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來源:智谷趨勢(ID:zgtrend)

作者:路口大爺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這會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失業危機。

一場可預見的、史無前例的失業海嘯在加速席捲全美國。

美聯儲最壞的預測是,疫情最終導致的失業人口達到4700萬,是大蕭條時期的3倍。

這股猛烈的失業潮,會不會沖垮美國的經濟?另一個火車頭中國,又將承受多大的美國衝擊波?

越來越多人在尋求答案。

01

和以往的經濟衰退相比,此次大危機對就業市場的破壞有兩處顯著不同。

第一個不同,直接將勞動力市場送入休克狀態。

僅僅2周時間,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失業大軍新增近1000萬,抹去特朗普當選以來全部的就業增長。同樣的體量,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時期用了27周。

僅僅3周時間,新增1680萬。上週初申失業救濟金人數繼續激增661萬人。2008-2009全年申請人數也才2000-3000萬人。

失業潮襲來的速度和烈度要創美國的歷史紀錄了。

美國官方失業率3月份是4.4%,上升0.9個百分點,創下了1975年以來最大月增幅,失業人數增加140萬人至710萬人。這份報告在3月12日之前就完成調查,數據還沒能反應疫情大爆發之後美國的就業市場。

彭博根據這三週的失業金申領數據測算,美國失業率已經達到13%-14%,超過上一次經濟衰退期間10%的峰值。

美國的失業率會繼續飆升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來看看美聯儲、政府和華爾街給出的預測。

聖路易斯聯儲一份研究給出了非常震撼的預測數值:4700萬人因此失業,導致美國的總失業人數達到5280萬人,是大蕭條頂峰時期的3倍還多,失業率高達32.1%,超過大蕭條時期24.9.%的峰值。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最新預測,美國第二季度失業率將超過10%。

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給出的二季度失業率預測中值為10%。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02

這兩天國內媒體都在說,美國人主動辭職靠失業救濟金生活,因為失業救濟金高於工資。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這筆錢不是想申請就能拿到手的。

32歲的羅斯·張是紐約的燈光設計師和技術員,自從三週前被解僱以來,他已經嘗試給紐約的失業熱線打了數十次電話,上週五他怒打了50次,從沒打通。他內心只剩下無力感、焦慮感、對當權者無法提供答案的憤怒……(《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的白宮記者傑弗裡·斯坦在推特上轉發了很多求助。

比如:50倍算不了什麼。我給德州勞動力委員會打了很多天、數百次電話,至今沒接通過。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有的紐約市民打了400多次電話都沒打通。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除了電話佔線,申請失業救濟的網站也被淹沒了,紐約州州長科莫還為此向公眾道歉。

現在美國有超過25個州所使用的服務器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幾十年來沒有更新。這次空前的救助聲讓很多州的失業網站屢屢崩潰。

其次,不是所有的失業人口都有資格申領。

以前一個美國人想申領救濟金,必須要滿足4個條件:

1. 工作超過一段時間,非自身原因被解僱;

2. 收入門檻要超過所在州的最低收入水平;

3. 要有意願和能力立即工作;

4. 在積極尋找工作,並認真記錄在案。

美國想避免養懶人,但上述條件也導致收入太低、做兼職、打零工、頻繁跳槽、部分身有殘疾的底層人口沒有資格領取福利。

此次史無前例的申領量,除了疫情導致的大規模失業,還有一個原因不得不提:2萬億美元救助法案放寬了失業救濟的資格。

對美國人來說,這是天大的好消息。

救助法案擴大了福利範圍,將自由職業者、獨立承包商、臨時工這些以前沒有資格的人都囊括進來了,聯邦在各州救濟基礎上增加了每週600美元,這個數額甚至比一些州補貼還多一倍。

然而,門檻依然沒有被完全廢除。

如果工作可以遠程辦公、或因疫情之外的其他原因而辭職,很難得到失業救濟。

如果薪水沒有達到所在州的最低收入門檻,也沒有資格。

23歲的Kate Cavataio是一名理療技師,3月中旬越來越多的預約開始取消,她失業了。她向密歇根州申請失業救濟,但得到的回覆是去年收入不夠,她沒有申領資格。(《華爾街日報》)

第三,失業金不一定比薪水高。

這位美國網友就挺失望的,在一週的時間裡打了上千次電話,電話倒是接通了,結果失業金只有他薪水的一半。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只有休閒度假、零售、教育和醫療服務、交通倉儲和公共事業以及部分服務行業能利用失業金給自己加薪。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圖表來源:WSJ THE DAILY SHOT

03

第二個顯著不同,對服務業的低薪工人傷害更大。

3月美國的平均時薪實際增長了0.4%,比預期多了0.2個百分點。

聽起來是員工漲薪了,其實不是好消息。

在失業人口大增的情況下,它證明底層人口的失業率更高。

與此同時,美國的就業結構和大蕭條期間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服務業的就業人口占比從不到40%翻倍到今天的80%。而服務業又是疫情期間的重災區行業。

