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災難教會了我們什麼?

親愛的同學們,春風伊始,萬物蘇舒,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雖來得稍晚了些,但與融融春光同在。這個假期有些漫長,相信大家不僅和我一樣,心繫疫情,心繫武漢,你們還心繫著三個多月之後的高考,那更是你們的戰場。但不管怎樣,在這次疫情攻堅戰中,你我皆是倖存者,我們都該感恩這生命的饋贈,它給予我們奔赴下一場戰役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災難教會了我們什麼?

今天我們這堂課的主題是“災難教會了我們什麼”。災難,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遙遠,我們早已習慣了歲月靜好。但從過去到現在,災難,確實是我們實實在在經歷過的一段段歷史,正如此時我們正在歷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掀起的時代巨浪。

這次疫情很容易讓人想到17年前的那場災難。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全國肆意蔓延,那時我上小學,只記得每天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測體溫,其他一如平常。那時網絡還不發達,主要信息來源於電視廣播,我當時並沒有感受到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多大影響。直到若干年後,我在柴靜的《看見》中讀到她進入北京非典病房的採訪經歷,讀到她說“在所有的災難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我才真正感受到災難降臨人間的蒼白與恐怖,也再次看見了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時我們的平靜只是因為認知侷限。

今年這場戰爭更加觸目驚心,我們每個人都是參戰者,共赴時艱。與日俱增的確診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溫熱的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揪著我們的心;雄雞地圖上飄紅的疫情板塊日益擴大,病魔虎視眈眈地向我們逼近;迎難而上的白衣戰士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他們是衝鋒陷陣的英雄;各行各業的幹部職工和志願者組合成超大規模的人民抗戰隊伍,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就連隔離在家的我們,也以緊張而安靜的等待,堅守著最後的堡壘。疫情當前,全民皆苦,又都彼此鼓勵、彼此溫暖著艱難前行。同學們,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在這場戰爭般的災難中,你看見了什麼?記住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我想災難教會了我們責任與擔當。疫情爆發後,無數逆行者的身影給我們留下了最深的感動和希望。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次率隊出征,以老驥伏櫪、心繫蒼生的醫者仁心,為我們在疫情面前築起一座雄偉的大山;武漢金銀潭醫院的“漸凍症”院長張定宇,蹣跚的步履阻擋不住他義勇衝鋒的身軀,爭分奪秒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的他,顧不得自己也正被病魔纏身;那一起剪去長髮的援鄂護士,厚重的隔離服遮擋不了她們的至美容顏和至善心靈;還有迅速集結武漢的各省醫療支援隊,用生命詮釋生命意義的一線黨員幹部,十天建起火神山雷神山的“基建狂魔”,默默拿出積蓄為武漢“加一點油”的清潔工人,以及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們……我們無法一一叫出他們的名字,但他們都是令我們尊敬的榜樣。他們用實際行動教會了我們,在災難來臨之時,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義無反顧的普通人,無數普通人用責任與擔當扛起了民族的脊樑。未來某個時刻,我們也會成為他們,到那時,我們也要以躬身入局之姿,挺膺負責之為,我將無我之心,直面困難與挑戰。魯迅曾言:“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你怎樣,中國便怎樣,你用責任與擔當築起中國的未來,中國便無所畏懼!

災難教會了我們敬畏與自律。敬畏生命,因為它至高無上,而又不堪一擊。災難面前,生命是如此渺小、脆弱,那麼多同胞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020年的某一天。我們告慰犧牲者的最好方式,就是健康地活著。這場災難正是一次病毒與人體免疫力的較量,我們唯有強健體魄,自律地生活,才能體驗更多生命的可能與精彩。追溯這次災難的源頭,也許又是大自然給人類敲響的一次長鳴警鐘。人與野生動物本是相依共存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為何貪一食之歡、一時之利而傷害親密的朋友,更破壞了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平衡?記得央視有個節目叫《秘境之眼》,在全國上萬個自然保護地佈設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透過大自然的千里眼,在青山綠水之間,我們與野生動物實現了不被打擾的相逢。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相處模式啊,和諧共生,恰如鄰里。野生動物賦予了我們無限的智慧和生存之本,敬畏自然,索取有度,嚴於律己,守護同一片天空下的動物鄰居,就是守護人類自己。

災難教會了我們理智與清醒。疫情可怕,疫情引發的混亂和恐慌更可怕。尤其是疫情爆發初期,當你還不太瞭解它時,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真相摻雜著謠言,各路標題黨和噱頭新聞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個字都考驗著你的善良與堅忍。你的心情起伏不定,一會絕望,一會又重燃希望,甚至在某個瞬間你或許會產生某種古怪而可怕的想法——世界被邪惡的勢力所操控?冷靜下來,此時災難正教我們理智與清醒,越是危急時刻,你越要用理性涵養情緒,用懷疑對抗焦慮,建構起內心的秩序,保持自己的思考力、辨別力和定力,而不應在極端的愛恨之間不停切換。當你還沒有能力去還原真相時,你所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事實,等待不安退去,等待自我生產出最有效的安慰劑,讓真相成為今後應對此類事件的經驗與智慧。最終佔據你頭腦的,一定是知識與科學的力量,這才是災難面前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感同身受的正視與救助。當你學會了理智與清醒,你就會明白,萬物永遠處在變化中,災難是一種正常現象,災難的發生正是啟示我們不能畫地為牢,必須承認在熟悉的圈子以外,還存在更值得深入探索的神秘事物。我們唯有用科學技術強大自己,才能體味生命更宏大的意義。

災難教會了我們愛。什麼是愛?著名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給“愛”下了這樣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在這場疫情災難中,每個人都在拓展著自我的極限,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們暫舍自由;為了更多人的健康,他們暫舍小家的溫馨。帶著口罩微笑,你明白了什麼叫肝膽相照;隔著距離守候,你明白了什麼叫同舟共濟;對著屏幕感動,你明白了什麼叫眾志成城;寫著“精忠報國”的防護服,讓你明白了什麼叫家國情懷;攜著異國風土的抗疫物資,更讓你明白了什麼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若把災難當作一次洗禮,你便明白了愛的真諦,愛讓我們守護自心的平衡與信念,自利,利他。災難中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便是這因愛而生、不期而遇的——人性光輝,它與民族認同相互滋生強大與富足。每一個人發一點光,螢火匯成星河,無數微觀的弱小的執著和力量,凝聚成打贏這場攻堅戰的人間大愛!

猶記2008年汶川地震後,溫家寶總理在汶川一所學校的黑板上寫了“多難興邦”四個字,對災難的反思和反擊總會給予我們無畏前行的力量。同學們,我希望你們記住,在你高考這一年降臨的這場災難,給你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它教會了你再淳樸不過的中國精神。當你學會了責任與擔當,學會了敬畏與自律,學會了理智與清醒,學會了愛,你才是一個合格的畢業生,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開學第一課,災難教會了我們什麼?


願你穿過這場隆冬大霧,以更強大的自己,擁抱夏日恩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