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因為迫不得已,每天都在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孫雪涵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以下3個方面的思考,供您參考,希望對您以及有相同困惑的人有所幫助。

澄清

首先,考慮澄清一下,這種迫不得已去做的“不喜歡”是指什麼?導致“不喜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1)有的是感覺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產生焦慮導致不喜歡;

(2)有的就是沒有興趣,感到厭倦而不喜歡;

(3)還有的是你有興趣也能做好,但是總覺得沒有意義,不知道為何而幹。

我暫且理解為你的不喜歡是從興趣引起,缺乏興趣,自然也就不願意去成長,然後也會制約了能力的提升,最後找不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感。


我們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嗎?

每個人都期待做的工作是自己有興趣、也有能力、也更實現人生價值的好工作,可以那樣的情況是比較難實現的,而且也是相對的。如果你把一個興趣變成了職業,很可能最後你會逐漸喪失興趣。畢竟單純的興趣和職業還有很大的差距,有一段很長的路。

“興趣”缺失,可以通過培養興趣、發展副業的方式來自我調整,有時候興趣無須有用,就是一種工作和生活的調味料。人在職場,其實很難將興趣變成職業,即使真正成了,可能興趣的意義也就少了,所以不妨將興趣發展成志趣,通過設置挑戰、升級打怪的遊戲化方式讓自己興致盎然。

所以,如果我們不能做自己喜歡的,那麼可不可以“幹一行,愛一行 ;把原本沒興趣的工作變high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幾個小方法。

如何把不喜歡的工作變high?

我從下面4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1、找尋意義

興趣只是工作提供的價值之一,而且不見得是最重要的。單調和無趣也有它本身的價值,比如,單調的工作,更具有確定性,也更加可控,當然也就更加安全。

想一下你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有哪一些?提取目前對你最主要的點,然後分析你目前工作能夠為你提供哪些價值,將兩個方面鏈接在一起,或許你就發現他們的“match”點,也許你就對你的糾結點豁然開朗,有時候你覺得你不喜歡,迫不得已,或許你的內心更加誠實,它知道這份工作對你的意義在哪裡,留在這裡本身就是你的最優選擇。

2、工作拆解

工作本身包含兩部分,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也就是做什麼、怎麼做。

有時候你無法選擇工作的內容,但是你可以改變工作的方式;更好的辦法是,你可以將內容和方式進行深入分解,從中找到你感興趣的點,比如你的工作很清閒,讓你覺得無所事事,你會發現這個無所事事的時間正好可以用在梳理你之前工作中遇到的關鍵事件,提煉你的工作價值,也更有時間學習和提升,及時覆盤;同時,你甚至有時間開闢自己的副業。這樣副業你可以結合你的興趣點來進行,要麼延伸了你的興趣,要麼增加了你的收入。

看吧,每個問題都有兩面。你要學會將這封工作中“感興趣的點”進行不斷的精進、不斷的外化。把這個有興趣部分進行放大,這樣這個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也就隨之提升了。

再有一點,你可以對工作進行遊戲化設計,給自己設置遊戲過關機制,採用有趣的自我激勵手段,等等。 舉個例子吧,讓你做1000道培訓試題,你會狠狠吐槽,但是如果通過團隊作戰,贏取獎勵,不斷進階的方式,或許你就覺得沒那麼討厭了。

3、自我催眠


不瞞你說,這招我覺得最好玩了。

記得某個電視劇上說:“管你喜不喜歡呢,你每天早上起來對著鏡子,告訴自己:我很愛他、我很愛他、我很愛他,說三遍,連續說100天,你會發現,你真的很愛他耶”。

有時候,裝著裝著就變成真的了。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變成真理。

4、發展興趣,職業外尋求平衡

好吧,我們回到興趣上來,既然你不喜歡目前的工作,既然你希望去從事有興趣的工作,那就開始準備吧。

尋找你感興趣的部分,注意只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我對滑雪很感興趣,可是我只是看著別人玩很刺激,所以覺得喜歡,我自己一次也沒有體驗過。難道我要因為這個興趣,去做滑雪相關的工作嗎?

所以,要基於興趣,發展志趣,最後變成能力,只有這個時候你仍然熱愛這個事情,你不妨去嘗試一下去做你真心喜歡的事情。

再舉個例子吧,你喜歡讀書是興趣,你喜歡讀書且一年讀了40本書並都記錄了讀後感,這是志趣,你因為熱愛讀書,開始寫作或者評論,並在同業中具備較突出的素質,可以支撐你從事這個事業,這個時候你已經具備了能力。

最後,我想說的是,與其抱怨,不如努力。也許暫時的迫不得已,只是為了更好的改變。你,準備好了嗎?

P.S.之前我有寫過職業倦怠、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歡迎關注 Amanda進階志,更多職場精彩與您分享~


Amanda進階志


我是老師,我很喜歡現在工作!不做老師,我都不知道我做啥!


風語2343


問題在於你投出的簡歷有沒有明確的回應,如果有那你辭職換工作是一個給自己的一個小放鬆,但如果沒有,那麼只是在逃避而已。

如果你有了安穩的後路,那就辭了,給自己個輕鬆,但如果沒有,那就正正經經得面對它。當然我不是你,我完全無法理解你的感受,也不知道有什麼影響。所以這是建議,最後的結果你得自己決定,沒人可以給你作出最好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