下圖是2010年以來美國高、中、低薪就業增長情況,藍色部分就是低薪就業人口,3月份直接塌掉了一大塊兒,崗位主要是服務業、農林漁業。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紅色為高薪崗位就業增長情況,紫色為中等收入,藍色為低收入就業,黑色曲線表示整體就業增長情況

這些人群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並不高,但一直在穩穩地支撐著美國的金字塔。

現在疫情讓中低收入者的境況加速下滑。

這場失業潮會帶來危險的改變,還要再結合下面幾個變化來看:

1、高中以下學歷的就業率(藍色曲線)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到了3月份更是大幅度下降。這樣的工人一般缺乏一定技能,再就業難度也會更高。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2、居家令發佈之後,富人們(藍色曲線)幾乎都在家隔離,而底層人口(橙色曲線)還在四處奔波,感染風險更高。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圖表來源:13D Global Strategy & Research

3、美國的的槍支銷售量在2020年猛飆。可以理解為失業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在增加,也可以理解為更多人出於對此的恐懼而囤槍。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圖表來源:@GunsDownAmerica

同樣,酒精銷量的激增也是一個潛在風險。居家隔離和孤立增加了失業者酗酒的可能性。根據尼爾森的數據,截至3月21日當週,美國酒精飲料的銷售量增長了55%。

永遠不要小瞧這些變化的合力。

美聯儲2018年的調查顯示,“4成美國人無法拿出400美元支付意外支出”。低收入人群就是這個群體的主力。

現在,他們還是最易受感染的人群,最容易失業、悲痛、精神崩潰甚至自殺,是最不穩定的社會因素,也是最絕望的美國人。

當他們在美國的經濟格局中無法找到容身之處時,從內心生出的挫敗、絕望、憤怒會在民粹主義的煽動下積攢成一股摧枯拉巧的力量,成為全球局勢變動中高度不確定性因素。

2016年,我們已經領教了這股政治反叛的力量有多激進。

鐵鏽帶的美國藍領工人用手中的選票,一舉將特朗普送進白宮,改變了歷史的方向。

2020年,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這道深刻傷痕,會繼續加深美國社會的撕裂,進而以一種超出想象的破壞力衝擊全球格局。

民粹主義、反智主義、反全球化的力量會繼續壯大,而我們根本無法預測下一隻黑天鵝是不是明天就到來。


04

很多人在猜想,就業市場迅速坍塌,美國經濟會不會崩?

失業大潮已經預示了美國經濟會經歷一次嚴重衰退。

經濟衰退的標準是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現在美國國內對二季度經濟恢復增長几乎不抱希望。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美國第二季度GDP摺合成年率的降幅為28%。而且還說,這個預測現在面臨的不確定性很高,最終降幅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水平。

美國各大金融機構對二季度GDP增速的預測中值是-25%。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但如果你理解的“崩了”,是類似美國大蕭條期間的慘狀,不太可能。

在1929年到1933年期間,美國實際GDP減少了27%。要達到經濟蕭條,一般是衰退持續3年、或者實際GDP負增長超過10%。

此次美國經濟會衰退到什麼程度、持續多長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的防控。

只有疫情見到拐點,美國經濟才可能看到反彈前的底部。如今美國確診病例已經超過50萬例,增速還沒有明顯減緩。一旦美國的死亡病例超過意大利之後仍繼續飆升,對美國民眾的信心打擊將會很嚴重。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美國新增確診病例


疫情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導致很多美國國內的權威聲音也摸不透經濟走向。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在4月7日說,二季度美國GDP可能會萎縮30%或更多,而且不會有V型反彈,要好幾年才恢復。然而就在幾天前,3月25日,他才說美國在嚴重衰退之後會相當快速地反彈。

舊金山聯儲的執行副總裁更坦誠一些——經濟復甦取決於隔離的有效性和疫情消退之後不會在秋季繼續爆發,疫情消退之後還要取決於社交活動能否快速恢復。“鑑於歷史上很少有類似事件可供比較,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無從落腳,也對今年晚些時候和明年經濟發展提供明確的指導無能為力。”

聯儲都不敢瞎指導了……

與此同時,接下來幾周美國的就業數據誤差會增大,影響重要決策。

因為美國是採用調查抽樣的方式統計,而根據美國勞工部的失業率報告,家庭調查的回覆率在3月時為73%,較此前幾個月下降約10個百分點,因為9成美國人待在家,導致親訪的數據收集嚴重受限。

用於編制非農就業報告的企業調查3月的收集率則為66%,較平均水平低約9個百分點。一般被迫關閉的企業不會對調查做出回覆。

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就會變得更加難以預測。

05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一些線索來看美國經濟的復甦動力:


1、國會和美聯儲救市的反應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

從1月11日中國出現首例新冠感染之後,國會用11周的時間就達成了2萬億美元的救助法案。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國會用了80周才通過787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

