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段黃鱔養殖技術

兩年段黃鱔養殖技術是一種典型的高效養鱔模式。成鱔養成時間為兩年,及當年收購的鱔種,飼養到次年年底出售。與一年養殖模式相比,由於增加了一年的養殖時間,養成的鱔魚規格大 ,品質高,養殖效益較好。其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嚴格把握清塘消毒關

該模式養殖時間為兩年,因第二年養殖池塘一般無法進行清塘消毒,因此,網箱安裝好後在放種前的10到15天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幹法清塘80到100千克一畝,帶水清塘150千克到200千克一畝。水草進箱前也要用2%~3%的食鹽或者10克每立方水深漂白粉進行浸泡消毒,以殺滅或清除水草攜帶的病菌和水蛭。

精心選著鱔種

養殖大規格成鱔,提高養殖效益是該模式的主要目標。因此,必須選擇增重倍數高德深黃大斑鱔和淺黃細斑鱔進行養殖,此類鱔種在飼養期均能處於正常生長狀態。經過兩年養殖體重均可達到250克到500克一尾。

合理確定放養密度

兩年內不分箱的網箱,第一年放養密度在200尾到220尾一箱,鱔種一次放齊,第二年養殖密度保持在200尾一箱左右,若有不足,可在第二年五六月份,根據各箱鱔魚規格及成活情況,選擇晴好天氣,對網箱內鱔種的密度和規格進行適當的補充和調整。

第二年分箱的網箱。第一年投餵及管理同一般網箱,第二年在3月份上旬就開始投餵,待投餵一個月以後,在選擇晴好天氣進行分箱。分箱後的放養規格要求在35克到50克一尾,放養密度在200尾一箱左右。

加強日常管理,與一般網箱養鱔相比,用該模式養殖鱔魚,一是養殖時間長,二是必須越冬。因此管理重點在於要注意池塘水質控制和調節,要注意越冬期間,保持池塘水位深度,加厚網箱內水草,要經常檢查網箱有無破損,防鼠防盜,如無特殊情況不能隨便進行翻箱、分箱操作。

提早開食 第二年3月中上旬,當水溫達到15度時,開始投餵箱內鱔魚。第二年無需進行攝食馴化,可直接投餵上年所用的飼料,但考慮到鱔魚剛剛度過冬天,體質虛弱,開始投餵時,也可全部投餵鱔魚喜食的動物性餌料魚或者蚯蚓,以利於誘導鱔魚儘快開口攝食,恢復體質,進入正常的飼養後,仍按上年飼料投餵。

疾病預防: 鱔魚在自然界很少生病,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由於養殖密度高,生態條件發生了改變,特別是養殖初期,鱔魚既要適應環境,又要恢復體質,容易導致疾病。因此在管理中要注意改善池塘和網箱的水質條件,投餵飼料要適口。在7到9月份,每隔15到20天用生石灰和消毒劑交替對池塘和網箱進行一次消毒。同時每半個月投餵一次藥,投餵預防腸炎、保肝利膽和黃鱔必須的微量元素4到5天。

兩年段黃鱔養殖技術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