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不需要地球一小時

1

地球一小時這個活動非常神奇,在國內年年被吐槽,還能年年開展下去。

吐槽這個活動最多的理由是,集體斷電一小時不僅起不到「節能」的效果,相反會對電網造成衝擊。

為什麼中國不需要地球一小時

當然網上也有很多文章闢謠了地球一小時會對電網造成衝擊的說法,因為關燈產生的負荷太小,還不至於危害到電網。

不過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這個活動越成功,集體關燈的人和企業越多,對電網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說白了,這項活動本身即使不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有危害,但也做不到「節能」的效果。

這個活動的發起組織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是全世界最大的NGO組織,他們對地球一小時的官方說法是:

呼籲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 20:30-21:30 期間熄燈一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全球共同抵禦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持。

所以這個活動本質上就是一個WWF的環保廣告,就是通過關燈一小時這件事,提醒大家減少碳排放,思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

為什麼中國不需要地球一小時

你以為把燈關掉一小時就完了嗎?並沒有。這種活動為了顯得更有意義,總會搞一連串噱頭。比如許多人在關燈後就通過點蠟燭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這個行為就太傻屌了。開燈會造成碳排放,難道點蠟燭就不會嗎?點蠟燭這件事甚至比開燈的碳排放還高,尤其為了活動效果還把幾十根蠟燭擺成「60」這個形狀的,是嫌地球上二氧化碳還不夠多嗎?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一位土豪朋友,他為了顯示自己的節約,省下每天五六塊錢的通勤費用,於是買了一輛3000塊的摺疊自行車。

土豪的世界,我是真的看不懂。

2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活動在中國必要性不高?因為這個活動針對的就是歐美土豪,而我們還是窮逼。

我說的窮,不是指「財富」上的窮,而是「資源」上的窮。

2010年柴靜採訪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就「什麼是公平的碳排放方案」展開了討論。

柴靜站在環保主義的角度認為碳排放應該以國家為單位,而丁仲禮則認為應該以「人均」為單位。要知道G8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國的4倍,而IPCC的解決方案是規定G8未來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國的2.3倍。

丁老對於其解決方案不滿的核心就在於「公平性」。事實上他所爭取的要求並不過分,只要中國人均碳排放的標準是發達國家的80%就行。

為什麼中國不需要地球一小時

你跟他商量自己家裡拖家帶口的,為了公司發展降薪也不是不行,但為了生存能不能那他工資的80%。同事一聽,眼睛一瞪:小王同志啊,你的思想很危險啊,你是不是不愛公司啊。

這種道德綁架有什麼公平可言呢?我不是不愛公司,在愛公司前,我總得先填飽一家人的肚子吧?

事實上像中國和日本這種東亞國家,老百姓在節約能源方面,學校和社會教育遠比WWF的廣告要來得實在。

比如在電器、汽車這類產品的選擇和生產上,美國只在乎性能是否強勁,根本不管需要用多少電和汽油,自己爽就可以了。而東亞國家,往往都會把「節能」放在很靠前的條件去考慮。

我想起以前看過的段子。一個在美國居住的哥們說有一次有人敲門給他宣傳環保理念,然後他發現這人從車上下來的時候既沒有熄火也沒有關空調。

反觀東亞人民,在能源消耗上真的快做到「摳」這一步了。尤其我們爹媽那一輩人,你要是人在臥室還敢把客廳的燈開著,腿都能給你打折了。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燈不用就把它關了啊!

還有許多家庭,夏天為了節約電費,一家人都儘量呆在一個房間,就是為了避免多開一個空調。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們,還需要WWF來教育?

這並不是說美國人就偽善,而是他們從小在資源豐富的地方長大,天生沒有節約的概念,所以需要WWF這種組織做廣告來呼籲一下。而我們這種窮怕了的,處處貼著「隨手關燈」的標語,根本不用「地球一小時」這樣的活動來提醒。

3

我不是一個工業黨,對於環保這件事情,我始終認為是有必要的,但前提是吃飽飯更重要。

環保是好事情,作秀也無可厚非。可是要記住作秀是有錢人的權利,我們窮人跟著湊什麼熱鬧呢?

比如一些極端的環保主義者呼籲為了保護動物少吃肉食。我們先不談我們主要的肉類來源是現代養殖產業,就單說營養這一塊。

人類天生就是雜食動物,想要通過素食攝取跟雜食一樣的營養均衡,成本得翻好幾倍。你以為素食便宜嗎?一份健康餐可比黃燜雞貴多了,反正我是吃不起。

為什麼中國不需要地球一小時

就像丁仲禮說的,地球比現在再高十幾度的時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高 10 倍的時候有的是,地球毀滅了嗎?並沒有,毀滅的是物種,是人類自己。

我很喜歡一句話:發展的問題只能用發展去解決。

文明的進程是不可逆的,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勢必會破壞自然環境。縱觀人類文明,基本就是一場物種滅絕史,踏上哪塊大陸哪塊大陸的生態就遭殃。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因此要放棄發展,而是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學會找到一種平衡。

所以要明確一個概念:無論是發展也好,還是環保也好,核心都是為了人類的福祉,是不同角度的「自私」行為。發展是為了人類過得更好,環保是為了人類活得更長,沒有誰比誰更偉大。

如果一個人把淘米水都要留下來用來衝馬桶,他有什麼必要在這一天關一小時燈呢?

環保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們確實應該從小就去學習這樣的理念,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但實在不必參與到作秀中。對於地球一小時這種活動,看看就好,不用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