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分析--資本的套路:全網狂歡的雙11

這次文章比較長且細,如果您時間有限,建議閱讀加粗字體。可能觸碰到某些團體的利益,但是我豁出去了。

2019年的今天,雙十一已經弄了十餘年了,從最初的5200萬再到去年的3143億,這讓人震驚的數據背後,到底掩蓋了資本什麼的套路,又是利用了什麼樣的原理。

硬核分析--資本的套路:全網狂歡的雙11

14年到18年銷售額

先說結論,以資本的角度看,雙十一就像一場每年一度排位賽,可以為每位消費者的階級與智商定序,從而讓資本可以從消費者手中榨取更多的利潤;同時,雙十一也是一種形式的成本欺詐與社會福利倒退。

首先,資本全部存在意義就是逐利,不折手段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中國的零售以及各家電商背後的資本也是一樣,但是怎麼實現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從作為消費者中賺取更多的利潤呢。在現代企業商業中有個常識就是,資本為了或者更多利潤,要完善產品線。要既賣便宜的,又賣貴的,既賺窮人的錢,也賺富人的錢。從窮人那少賺,但是以價換量,從富人那多賺點,壓榨消費者剩餘。

這就引出了一個經濟學常識——價格歧視。我在這就不說這個詞的枯燥定業和細分,直接給你們說人話。

你們可以理解成相同的東西賣給不同的人價格不一樣,

說白了就是遇到有錢的我多騙點,遇到窮的我就少賺點,總之就是想盡辦法把東西多賣多賺錢。

如果你是這些零售行業的幕後資本,想要實現這個終極目的(從富人手裡多騙錢,從窮人手裡少賺點但是要賣的更多),你要怎麼辦呢。

沒錯,這個問題最大困難就是區分誰是窮人,誰是富人,你才能區別定價,兩頭收割,賺取更多的消費者剩餘。

資本探索出了一條效率和準確性極高的方法,用來瞭解消費者所屬的階級和智商排位,給每個人定序,資本給他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雙十一購物節

最開始幾年的雙11確實是可以省到錢,當時市場也相對單純,雙11只是一個以價換量的節日,就是雙11銷量會暴增,作為商家,我雖然降了一點價格,但吸引來了更多流量,我本身還是獲取了更多利潤,但之後幾年的雙11套路就變了,你們會發現這幾年的雙11規則越來越複雜,流程設計越來越繁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研究和對比才能弄懂,這就用到了價格歧視原理

舉例說:比如買一款A耳機,平常的市場價穩定在5000塊,雙11來了Ⅰ類消費者的預算小於4500元,他們從十月份就開始搶雙十一紅包和津貼,並且開始收集各種代金卷,而且這段時間為了完成平臺紅包要求,瘋狂拉好友,在群裡發鏈接求大家點擊或註冊,等到雙十一那天,點進標著原價5000元的A耳機頁面。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代金券、津貼滿減和引流獎勵,以4500元買下。‘

Ⅱ類消費者的預算在4500-5000之間,比如有4700元,雖然想買A耳機,但是沒有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計算,只是想趁著雙十一的節點便宜點,於是他花了1個小時對比和研究各大平臺雙十一規則,以4700價格買下這款平常5000塊的A耳機.

Ⅲ類消費者,預算6000以上,根本不在乎這樣的優惠活動,也不會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想買耳機的時候就直接一搜,點進第一個搜索結果,他也沒想著第一個結果是推廣競價排名,5000塊的A耳機賣6000,也沒多想就下單了。

Ⅳ類消費者,沒有預算這個概念,只不過已經有了B、C、D一直到Z等25個耳機,就缺個A極其26個召喚神龍,他或許都不知道有雙十一這麼個東西,直接經朋友介紹從奸商手中以15000塊買下。

硬核分析--資本的套路:全網狂歡的雙11

消費者分類

由此看來,Ⅰ類消費者,願意用自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平臺規則,制定計劃,拉人攢積分,搶紅包,換津貼等等。他願意用大量時間去做這件事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時間價值比較低,經濟水平也不高,願意提前花一個月的時間去省這一點錢,由此可以看出,Ⅰ類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非常高,如果沒有雙11,他們僅有的4500塊預算平時大概率是不會買5000的A耳機,那商家就永遠賺不到Ⅰ類消費者的錢但經過雙11的篩選,資本通過這個排位賽以精力和時間價值為尺度,定序到了這些經濟水平比較弱的群體,雖然說少賺了500塊錢但是也把他們的錢賺了,完成了以價換量。

Ⅱ類消費者也同理,只不過他們的預算可能稍微好一點,而資本也能利用雙11這個排位賽,精確區分Ⅰ類和Ⅱ類,雖然都是預算不過的群體,但根據他們研究優惠條款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不同,資本還是從Ⅱ類消費者那裡精準的多賺了那200多塊錢,實現利益最大化。

而Ⅲ類和Ⅳ類消費者,他們雖然沒參與雙11,但沒參加和不關心這個行為本身,就已經幫資本給他們定了序,你不給他們優惠券,他們也買,甚至還出高價買

至此,資本完成了兩頭賺錢,到這裡大部分人應該聽懂了,但是經濟學家們生怕你們那麼容易就懂了他們就沒飯吃了,所以開始引入概念和定理——消費者剩餘福利損失

剛剛說的Ⅲ類和Ⅳ類高收入者,他們用高價買了A耳機,比5000塊錢多花出去那部分錢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剩餘,資本就用這種方式賺取了他們的消費者剩餘。而Ⅰ類和Ⅱ類低收入者,少花的那部分錢就是福利損失的減少。聽起來有點繞對吧,我給你們翻譯成人話。

