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買房(當房奴)後你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遭遇違法見證人


這個問題其實要經歷過才會明白。就我而言,應該說就我一家而言,這樣的改變還是有的,不過也許是我們憧憬在住進新房的喜悅之中,完全沒有覺得自己是個房奴。

當然這是個人的心態決定的,有人欠債就天天想著,這種人最好不要貸款買房,因為這要天天想著差銀行的貸款,那你的幸福指數就大打折扣來,更甚的是影響身心健康。

呵!好像扯遠了,下面就從工作,生活,社交方面說說我們一家的變化吧(註明一下:我是好心態,家人是急性子)

1.工作。除本職工作做好以外,家人總想著做點其它貼補家用。我也想,但動力不足總覺得能應付開銷就行。

2.社交。完全沒有影響,照常聚會,宴請。

3.生活。消費有所控制,不過發現以前很多的消費開支是沒有必要。不過衣食住行正常開銷。適當的出行旅遊沒有影響。

總的來說個人覺得如果是剛需就不要在乎房貸的壓力,其實對你的生活影響不是太大。如果是投資產生的房貸就得慎重了!




松間一清泉


先說下我的貸款情況吧。我是在2015年5月的時候買的新房,總價130萬,首付40萬,做了90萬的商業貸款,貸款期限30年,年利率4.9%,次月開始等額本息月還款4700元左右。16的時候交房,一直未住。19年的時候才辦理房本。

背上房貸後的改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一切按照規劃來的時候根本沒有壓力,隨著按時還貸次數的增多,心態漸漸發生了變化,進而影響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分開來說下感受吧。

一、工作方面。

我的工作就是房產中介,買房的時候我負責一個小門店,既是店長又是業務員,所以個人收入還是不錯的,得益於當時房租只有1500元,支出的壓力還沒顯現。但是,自己有了迫切提高自己收入的想法。因為每個月都要固定支出房貸房租共計6200元,時間長了你就會有一種危機感,一方面覺得固定支出的數額累計起來會很龐大,一方面又不禁在想收入突然驟減的話怎麼辦。想的次數多了,你就會催促著自己做出些改變,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改變。這個時候就很容易犯下錯誤。

首先在本職工作這方面,我決定把精力向管理崗位方面傾斜。隨著年紀的增長,做業務員會覺得收入是有限的,只有去壯大團隊,增加團隊的業務量才能切實增加個人收入。但是,中介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業務上的每次改變都是會增加成本的。經過我的一頓折騰,雖然自己管理崗位上越做越順手,業務量在增長,成本更在增加,可是中介行業的特性決定了每個月的業務量波動是很大了,但是支出成本是固定的,這樣就造成了利潤的下滑。最終在自己開拓新店的建議被老闆否決後,老闆也開始對我不滿意了。

其次我決定和朋友合夥開店了。在本職工作沒有顯著的增加收入後,我決定創業,在我們小區附近開了個小餐館。我負責投資,朋友負責廚房。十個創業九個倒,我也不例外。開門還沒有三個月,朋友就撤退了。最後一算賬賠了接近十萬元。這下我的麻煩來了,收入沒有增加,積蓄沒有了,支出還是固定的。這個時候就很急躁,就為了改變而變,所以開始換公司,換了兩家公司後就迫使自己冷靜下來,重新規劃職業發展路徑,收入上不貪多,更求穩定。

二、生活方面。

日常生活的開銷逐步的降低了,尤其是吃飯上。剛買房那兩年,我們家是不怎麼開火的,一日三餐都是外賣。隨著收入的不穩定,我們也終於開始自己做飯了,外出下館子的時間也明顯減少了。購物方面會考慮買的東西是不是必需品,逛商城的次數和檔次也降低了很多。

從15年到現在,我屬於很明顯的消費降級。但是和身邊的朋友交流一下才發現,我在消費這方面是高出同收入者很多的。

三、社交方面。

這個方面沒什麼變化,原來怎麼樣現在還是怎麼樣。社交圈子既沒有擴大也沒有縮小。


綜合我自己的感受,我覺得買房的時候主要是在房貸承受能力上做好規劃,最好房貸支出不要超過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焦慮。人在焦慮急躁的時候就很容易犯下錯誤,從而走入一個死循環。


蘇照白


假如說沒有貸款這個槓桿,購房者直接用現金買了一套100萬元的房子,而房價一年上漲20萬元,他的投資回報率是20%。而運用上貸款的槓桿效應,還是100萬元的房子,購房者只支付了10萬元的首付,剩下的90萬元是他向銀行以5%的利率貸的款,而房價同樣在一年間上漲了20萬元,這20萬元減去需要支付的90萬元乘以5%利率產生的大約4.5 萬元的利息,他就相當於賺了15.5萬元,這個利潤除以自己支付的本金10萬元,那麼,他的投資回報率實際上就變成了 155%,遠遠高於沒有以貸款買房方式所獲得的20%的收益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