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不是神話

10歲上大學16歲考上博士,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宣告我們和平分手 昨天22:24

從古至今一直都有很多,神童被歷史所銘記,但是很多孩子小時候十分聰明長大了卻似乎平淡無奇,著名的“傷仲永”就是這樣來的,那麼,現代的神童,是不是重新走上古人的老路呢?優秀的孩子從小就會被打人偏愛,社會上對待神童也會特別關注,那麼這位現代神童,現在怎麼樣了呢?

神童不是神話

這位神童名叫張炘煬,他在兩三歲的時候就已經認得上千的文字了,而且小學六年的課程他在一年多的時間就學完了,說起他的學習歷史,可謂是傳奇了,基本上沒有在學校好好念過書,基本上就是在家裡自學,但是在十歲的時候就通過高考進入了北航,十三歲的時候考研,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博士了。這樣的神童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存在了,所以從小張炘煬的父母都以他為驕傲。

神童不是神話

雖然他的童年沒有電視沒有朋友,但只要是他想要的父母都有求必應。好像所有的生活就開始圍繞這兒子了。家中沒有娛樂互動,不接待客人,對於孩子來說他沒有社交,而所有的要求都能夠滿足。他的父母不過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家裡麵條件一般,父母拼命省錢,把所有可以利用的資金留給孩子。除了學習,他好像什麼都不會了一樣。衣服有人洗,飯有人做,不需要出門交際,在家冬暖夏涼。

神童不是神話

也許是太早就進入大學,10歲的他和身邊十八歲的人顯得格格不入。而他由於長期沒有社交或許他的心理年齡還是不到十歲。生活沒有辦法自理,媽媽跟著他打理他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出人頭地。然而輿論風波也是在他準備考博士前開始的。那時他才16歲,在準備碩士畢業論文答辯前,他卻在電視鏡頭前說:如果父母不給自己在北京買套房子,自己就拒絕答辯,也不會再考取博士,這件事情在國內上引起了巨大的影響。

神童不是神話

他說到自己博士出來後,結果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有什麼用?博士後還有用嗎?而且當初還威逼過父母,以自己做畢業答辯為籌碼讓其父母在北京買房,沒有房就不做畢業答辯。在北京買房這樣的事情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張炘煬的父親無奈只能在北京租房騙孩子說是買房,希望他能夠先把自己的學業完成。男孩的導師卻這樣評價他:大學裡的男孩一直都無法融入集體中,同學們表示,男孩給總是給人一種自以為是的感覺。

神童不是神話

如今的張炘煬20多歲了,自小被稱為神童的他,在長大後也是銷聲匿跡。考取博士後也沒見他對於專業學術有任何的貢獻,簡直就是現代版的仲永。只能說做人和學習的道理都是需要教育的,為人父母需要兼顧孩子的全方面發展,有很多孩子也許在學習上不突出,但是其他方面依舊能夠發展得很好。對待張炘煬你們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