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一策 一村一業 錦山鎮為貧困戶增收裝上“引擎”

“你看,這就是政府幫我開辦的手工坊,忙的時候需要僱30多名工人。去年,我靠手工坊掙了近18萬元,不但實現了脫貧致富,還能帶動其他貧困戶增加收入。”提起自主創業的經歷,眾富手工坊老闆於素霞頗有感觸。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陽坡村,曾經是貧困戶的於素霞十分有名。2016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她成立了眾富手工坊,主要生產汽車坐墊、皮褲、皮手套等皮製品,從此走上自主創業的脫貧致富之路。在她的帶動下,周邊很多貧困群眾參與到手工坊的勞作中,實現了增收。2018年,於素霞被評為赤峰市三八紅旗手,2019年被評為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近年來,錦山鎮著力打造“創業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扶貧模式,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在自主創業幫扶過程中,針對貧困勞動力勞動技能短缺、自主創業能力弱等情況,先後組織200多名貧困群眾到松山區、紅山區、寧城縣等地參觀考察相關項目。目前,該鎮累計發放創業週轉金77萬餘元,幫助38戶貧困戶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

在錦山鎮,不但因戶施策鼓勵自主創業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因村施策發展村級主導產業也成為貧困戶增收的源頭活水。

走進位於該鎮瓦房地村的日光溫室扶貧產業園,只見一棟棟溫室大棚整齊排列,種植戶們正高興地採摘番茄,道路兩旁前來運輸的車輛絡繹不絕,一派繁忙景象。

“這個產業園區佔地350畝,共建暖棚80個,總投資1400多萬元,直接帶動貧困戶39人。現在番茄市場行情好,批發價每斤5.5元,這一季下來產值就達到了400萬元。” 瓦房地村黨支部書記周保利介紹說。

瓦房地村扶貧產業園不斷髮展壯大,只是錦山鎮因村施策發展主導產業的一個縮影。該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充分整合貧困戶產業扶貧週轉金和扶貧項目資金9200多萬元,按照“一村一產業、一戶一政策”的扶貧模式,積極引導貧困戶走產業脫貧之路。經過幾年的持續發展,全鎮逐步形成了田營子村、瓦房地村日光溫室產業帶,上灣子村、龍山村、駝店村冷棚產業帶和西荒村、西溝村、全太村、閆家地村的中藥材集中種植產業片區。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發展設施農業5700畝、林果面積2500畝,種植硬果番茄2300畝、中藥材13690畝,全鎮貧困戶產業發展覆蓋率達到81%。

錦山鎮還把提供就業崗位作為貧困戶增收的另一項舉措。杜金林是貴寶溝村的貧困戶,2018年,他當上了村裡的護林員,看護起附近1萬畝林地,每年光護林員的工資就有1萬元。

為了切實解決普通高校畢業生、農村富餘勞動力、零就業家庭三個重點群體就業問題,該鎮在統籌推進就近就地就業、有序轉移就業上下功夫,建立了鎮、村、組三級就業扶貧群,通過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宣傳公示欄等方式發佈用工信息100多條,介紹30多名貧困群眾到企業就業。還大力開展免費職業培訓,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多期,培訓種植、養殖、電焊、瓦工、鉗工等各類技術人員300餘人次。據統計,目前該鎮安排護林員、衛生員、保潔員、河道管理員等公益性就業崗位170個,每年通過安排就業、勞務輸出等方式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3700餘人次。(記者 韓雪茹 實習生 孫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