因為如果定價5000不變,Ⅰ類和Ⅱ類就會覺得貴不會下單,他們就享受不到這款耳機,這個A耳機被生產出來但是想用A耳機的人卻用不上(Ⅰ類和Ⅱ類人群),這就是社會福利損失,而我通過價格歧視,讓這些原本用不上的人用上了,就減少了社會福利損失。這樣就好理解了。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說,這價格歧視咋還幹了好事了呢,你能這麼想就已經開始慢慢理解

資本是沒有立場的這一點了,資本好事壞事都幹,只追求最大利潤,沒有正義邪惡沒有對錯。

除了雙十一這個套路,還有某連鎖餐廳可以打折,某奶茶店第二杯半價以及大數據殺熟也都是利用了價格歧視的原理。價格歧視本來只是一個經濟現象,但由於大數據殺熟的曝光,造成價格歧視這個經濟學原理好像成為了一種貶義,成為資本洗劫大眾的一種利器。

之前有人爆出不同人顯示的機票價格不一樣,酒店價格不一樣,還有某電商平臺對會員顯示的價格反而比非會員要貴,甚至外賣和電影票也出現了疑似情況,這種吃相極其難看的操作,其實都是資本為了利益最大化做出的努力,而涉事的相關平臺我這也不便說(讓評論告訴你們),站在資本的角度看,雖然它名字叫歧視,但價格歧視對整個社會還是有積極的一面的

如同剛才所說,一方面幫助了商家將產品賣給了更多群體增加了盈利,

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讓低收入者也可以買到相同的商品,只不過付出了時間精力和人情,間接減少了社會整體福利損失

如果說雙11利用價格歧視給大家定了序,並且榨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還勉強算有利有弊,那麼雙11的另外一個特性就不是這樣了。

雙11大大提高了比較成本,也叫搜尋成本,就是字面意思。信息技術進步帶來的比較成本降低,最大收益的是消費者。比如某寶有個搜同款的功能,還是買A耳機,相同型號全新耳機用搜索同款功能,整個市場上的A耳機價格都直接羅列在你眼前,你只要將價格排序就能找到最便宜的那個,但這個過程就變相的加劇了商家之間的競爭,尤其是在價格上,經常出現5000塊的東西隔壁標個4990,我再標個4980,就是為了獲得價格排名上的優勢,這樣的競爭會促使資本最終發現這個商品的利潤下限,消費者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漁翁得利

但是現在有了雙十一就不一樣了,

商家們都採用了不同且複雜的優惠算法,或是代金券,或者定金膨脹、或是階梯性返現、滿減、平臺津貼、或買一贈三,五花八門。你光對比兩家就得算半天,更別說全網對比了。他可能確實讓出一些利潤,但消費者的比較成本就大幅上升

硬核分析--資本的套路:全網狂歡的雙11

18年網傳雙十一優惠算法

這回我就不站在資本角度了看了,我站在上帝視角來看,本來電商是一次人類消費行為的躍進,

互聯網沒有現在這樣普及的時候,得東一趟西一趟去打聽才能獲取價格信息進行比較,但普及互聯網應用後,利用技術大幅度降低比較成本,不過我們技術進步帶來的比較成本的下降,現在又被資本換了個皮給抵消了,商家會通過設置複雜的最終價格計算機制,來人為的增加商品和商家間的比較成本。

對資本來說,可以一定程度上維持自己的原價格,大家就不用赤裸裸地打價格戰了,用智商就可以收割一部分,減少因為技術進步而帶來的比較成本下降而帶來的強競爭而帶來的利潤損失,並且還高舉著給大家發福利的大旗,當了彪子還立了牌坊。

硬核分析--資本的套路:全網狂歡的雙11

邏輯圖

本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應該讓商家比價更簡單,讓消費者得利,但雙十一這套操作下來,又把消費者給繞進去了,因此我才會說雙十一是信息技術進步的經濟學倒退,也是對消費者智商的蔑視。

但不得不說,芸芸眾生還真吃這套。

有人到這就問了,面對資本的這些套路和價格歧視,我們雙十一到底怎麼辦啊,老黃你倒是給點實際的建議啊,那些想著薅羊毛的,別聽網上教的歪門邪道,費時又丟人,反套路其實很簡單。

別貪便宜,不該買的別買。

具體判定如下:如果你已經完成了一下動作,包括且不限於

1、收集大量優惠券

2、拉好友點鏈接或者註冊

3、仔細研究你要下單目標的優惠規則且已經有了策略

4、按照商家平臺的規則積累了大量積分、能量、喵幣啥的

5、已經或者定金

如果你已經完成了這些,那就繼續買吧就研究吧,因為你已經付出了時間、精力甚至人情了,就是你以及被資本用沉沒成本鎖定了,到最後怎麼也得薅一把,要不純虧。

但對於想參加並沒研究這麼細的,或者只是關注雙十一湊熱鬧瞎買的,你可以考慮一下你的時間、精力、人情對比於省下的那點錢哪個更貴。

我的建議是別折騰那些沒用的,你雙十一屯的食品、日用品和消耗品,最後都會成為你家倉庫各種黴菌的重要營養來源。而你的時間精力和人情價值比你自己想象的要高得多。

別在資本面前試圖耍小聰明,你節省下來那點錢,它都會從別的方面以其他形式給你扒回來。

所有從資本兜裡用小聰明薅出的羊毛,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