你,而不控制你;

欣賞你,而非批評你;

與你一起,而不侵犯你;

邀請你,而非強求你;

離開你,無需多言歉疚;

批評你,而非責備你;

幫助你,但不看輕你。

如果,我也能從你那裡得到相同的,

那麼,我們的相會就是真誠的,

並且,會豐盈彼此。”

這應該是婚姻最好的一種狀態。張愛玲曾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與寂寞。

林語堂說:“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每個人都是生命的行者,支撐著孤獨,嚮往著瀟灑,一次又一次突破內心的僵硬,就像學會行走一樣,為善良支撐著更多的勇敢。經歷著生活的現實,凝聚著挑戰的勇氣,不會再去固執地認為,所有經歷的痛苦原本就是生活的陷阱。

對大多數人來說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智商高,性能好。情商高,兼容好。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莫過於,眼裡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風霜。不羨慕誰,不嘲笑誰,也不依賴誰,只是悄悄地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高鴻:活著


資深經濟學家力薦的2020年十大生存法則:

1、儲備現金,糧食。

2、別辭職,別創業,別投資。

3、理性消費,別大手大腳。

4、鍛鍊身體,別得怪病。

5、別被高返利者忽悠。

6、控制情緒。

7、少去人多的地方。

8、別買房,遠離股市。

9、回家做飯,減少在外用餐。

10、好好睡覺,早睡早起。

大文豪列夫 托爾斯泰曾經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感。”人生來沒有輕鬆的,不管你站在人生的哪條起跑線,都不躲不過生活賦予你的責任,至少我們要學會為家人負責。不只是負責家人的衣食住行,還要明白家人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陪伴。就像歐文所說:“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活的幸福。”

庚子春末,清明前後,我一週之內參加兩位同事的葬禮,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說沒就沒了,心情頗為沉頓。都是在城區中學任教的,一位45歲,平日裡活蹦亂跳的,除過血液稠點,沒聽說過有啥毛病。庚子年清明回家上墳,在老人墳前一跪競成永別,把老人和兩個孩子甩給柔弱的妻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聞訊趕來送行的學生,一拔又一拔,山風無語,芳草悽悽,蒼涼而悲壯。另一位同事,愛好豐富,懂得享受生活,是大夥羨慕的主。雖有疾,鼻癌已在數年前穩控,卻不想前幾日鼻血不止,人突地就沒了。回想一個月之前,他遊丹江河賦詩一首要我修改,其景歷歷在目。其詩《暮遊丹江河》:“河水露灘頭,魚兒水中游。我欲隨君去,直到丹江頭。”我第二日修改後發他,未見回覆,想必不一定合他心意。卻不想一首小詩竟也是他留下的絕筆。小詩中的“我欲隨君去”可是暗語。

想當初,大學畢業,多少風華正茂。有同學應聘在南方都市的某個繁華中學,努力成學校的中層領導,還想大展宏圖之際,卻因疾病突兀而去,留下不足月的嬰兒,那年,同學不過三十出頭。人死如燈滅,青青田園一片荒蕪,讓人好生喟嘆。

有人說,老年人是家裡的財富,這話沒錯,家有老是一寶嗎。要我說,中年人更是家裡的財富。人到中年,在家裡是頂樑柱,是老人的希望,是兒女的依靠。在單位,是骨幹,好多事情等著你。這個時段撒手而去,與公與私,與人與己,都是莫大的損失。而唯一留給親人的疼,只有時間去慢慢地磨平。

人吃五穀雜糧,誰人不生病。記不准誰說過的一句話,人的一生就是與疾病鬥爭的一生,鬥過了疾病,人活著;鬥不過疾病,人死了。

西方人比較注重生命教育,無懼生死,認為生病死是自然現象。早在西漢的司馬遷先先曾在《報任安書》坦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其名句"人固有一死, 或重於泰山, 或輕於鴻毛",是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書中用來讚揚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服務而犧牲,其死重於泰山,進而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的。

英雄的城市,武漢全城皆英雄。突然發現,歷史總會在一個不經意的轉角,露出一星溫柔、一絲微光、一點峰迴路轉的餘溫,提醒著我們,哦,原來英雄,一直都在,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疫情期間,那些匆匆而過的英雄本來如此平常。

死後能成為英雄或他人尊敬的人固然可愛,可見其生前壯懷激烈的偉大。所有,希望有更多的英雄活著和我們在一起。適逢建功立業的新時代,心中有夢想,腳下有行動,誰都可以努力成為英雄。但更多的人都是腳踏泥土,深愛著腳下的土地,吸食人間煙火,普普通通地活著,深情地活著,像你,像我。

心懷夢想,與時俱進創大業。保重身體,春華秋實來日方長。


高鴻:活著


喜歡宋人黃庭堅的《清明》詩,“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蔫共一丘。”特別是最後一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蔫共一丘。”是呀,不管是賢者還是平庸之輩,千年之後又有誰知道呢?最後留在世間的只不過是滿目亂蓬的野草而已。

生命是脆弱的,疾病是無奈的。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我們應該學著做一個簡單的人,不庸人自擾,不浪費時間,不沉迷過去,不恐懼將來。有人愛,有事做,再用更寬闊的心去治癒那些小小的不快樂。追求幸福,擁抱生活。

生活多美好,當務之急就是好好的活著。活著,才會為家人謀幸福。活著,才能為社會多奉獻。活著,山河壯麗,歲月璀璨。

佛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是幸福。

特別是,活在當下,真好。


高鴻:活著

作者簡介:高鴻,筆名人在雨中,陝西丹鳳縣人,中學教師。有文字發表於《中國文化報》《陝西日報》《教師報》《延河》《青海湖》《當代青年》《西部散文選刊》等報刊,有作品入選多種文本。系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商洛詩歌學會會員。

來源:散文之聲,版權屬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