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超則談5G:核心在於終端信息化,應用場景有這六個方向

4月15日晚間,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新財富白金分析師武超則出席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辦的“年報大咖談”線上直播活動,就年初以來頗為火爆的5G新基建話題展開深度分析。

在直播中,武超則表示,5G新基建的核心在於終端的信息化,這是萬物互聯的基礎,5G網絡速率更快,更重要的是對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萬物上雲時代已經降臨,隨之而來的會是移動流量的爆發式增長。在硬件技術鉅變的背後,不變的是,技術還是要回歸到傳統產業,要落地到應用和場景中。5G產業在應用場景上可能的發展方向分別會是雲遊戲、高清直播/高清視頻、VR/AR,以及雲辦公、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

入門講解:什麼是TMT?

武超則首先解釋了信息產業,也就是大家所說的TMT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其中,第1個T代表電信(Telecom),比如三大運營商、中興、華為,都是電信行業。中間的M是Media,代表媒體相關的內容行業。另一個T是科技(Technology)。

據她介紹,行業分析師會習慣性的把TMT放到一個板塊來做統一的研究,一般TMT團隊的研究會包含4個部分,涉及到通信產業、電子產業以及傳媒產業、計算機行業。“這兩年我們感覺到,越來越難以用完全傳統的方法來去理解,因為技術的變化是非常快的,尤其是科技行業。我們有一句行話叫‘三個月河東、三個月河西’,現在是三個月而不是三十年的問題。”

不過,這些湧現出來的新事物背後的研究邏輯都是相通的,武超則透露,她個人的知識框架會按“雲管端”的方式去理解。

終端:新基建的核心是終端信息化,這是萬物互聯的基礎

首先最基本的底層基礎設施。

武超則說,新基建中最核心的實際上是整個終端的信息化,所謂的終端或者是整個智能產業的底層,其實是萬物互聯的基礎。

在3G時代終端對應的是智能手機,從2009年至今經過10年的發展,智能機在全球的滲透率到百分之大幾十,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基本上是人手一部,中國的4G用戶基本上也達到了8億到10億的這樣一個數量級。從去年開始可以發現,下一輪的技術創新在終端層面可能不僅僅是會圍繞著智能手機,所謂終端的智能化,大量的新終端開始出現,例如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等穿戴式設備,而智能手機本身的增速開始慢慢放緩。

“過去終端我們把它叫智能手機,其實蘋果最早出iPhone的時候,它是為了更好的讓大家理解這個終端,才把它叫做智能手機,但是這個終端其實跟傳統意義上的手機,也就是我們講的2G時代的手機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但我們站在今天看10年後,其實手機對我們的影響,或者說對我們生活的改變,可能不僅僅會侷限在這個手機中。我們看到身邊各種各樣的屏幕開始多起來,除了智能手機、手錶、手環之外、穿戴設備之外,比如家裡的智能設備也越來越多,我相信很多人去買過雲的攝像頭,也去買過智能機器人,比如掃地機器人或者是教育機器人。這個時候我們看到智能家居其實也是一個大的開始。另外比如智能汽車,這兩年整個終端汽車的智能化水平也在迅速提升。所以一句話來總結,我們一直講新技術的發展,基本上是10年一個大的週期,在大的週期中,它的創新是以終端的創新作為開始的。”

武超則表示,十年前3G網絡的產生對應的終端就是智能手機,往後看,智能終端一定不會只侷限於智能手機。對應到二級市場上,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都是其關注的焦點,在這背後是一個非常大的終端技術演進的變化。

網絡端:5G對生產的改變更大

談到5G網絡,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問題都是5G和4G相比到底有什麼區別?

武超則回答說:“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4G其實最終是面向於人聯網的,它解決的是兩個人之間怎麼去通信的需求。5G網絡除了速率變快,峰值速率比4G可能提升了10倍,但更重要的是,它對於整個網絡的可靠性、能耗以及穩定性的要求大幅提升,這樣的話,這張網絡才可以從生活的應用走向生產的應用。從人聯網走向萬物互聯,它會更多地應用到這些高可靠、低時延、大帶寬的場景,這是我覺得5G網絡將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當然,可能對生產的改變會更大。”

她指出,2019年5G開始正式商用,至今陸續發展了很多5G用戶,但還不夠多,因為現在的5G終端手機還比較貴,但整個手機是要全部迭代終端的。

“去年應該是5G商用的元年,我們認為今年是整個終端演進路徑中真正的商用之年。按照現在三大運營商的規劃,我們估計今年5G手機用戶量會達到1億戶。放眼全球也是類似的,根據全球的需求情況,其實2019年和2020年是全球5G商用的關鍵之年。”

