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经“温柔敦厚”之见解(下)

诗经字里行间蕴含着“温柔敦厚”的风尚,《礼记·经解》中讲:"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种“温柔敦厚”如春风细雨般无声滋润着读者的心灵世界。故而,读诗经的人是“温柔敦厚”的,它们隐藏在“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隐藏在“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先秦时期的民众们在劳动中创作的歌谣——诗经的雏形,经由周代采诗官、先圣孔子的收集编撰整理,千年的流传,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作品。时代影响人,人也造就时代,诗经中温柔敦厚之风乃是淳朴自然的先秦劳动人民性灵的生动体现。

对诗经“温柔敦厚”之见解(下)


读这本书我的感觉是愉悦,晨起晚睡时阅读翻阅,心情总是宁静的,时而沉浸于先秦时代的简单、唯美生活,感受那时人们的天真、淳朴,欢乐、疾苦。我也通过这本书,明白了“不学诗,无以言”的真实论断。它有效地扩大了我的词汇量和知识点,有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典故出自诗经,当我在接下来要阅读的历史经典类书籍碰到时,这无疑会帮助理解。其实,我读诗经是为了平复经常焦躁的心情,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它已成了我的常备物。我所体验到的“温柔敦厚”正在逐渐改变我的性情。#打开《诗经》# #学习# #我在头条学院的成长日记#

对诗经“温柔敦厚”之见解(下)


(图片源网络,侵权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