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目前的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流行。照片收集者和台湾作家许钟茂,回顾了一个多世纪前在满洲爆发的瘟疫,以及一位马来西亚出生的医生和诺贝尔奖提名人所扮演的角色。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1910年末瘟疫的爆发随着铁路的使用而蔓延。东北地区发生了大量的病例和死亡事件,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医疗资


1910年末,中国满洲区面临空前规模的瘟疫爆发。疾病传播的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寻常的:除了携带鼠疫杆菌的大鼠外,它还居住在人的肺中。健康的人通过病人身上的液滴被感染。通常,如果一个家庭中的一个人生病,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受到感染。瘟疫肆虐了一个多月后才被发现,六个月后才得到控制。吴连德(GohLeanTuck/Ng LeenTuck,伍连德)是马来西亚槟城的一名医生,他扮演了关键角色。

最早的案例是两名从俄罗斯返回中国的中国矿工。他们的症状包括发烧、咳血和皮肤损伤。他们几天内就死了。不久,附近的居民也出现了头痛、咳嗽和疲劳等症状。他们很快就开始咳血,出现肺炎症状--就像矿工一样--几天内就死了。该疾病最初未被确定为鼠疫,而且由于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因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人口的流动,瘟疫迅速在满洲蔓延。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出生于马来亚的吴连德受过英语教育,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由于他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

大约在疫情爆发一个月后,吴连德博士负责了满洲的抗鼠疫工作。这位在马来亚出生、受过欧洲教育的剑桥医学博士很快前往哈尔滨进行调查。这是圣诞节前夕,吴博士和他的助手到达,一个多月后,瘟疫第一次爆发。随着跨满洲铁路和南满洲铁路把人们带到这个地区,它在满洲迅速蔓延。形势危急。

起初,还不清楚是什么传染剂引起了瘟疫。因此,为了揭开疫情的面纱,吴博士从死者身上提取了血液和细胞样本,并借助强大的显微镜,最终发现了鼠疫细菌。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当时,已采取措施杀死被确定为传播媒介的老鼠,但鼠疫没有停止的迹象。吴博士仔细观察并分析了鼠疫病例。他发现,与以前的疫情不同,目前的瘟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他立即要求朝廷对哈尔滨实行封锁,并制定了切断传播渠道的措施。感染者的家中使用硫磺和碳酸消毒,病人被隔离在专门的设施中,而前线的医生和政府工作人员则被命令戴上口罩。由于细菌留在身体中,这些细菌被火化,以消除所有残留的病原体来源。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1911年2月19日,法国出版的“L‘插图”刊载了一篇关于这场瘟疫的报告,题为“满洲的瘟疫”。1910年末至1911年初,中国东北的鼠疫夺去了6万多人的生命,甚至摧毁了整个乡镇。这幅水彩画展现了一幅令人痛心的景象:空荡荡的街道和燃烧着身体的烟雾,饥饿的狗吃着未收集的身体。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一篇题为“哈尔滨街头场景:一名被瘟疫感染的中国人被捕”的报道,“L‘Illuture”,1911年3月25日。为了阻止瘟疫的蔓延,来自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的医疗队走上街头进行检查、消毒和接种疫苗。这张照片显示,一名俄罗斯医生在哈尔滨的一条街上用剑指着一名正在发烧的中国男子。

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成功,在长达六个月的战斗之后,疫情得到了遏制。吴博士赢得了很大的荣誉,并因他的工作而受到高度的尊重。如果他没有发现这种细菌是空气传播的,并采取了适当的行动,那么这种流行病就会在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内影响更多的人。

瘟疫过后,吴博士继续在中国工作,积极推动中国医学研究的发展。1915年,除了在哈尔滨及其附属医院设立北满洲鼠疫防疫处外,他和其他医生还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和全国医学杂志,主张建立北京中央医院(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10年满族鼠疫爆发与马来亚医生吴连德

随后,他领导了几个小组,包括1917年绥远鼠疫、1919年哈尔滨霍乱、1920年中国东北鼠疫和1932年上海霍乱。1935年,吴博士因研究肺鼠疫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提名的中国人。去世后,哈尔滨医科大学(原为吴博士创办的哈尔滨特殊医学院)为他举办了几次追悼会。学校的一个大厅以他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青铜雕像,并在2008年建立了一个纪念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