在直播中,武超則還講到了新基建的投資量相比傳統基建存在差距。據她預測,5G產業在未來3至5年的投資週期內將會產生1.2萬億元的投資量。

參照美國的情況,基礎運營商在2009年時每年基礎設施投資大概在600億美元左右,到2019年這一數據增長到了800億美元,大約增長了三分之一。武超則說:“其實這個幅度並不大,10年的時間整個電信的技術網絡投資增長實際上是一條相對比較平緩的曲線,這個也很好理解,因為大家知道整個基礎設施,尤其在電信行業的投資其實是一個就是週期成長行業,所以它不會有一個特別高速的、爆發式的增長。”

雲端:數據中心投資量未來可能翻倍

互聯網基礎設施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是雲計算。

據武超則介紹,美國的互聯網巨頭在過去十年間對雲計算的投資量從不到200億美元增長到如今的100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美國互聯網公司的資本開支在十年內增長了五六倍。在中國,阿里、騰訊等公司在基礎設施這塊主要會投到雲的基礎設施,也就是IDC數據中心,目前的投資量也是不到200億美元的水平,從這點上來講,與2009年的美國頗為相似。

她說:“在這樣一個很低的基數上,我有理由相信,未來隨著整個雲端流量的增長,我們會看到雲基礎設施的運營商,或者說互聯網公司,在未來20年或30年投資規模會有一個翻倍的空間。”

“萬物上雲的時代其實正在發生。”武超則認為,網速越來越快,可以帶來實時的內容獲取,終端實際上只需要一個屏幕來做展示,大量的數據計算處理和實時的運轉實際上是放在雲端的。這一改變的一大好處是降低成本,這也就是近年來手機常常在屏幕上做文章,而不是花很大的代價擴大內存。

另外,整個雲端的數據量也會隨之開始爆發式增長。武超則通過調研發現,騰訊和阿里兩家互聯網巨頭的服務器在疫情期間發生了爆發式的擴容,以周為單位大概是10萬臺雲主機、2萬臺服務器的擴容數量,而這兩家公司經過多年發展至今的服務器的保有量大概也就是200萬臺上下的數量級,如果今年擴出100萬臺,也就是說2020年新增的量大概相當於過去10年發展基數的50%。這意味著流量的爆發式增長,帶來了整個上層的雲基礎設施的爆發式需求。從一季報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儘管大部分企業業績不是太好,但是線上企業更多是增長,而且增量是超預期的。

武超則非常確信的一點是,移動用戶流量還會發生爆發式的增長,這可能是未來五到十年諸多不確定性中一個比較確定的投資方向。

談5G應用方向:再好的技術也要落地

“我覺得再好的技術最終它一定要落地,它要跟應用場景結合起來,能夠產生利潤,才是一個好的技術。所以其實我自己說是叫‘從互聯網+到產業+。”

5G時代來臨,會對應哪些應用?武超則表示,自己曾去韓國調研了大帶寬的場景,在To C端發展比較成熟的有三類,分別是雲遊戲、高清視頻/高清直播、VR/AR。而在To B端,武超則比較看好的三個方向是雲辦公、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武超則明確指出,縱覽5G的新基建到5G的新應用,接下來應用的彈性會優於基建。

她說:“不是不看好基建,基建它其實是一個基礎設施。但是其實我們回顧3G時代,王冠上的明珠其實是上面創造的這些APP,這些應用的內容。4G時代有了基礎設施,但是王冠上的明珠是這些做視頻的或者應用的,比如直播等等。到了5G也一樣,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可能是整個網絡的變化,基礎設施的變化,但接下來我覺得一定是誰能夠用好這些工具去創造能夠落地的應用,他可能接下來會有更大的投資機會。”

研究方法論:自下而上選股,先看有沒有底層技術創新

武超則分析稱,TMT四大行業在一季度還是出現了一些下滑,尤其像計算機產業,大量的企業客戶To G和To B的比較多,在收入確認上會有影響。相對比較好的可能是電子行業和傳媒行業,因為這兩個行業在供應鏈中對應處於下游的消費電子,雖然受到影響,但龍頭公司的一季報還是不錯的。另外,傳媒行業如遊戲,反而出現消費增多。至於通信行業,目前看一季度情況比較分化,有些公司涉及到線上經濟的,比如說光通信、雲計算,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涉及到一些傳統線下服務的,比如像通信服務,這些公司就會差一些。

展望未來,武超則認為,2020年會是新一輪技術創新加速的過程,底層的技術創新會決定未來5到10年,科技行業從10年前的信息化和網絡化,走向以2020年為分水嶺之後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這是一種根本的變化,一定會產生一些新的應用,可能會有BAT量級的公司在未來十年內產生。

作為新財富白金分析師,武超則的研究理念勢必值得市場學習。澎湃新聞記者也注意到,有不少券商分析師也作為觀眾參與了這場直播。談到研究的方法論,武超則透露自己比較認同自下而上選擇個股,在研究時首先會判斷有沒有底層技術創新,然後再在大趨勢下研究估值。同時她也提到,當前的市場已經不再會延續過去炒完一線炒二線的風格,投資者應該堅守龍頭公司,因為行業內分化已經非常明顯,龍頭公司具有更強的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