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閒中不放過,忙出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在閒暇的時候,不要輕易放過寶貴的時間,等到忙碌起來就會受用不盡;在平靜的時候,不要忘記充實自己的精神,等到重任在肩就會應付自如;無人知曉時不做邪惡的事,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懷,大庭廣眾之下自然會受到尊敬。

做事做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德圓滿,功成名就,在於平時的積累和修身養性,指望臨時受用不可能有長久的效果。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古來名將馳騁千軍萬馬之中而泰然自若,熟用兵法韜略運籌帷幄,雖說經常出入於九死一生之中卻仍然能悠閒自得毫不倉皇,這就說明“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的功用,“臨陣磨槍”,“臨渴掘井”,是不能從容應敵的。

一個人的修身也應如此,應時時處處保持一致。不要認為一個人在深夜獨處沒人知道而作些壞事,像雞鳴狗盜之徒一樣夜間蠢動,其實只能欺人於一時,卻不能長久掩飾自己的劣行醜跡,一但事情敗露就將永遠難以做人。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所以,一個君子必須注意平時的磨鍊、積累,才會臨事有一定之規,做事有一定見識。

宋朝時日本的僧人道元來中國留學,落腳在天童山景德寺參禪修行。寺裡有一位駝背的老禪 師,是負責膳食炊事的“典座”,已經八十多歲了。有一次,他在太陽底下一手撐著柺杖, 一手將香菇一顆顆地排在地上曬。寺院裡需要食用大量的香菇,必須趁暑天烈日曬幹,以便儲存備用。

道元看到以後,於心不忍,就上前跟老禪師說:“長老!您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這麼 辛苦做這種事情呢?這種差事可以找其他人替您老人家代勞呀!”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他並不是我!”老禪師毫不含糊地回答說。道元禪師說:“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天的時候呀!”

“大太陽天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老禪師反問道。道元一時間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禪法又進了一步。

忙時有閒,閒時有忙。忙不失心,閒不失安。歲月從容,我心淡淡。在這個世界上,萬物都在悠閒中過日子,惟獨人類在勞作。勞動讓人的內心經常保持充實感,一個人不勞動,每天將會無所事事,感到極為無聊,不再覺得自己是活潑、有生氣的, 甚至覺得自己似乎成了廢人……人生的修為在平時。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閒時積蓄力量,忙時積累經驗,走的路上收穫兩岸的風景,留的時候汲取太陽的光輝。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無人知曉時不做邪惡的事,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懷,大庭廣眾之下自然會受到尊敬。土地不耕種,則必雜草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是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份善念。

白居易向道林禪師請教:“佛法的大意是什麼?”

道林答了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裡哼了一聲,道:“三歲小孩也知道這樣說。”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禪師道:“三歲小孩雖說得出,八十歲的老翁卻不一定做得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禮退下了。

各種惡事都別去做,眾多善事應當奉行,這種道理誰都明白,但真正做到的卻很少。一些人 廣讀詩書,知道很多大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行動與理論”脫節。看看我們現實生活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 易經》上也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當你選擇善時,善就進入你的生活。當你選擇惡時,你就生活在罪惡中。為善或為惡,得救或沉淪,你都要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有句俗話說:“白天不做壞事情,夜半敲門心不驚”。這意思便指出了“良心平安”,可以使一個人安安穩穩的睡覺,這不也是一種報賞嗎? 這種報賞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

善惡必會賞罰,不在生前,也必在死後。《紅樓夢》裡那個王熙鳳心狠手辣,似乎快活得可以,可她的心靈怎麼也得不到安寧。夜晚走過大觀園,身後的一條狗竟也把她嚇得“魂不附體”,“頭髮森然豎了起來”。王熙鳳病了,盡生幻象,竟看見被她害死的尤二姐前來“索命”,惶惶不可終日,終於悲慘而死。

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淨化自心,潛心誠意地修行。做事情要能本著自己的良心,不做虧心事,你就能心安理得的生活,良心平安的生活,在你永遠閉上眼睛的那個時刻,不會感到恐怖和畏懼,那是你的最大的幸福。

老人言:閒中不放過,靜中不落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