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我們背後是1100萬臺服務器

先看一篇阿里雲公眾號前幾天發的文章:


疫情期間,保證不間斷運轉的不僅有生產口罩、消毒水的企業,還有阿里、騰訊等互聯網運營商。我們出不了門、逛不了街、上不了學、上不了班,但是還要購物、遊戲、工作、學習。這些活動只能都轉移到線上,相關的互聯網應用變得超級火爆。

因此,承載這些應用的“雲”就要擴容再擴容,以最快的速度增加新的服務器。

所以,疫情對服務器的需求,帶動了服務器產業的緊急復工。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服務器業務的納訊網絡也於2月10日正式開啟辦公模式,我們衝破重重艱難險阻,努力把自己調整成強大的工作狀態,只為為你提供更加優質的雲服務器服務。


抗擊疫情,我們背後是1100萬臺服務器


01、兩代冠狀病毒,兩代信息技術


這是近20年來,我們第二次遭遇冠狀病毒疫情,上一次是人人皆知的SARS。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比SARS要高,1個人可以傳染2-3個人,但是這次疫情形勢也在不斷好轉。

鍾南山院士曾說,有信心戰勝新型肺炎,因為我們技術條件不同於上次SARS,有護心臟的藥、有保護呼吸系統的藥,而且我們也有更具經驗的團隊。小編想補充一點是,這17年來IT技術的進步不容忽視,這次戰疫中,雲、大數據、移動互聯和AI等新一代IT技術深入了整個防控工作。

02、流動人員識別背後的大數據

2003年是傳統互聯網的時代,國家統計感染情況,大部分是通過填表,逐級報送。而現在,大概每個人都收到過類似的短信吧: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可以輕鬆識別一個人的行動軌跡,這對於流動人員的識別和控制十分重要,這種應用能夠實現,得益於大數據技術的創新和普及,運營商可以把海量數據存儲並利用起來。


抗擊疫情,我們背後是1100萬臺服務器


03、有效藥物是“算”出來的


2月4日,中國科研人員找到了針對新型肺炎的兩種有效藥物,這項發現是基於深度學習(AI的一個分支)與高性能計算融合技術實現的。根據媒體報道,科研人員採用基於深度學習的病毒靶點-宿主蛋白的分子對接預測方案,篩選了151種藥物得出結果,找到了4種有效藥物,最終確定了2種。雖然這些藥物還需要經過臨床等多個實驗環節,才能最終走向臨床應用,但是高性能計算與AI在縮短藥物匹配時間方面顯示出的巨大價值,仍令人矚目。

AI在疫情中的應用遠不止此,疫情期間,很多工廠用工短缺,如果用智能設備,就能大大緩解這個問題。現階段許多智能工廠大量採用了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用工數量比傳統工廠減少50%以上,極大降低了工人召回難度。


04、疫情凸顯雲的高彈性保障


過去十年,整個社會計算資源迅速雲化,我們日常見到的信息系統、手機上APP後的支撐後臺,大多運行在雲計算平臺上。而疫情期間,各類應用對計算力短期爆發性的需求,讓雲計算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快速擴容。據公開消息,1月29日-2月6日的7天時間內,騰訊云為“騰訊會議”緊急擴容超過 10萬臺雲主機、投入的資源超過100萬核;而春節後,阿里云為釘釘擴容10萬臺雲服務器,其中有1萬臺在2小時內完成。

所以,這次釘釘等很多應用訪問量暴增幾十倍,終端運行仍然十分流暢;生鮮電商們也抗住了“全民搶菜”的壓力。而十年前,一些新聞、遊戲網站僅僅因為訪問量比平常增加一點就很有可能運行卡頓或者停止服務,雲計算的普及讓這種情況很少見了。


05 我們的底氣,1100萬臺服務器


不論大數據還是AI,都需要運行在服務器上。IDC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服務器保有量為100萬臺左右,到2019年末,攀升至1100萬臺左右。巨大的服務器保有量是中國能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升級抗疫能力的底層基礎。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服務器市場,並且增長迅速。能夠對服務器保持如此旺盛的需求,是因為中國正處於從信息社會向智能社會升級的關鍵時期,服務器所提供的計算力正在成為這個時代重要的生產力。

抗擊疫情,我們背後是1100萬臺服務器


疫情當前,我們深切感受到“信息戰疫”、“計算戰疫”的力量,疫情之後,相信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府、各個傳統經濟領域的應用將進一步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