美聯儲用了60多天的時間就達成了“零利率+量化寬鬆”。金融危機時等了兩年多利率才降到零,隨後才開啟QE。

前所未有的大寬鬆已經給美國復甦提供燃料,不過也背上了堆積如山的債務。

2、美國的復工措施。

“美國版鍾南山”安東尼·福西博士透露,美國還可能考慮進行全民抗體檢測,給一批先天免疫或者感染後有抗體的人群頒發“免疫證書”,讓這批人可以儘快復工。

蘋果和谷歌兩大操作系統宣佈聯手開發新冠“接觸者追蹤”技術,確實算得上是科技界一次史無前例的合作。大概就相當於國內阿里和騰訊破天荒打通各自的健康碼,合作幫助全國抗疫。

3、目前美國的失業潮中超過80%的裁員都是臨時性的。

如果疫情防得住,失業率急劇上升之後再快速下降,是可能存在。

中國國內疫情最嚴重時期,很多農民工、小攤販、服務業打工者都臨時失業了,這是比較正常的摩擦性失業現象。望正資產全球宏觀對沖基金本月初的一份研報預估,疫情期間中國摩擦性失業總規模大概在1.5億-2億人之間,目前二、三產業暫未工作人數可能還有0.9-1.2億,對應7.7億就業人口占比11.7%-15.6%。當然,隨著復工加速推進之後,很多人都已經重回就業崗位。

4、美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足夠大。

美國中小型企業佔美國GDP的44%,吸收了47%的勞動力。而美聯儲最新的2.3萬億美元 貸款計劃,有6000億是給中小企業的。特朗普說下一輪刺激計劃,也是針對中小企業的。

經歷了近百年、數輪的繁榮與危機,一個超級大國的實力和家底就擺在那兒。

儘管危機來得又快又猛,但後院裡的彈藥和儲備隨便拿出來一個都能砸得外界嘖嘖稱羨。

06

美國的衝擊波,對中國的就業市場也會造成影響。

國內開始復工之後,中國外貿行業還在面臨二次傷害:訂單下降。

行業內的段子說,中國打上半場,海外打下半場,外貿人打全場。只要全球經濟萎靡,外貿行業的冬天就會一直持續。

很多人以為外貿做不了,工廠可以選擇轉內銷。

但外貿企業的市場經營策略、產品生產策略天生就是為了適應海外市場,在風險期貿貿然調整,很難跟在國內市場長期紮根的企業比拼。最致命的競爭弱勢是標準和價格,歐美標準比國內高,生產成本自然也比供應國內的產品高。

外貿企業經營風險增加,產生的連鎖反應難以避免就是裁員、降薪、破產……有人估算,可能歐美的出口減少最終會導致半億人失業。實事求是,沒那麼嚴重。

商務部發過一份《全球價值鏈與中國貿易增加值核算研究報告》,裡面測算了出口對中國就業的拉動作用:


1.內需比外需更能拉動出口,2010年-2017年期間,每百萬美元貨物出口拉動的本國就業從61.8人次降低到40.3人次,單位出口拉動的就業相當於內需的50%,但出口盤子大所以不能忽視。


2.單位服務貿易出口對就業的拉動作用顯著高於貨物出口,但服務貿易總額佔比少。

失業海嘯衝擊美國!三週增1600萬人失業,美國經濟要崩了?


我們做最最悲觀的估算,如果歐美防控失敗,影響持續到2季度結束,每個月萎縮的額度都和1-2月出口同比減少的607億美元相同,總出口額會減少1821億美元,按2017年每百萬美元貨物貿易出口拉動的40.3人次就業粗略估算,總共影響733.9萬人的就業崗位。這是最大峰值數。如果歐美防控成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全球同此涼熱,嘲笑美國經濟衰退是沒有意義的,很多家庭的生存和發展都得益於全球化的成果、得益於歐美的消費市場。

雖然中國有廣大的農村作為退路,吸收大批的失業人口。

但多數的美國失業者還是會比中國的失業者過得好。

在失業率急劇上升期間,美國政府給每個家庭直接發錢,其實不是用來刺激消費,而是用來救急。這筆錢,可以幫失業者還債,可以讓上文提到的低收入人群至少能安穩地渡過疫情,減少社會動盪。

周均985美元的失業救濟金,摺合人民幣一個月有27580元。

就算領不到失業金,美國人也不會有餓肚子的問題。

美國還有食品券可以領,金額不低於普通人正常的伙食費。領不到食品券,還有食品銀行、慈善機構每天在免費發放食物,這次疫情期間很多州都增加了免費食品的發放站點,同時還有富豪們捐贈物資給食品銀行,失業了也不愁吃不起飯。

全球化的大放水,最終只會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富人的資產受益,更多的中產和窮人加速坍塌。

所以我們才反覆倡議,中國應該加大對困難群眾和低收入群體的救助力度,在特別國債、消費券問題上要優先照顧這一群體。

這是一場沒有歷史可以參照的大危機。

無人擁有先知經驗,所有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最終我們能否從這場危機中攜手走出,不止取決於人類的智慧,還有善良。

過去我們可以,未來也不會太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