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山東人闖關東,你瞭解多少?

自駕遊八方


我是東北人,我的祖籍就是山東。經常聽長輩講起闖關東的故事,今天結合一些文獻分享一下山東人闖關東。

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一關之隔,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從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滿清政府卻禁關令依舊。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懲罰危險,“闖”入東北,此為“闖關東”來歷。至1840年東北人口僅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清於1860年在東北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餘)。 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 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現在東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佈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滿人傾族入關,東北人口劇減,藉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滿洲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闖關東-山東人-清代分三個時期:(1)、1644至1667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2)、1668至1860年,為維護滿洲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 康熙七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 策。(3)、1861至1911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 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 1860)正式開禁放墾。

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 。清初民族矛盾尖銳,清朝統治者採取了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 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 滿清政府的政策導向等構成了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 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 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 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鬥爭。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志》記載:“1921年間有一名叫王振邦的農民, 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一家流落於西川一帶。1931年日軍侵佔 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餘人抗日,1934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 膽寒。”

闖關東,由於東北為流放地,禁墾,邊牆西為蒙古貴族駐牧地。但覆滅的滿清殖民政府無力阻擋歷史潮流,滿清二百多年殖民統治,倒促進了滿蒙漢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滿蒙獨立”運動、“偽滿洲國”等歷史滄桑,都沒能改變滿洲人成為中國的滿族人。山東聖人之鄉心態鄉土意識淡化,冒險精神增強最,促使流民春往冬歸轉變為在東北紮根。辛亥革命東北幾千萬關內漢人回到中國懷抱,“以至於人文地理學地圖表明該地區完全是中國人的”(《草原帝國》,法國,勒內.格魯塞)。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存在“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








用戶95110439684


關於山人闖關東,我知道我們這兒在那個年代,十家有九家人都闖過關東,有的去了在那裡紮了根,有的去了二年三年就回來了,還有一些紮了根的這幾年也回老家落戶了,還分到了地!有的回來做生意。

我們家,我公婆曾經闖關東,落戶到吉林,我老公就是生在那邊,我老公的三姐四姐都嫁在了那裡。

當時闖關東,也叫逃荒,說白了就是要飯、要活下去,在家裡就會餓死,只有闖出去才可能會有一線活路,會有點希望,東北地廣人希,只要能幹就會找到點吃的,所以大批的山東老鄉先是男人出去闖,然後托兒帶女千里迢迢去東北,就象電影闖關東一樣,有的人闖出了一片天地,有的人餓死在路上。


春華秋實284761848


人往高處走,

水向低處聚;

齊魯青未了,(災荒倖存者)

關東淘金去。

滿清發祥地,

地廣人又稀;

禁令外鄉來,

闖關得生機。

強人張大帥,

振邦民安居;(無戰亂)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幫打狍子瓢舀魚,

野雞飛進飯鍋裡;

作者劉國林,

《可愛的草塘裡》。

國際大都市,

偽滿新京地;

東北重工業,

曾經輝煌史。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