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教育工作者,請把眼光投向農村

顧明遠:教育工作者,請把眼光投向農村

顧明遠 教師博覽

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最主要的是師資匱乏、教育觀念落後、人才培養模式錯位等。

顧明遠:教育工作者,請把眼光投向農村


▲貴州黔西通過實施“振興黔西教育策略”,夯實教育扶貧。熊軍萬攝/光明圖片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年》提出,我國教育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難點和重點主要在農村。

我這裡說的農村,是包括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所有縣級地區。我國有近14億人口,超過半數生活在農村,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在農村。沒有農村教育的現代化,中國教育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適齡兒童不會因為經濟條件限制而不能上學。但不可否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尤其是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最主要的困難是師資匱乏、教育觀念落後、人才培養模式錯位等。

近幾年來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素質組走訪了幾個省的農村,發現那裡學校的條件逐年有所改善,孩子也十分活潑可愛,但課堂教學卻仍不盡如人意,有些地方課程還開不齊全,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只能照本宣科,有的甚至概念講得不甚清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把眼光投向農村,幫助農村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使農村的孩子同樣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當前教育界有一種趨勢,往往眼睛只盯著大城市的教育發展。未來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大數據、數字化已經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毫無疑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必然會影響到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但是我國廣大的中小學,恐怕還沒有達到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的條件。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他們最需要的是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把每一節課上好。今天我們講信息化,對農村教育來說,主要是要利用信息化把優質教育輸送到農村去,提高那裡的教育質量。

顧明遠:教育工作者,請把眼光投向農村


有幾種假象影響著我們的眼光。

一是北京、上海這些現代化城市中的優質學校,許多人以為他們就代表著中國教育的水平。特別是上海在幾次PISA中名列前茅,英國都派老師來學習。人們以為我們的基礎教育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現在要利用人工智能+教育走向現代化。這些地方的一些優質學校,確實可以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來培養創新型人才。但許多農村地區的學校恐怕還做不到,即使城市裡的薄弱學校恐怕也難做到。

二是北京、上海已經有許多研究生到中小學求職。前年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講,他們招聘教師,居然有150多名博士生應聘。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實驗學校慶祝建校五週年,他們教師中已有40多名研究生,其中有10多名博士生。人們看到這些現象,以為教師職業已經很有吸引力,教師水平已經很高。但是要知道,農村學校,多數大學畢業生還是不願去,留不住。那裡教師缺乏,觀念落後。即使大城市學校,除了像十一學校、中國科學院實驗學校這樣的優質學校外,研究生比例也並不高。據統計,全國普通高中學校中的教師,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經合組織)國家達到45.5%,我國哪年能達到?我們與發達國家教師隊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當前迫切的問題,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的質量,辦好每一所學校,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所以,我希望教育工作者把眼光投向農村,研究如何有效地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的水平。利用信息技術、遠程教育,把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是一個很有效的途徑。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到河北調研,他看到學生通過互聯網實時互動授課和學習的情況,很讚賞那裡的“雙師模式”;湯敏博士的友成教育與人大附中合作,通過遠程教育把優質資源送到廣西等地農村,已經做了好多年,成績顯著;成都七中開展遠程教育多年,幫助農村學校切切實實提高了教育質量。

迎接未來的教育,一方面,有條件的學校要科學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我們要研究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把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提高那裡的教育質量,促進農村教育現代化。

可喜的是,教育部正在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培訓,可以提高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團隊信息指導能力,服務教育教學改革,縮小城鄉教師應用能力的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同時已經在寧夏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率先進行試點,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融合的新路徑。通過試點,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教師的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師培養和培訓改革、助推教育精準扶貧、助推教師管理優化的新路徑。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提醒,常態化的教學還是要依靠當地教師,要提高“造血”功能,而不僅僅是“輸血”。要切實提升鄉村校長自我成長的能力,促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

作者:顧明遠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31日 14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