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消保委警示:教育培訓消費糾紛多退費難

安徽省消保委警示:教育培訓消費糾紛多退費難

原標題:安徽省消保委2020年9號消費警示:教育培訓消費糾紛多退費難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和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教育培訓消費類諮詢投訴數量明顯增多,霸王條款、虛假承諾、違規經營、拖延退費等問題突出,消費者反響強烈。日前安徽省消保委發佈今年第9號消費警示,提醒家長們要注意選擇信譽良好的機構,簽訂合同要慎重。

據介紹,教育培訓類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主要存在於以下方面。

一是投訴內容集中於公務員培訓、學歷教育、中小學校外輔導和技能培訓(以財務會計為主)投訴,四者佔比79.14%。

二是集體投訴風險高,個別經營者反覆出現同類投訴,比如一些公務員考試和研究生教育培訓機構出現多起涉及虛假承諾、多收費用、拖延退款等方面的投訴。

三是侵權行為複雜多樣,涉及超範圍承諾無法兌現、師資不足拖延開課、擅自更換教學內容、故意拖延退費、突然搬遷或關店失聯、誘導辦理培訓貸、網絡教育服務差等。

四是消費者個人原因違約退費、培訓效果不滿意、經營者故意拖延退費糾紛多,三者佔比41.01%。

為進一步維護教育培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規避交易風險,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教育培訓過程中注意以下事項:

選擇信譽良好的機構,簽訂合同要慎重。消費者可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或相關平臺查看教育培訓機構的信譽、口碑,對該類機構的師資力量、加盟信息作核實,對機構教學環境做實地考察。把經營者有關宣傳及口頭承諾寫入合同條款,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在實際的投訴案例中,有些經營者明確拒絕消費者更改格式合同內容、不允許消費者試聽課、不明確培訓地點、環境以及師資力量等,消費者應注意其違約風險。

繳費容易退費難,培訓機構模糊退費規則。退費從法律層面分析其實就是提前解除合同,如果一方不同意,則需要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來定,如果需要強制解除合同,則需要消費者舉證對方存在違法情形,如果消費者認為商家的違約金過高,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來進行調整。消費者需要做的是,別輕易將身份證、銀行卡等賬號給商家,要留心對方下載的是什麼軟件、簽訂的是什麼合同,儘量避免權益受損。

預付消費未保留收費憑證維權難。消費者付款後往往處於被動的地位,一旦出現問題,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從具體投訴來看,預付式消費中存在的侵權事實主要有商家誇大宣傳吸引客源、拒不兌現宣傳承諾、商品或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設置霸王條款、變更後的經營主體拒絕承繼原有義務、設置高額的退款門檻、誘導消費者辦理各種貸款、商家倒閉跑路等情況。受疫情影響,經營者不能正常營業,導致相關糾紛增加。

儘量避免個人原因違約。受疫情影響,商家存在壓縮減少課程、線下培訓改為線上培訓等行為,消費者應根據自身實際,對培訓質量、培訓效果等影響,及時有效和商家做好溝通協調,必要時可以提出取消、變更培訓服務,如退費、補課等。

調查顯示,消費者因個人時間不允許、工作變動、家庭搬遷、身體不適等原因導致的退款糾紛有增多趨勢,甚至有的家長盲目替孩子報名培訓班,孩子卻因為聽不懂牴觸上課,導致退款糾紛。

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收集整理相關證據,及時向消保委或有關行政部門投訴,也可以到法院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安徽省消保委同時警示經營者誠信經營,妥善處理消費糾紛。不得以誘導、欺騙等方式銷售產品和服務;尊重消費者知情權,強化師資力量,不得擅自更改教學內容,不得故意拖延退費或設置不合理扣費項目。(記者 蘇藝)

來源:中安在線

(責任編輯 陳卓)

來源:新浪安徽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