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目前的冠狀病毒疫情在中國並不是第一次流行。照片收集者和臺灣作家許鍾茂,回顧了一個多世紀前在滿洲爆發的瘟疫,以及一位馬來西亞出生的醫生和諾貝爾獎提名人所扮演的角色。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1910年末瘟疫的爆發隨著鐵路的使用而蔓延。東北地區發生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事件,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醫療資


1910年末,中國滿洲區面臨空前規模的瘟疫爆發。疾病傳播的方法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尋常的:除了攜帶鼠疫桿菌的大鼠外,它還居住在人的肺中。健康的人通過病人身上的液滴被感染。通常,如果一個家庭中的一個人生病,其他家庭成員也會受到感染。瘟疫肆虐了一個多月後才被發現,六個月後才得到控制。吳連德(GohLeanTuck/Ng LeenTuck,伍連德)是馬來西亞檳城的一名醫生,他扮演了關鍵角色。

最早的案例是兩名從俄羅斯返回中國的中國礦工。他們的症狀包括髮燒、咳血和皮膚損傷。他們幾天內就死了。不久,附近的居民也出現了頭痛、咳嗽和疲勞等症狀。他們很快就開始咳血,出現肺炎症狀--就像礦工一樣--幾天內就死了。該疾病最初未被確定為鼠疫,而且由於早期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因此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人口的流動,瘟疫迅速在滿洲蔓延。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出生於馬來亞的吳連德受過英語教育,深受英國文化的影響。由於他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中國人。

大約在疫情爆發一個月後,吳連德博士負責了滿洲的抗鼠疫工作。這位在馬來亞出生、受過歐洲教育的劍橋醫學博士很快前往哈爾濱進行調查。這是聖誕節前夕,吳博士和他的助手到達,一個多月後,瘟疫第一次爆發。隨著跨滿洲鐵路和南滿洲鐵路把人們帶到這個地區,它在滿洲迅速蔓延。形勢危急。

起初,還不清楚是什麼傳染劑引起了瘟疫。因此,為了揭開疫情的面紗,吳博士從死者身上提取了血液和細胞樣本,並藉助強大的顯微鏡,最終發現了鼠疫細菌。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當時,已採取措施殺死被確定為傳播媒介的老鼠,但鼠疫沒有停止的跡象。吳博士仔細觀察並分析了鼠疫病例。他發現,與以前的疫情不同,目前的瘟疫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他立即要求朝廷對哈爾濱實行封鎖,並制定了切斷傳播渠道的措施。感染者的家中使用硫磺和碳酸消毒,病人被隔離在專門的設施中,而前線的醫生和政府工作人員則被命令戴上口罩。由於細菌留在身體中,這些細菌被火化,以消除所有殘留的病原體來源。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1911年2月19日,法國出版的“L‘插圖”刊載了一篇關於這場瘟疫的報告,題為“滿洲的瘟疫”。1910年末至1911年初,中國東北的鼠疫奪去了6萬多人的生命,甚至摧毀了整個鄉鎮。這幅水彩畫展現了一幅令人痛心的景象:空蕩蕩的街道和燃燒著身體的煙霧,飢餓的狗吃著未收集的身體。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一篇題為“哈爾濱街頭場景:一名被瘟疫感染的中國人被捕”的報道,“L‘Illuture”,1911年3月25日。為了阻止瘟疫的蔓延,來自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的醫療隊走上街頭進行檢查、消毒和接種疫苗。這張照片顯示,一名俄羅斯醫生在哈爾濱的一條街上用劍指著一名正在發燒的中國男子。

這些措施都取得了成功,在長達六個月的戰鬥之後,疫情得到了遏制。吳博士贏得了很大的榮譽,並因他的工作而受到高度的尊重。如果他沒有發現這種細菌是空氣傳播的,並採取了適當的行動,那麼這種流行病就會在更大範圍和更長時間內影響更多的人。

瘟疫過後,吳博士繼續在中國工作,積極推動中國醫學研究的發展。1915年,除了在哈爾濱及其附屬醫院設立北滿洲鼠疫防疫處外,他和其他醫生還成立了中華醫學會和全國醫學雜誌,主張建立北京中央醫院(現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1910年滿族鼠疫爆發與馬來亞醫生吳連德

隨後,他領導了幾個小組,包括1917年綏遠鼠疫、1919年哈爾濱霍亂、1920年中國東北鼠疫和1932年上海霍亂。1935年,吳博士因研究肺鼠疫而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提名的中國人。去世後,哈爾濱醫科大學(原為吳博士創辦的哈爾濱特殊醫學院)為他舉辦了幾次追悼會。學校的一個大廳以他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青銅雕像,並在2008年建立了一個紀念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