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連遭不幸命運多舛的明代畫家唐寅,將時代的悲憤凝固在藝術裡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收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餘,後察覺寧王有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卒。”

20歲連遭不幸命運多舛的明代畫家唐寅,將時代的悲憤凝固在藝術裡

十里桐陰覆紫苔,先生閒試醉眠來;此生已謝功名念,清夢應無到古槐。唐寅畫。

命運如此,上圖“先生閒試醉眠來”,不是正真的灑脫,而是被時代束縛,寸步難行的無奈。唐寅的悲憤,早已不是感嘆個人命運,而是眼看明朝時代下人性喪失而又束手無策的悲憤。假如這幅畫中是一個有著幸福生活的人,此刻應該是站在樹下,展望遠方,甚至是有小孩四周嬉戲打鬧。而這畫裡卻是一個閉著眼睛,寧願蹉跎時光,也不願意睜眼去看這個時代的人,看似閒適,其實是內心的悲憤和絕望才讓他如此。

20歲連遭不幸命運多舛的明代畫家唐寅,將時代的悲憤凝固在藝術裡

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綠與爭緋。

想來唐寅的盛名,讓大家對這幅畫產生了誤解,這幅畫俗稱“四美圖”,可這幾個女子真的美嗎?華麗的衣著與蒼白的表情,構成了鮮明的對比,難道大家沒有看出來——這已經完全是沒有靈魂的女人啊!在明朝的統治下,能有自我靈魂的人有多少。很多評論說此畫“旨主揭示前蜀後主王衍荒淫腐敗的生活,寓有鮮明的諷喻之意。”我是不贊同這樣似乎不會錯的評論。時代對於人性的泯滅,想來是唐寅心中無可化解的悲憤。

20歲連遭不幸命運多舛的明代畫家唐寅,將時代的悲憤凝固在藝術裡

仗劍當時冀亡命,入關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臺在,落日牛羊感路人。

上圖畫的是唐寅登沛臺(沛臺,又名歌風臺,位於今江蘇省沛縣境內,相傳,漢高祖劉邦曾於此飲酒放歌,後人於是築此臺以紀之。)作的畫。這幅畫裡透著一股力量,一股被壓抑的力量。近景的石頭包含著力量,想要像遠處的山峰一樣,在雲海之中。中景的樹有一種想要生長,卻無法衝破畫幅的限制。遠景是作畫者希望到達地方,卻在雲海中顯得虛無縹緲。此幅畫的悲,用滿滿的墨色填充畫面,就算是有蛐蛐的流水,但也讓人壓抑的喘不過起來。

20歲連遭不幸命運多舛的明代畫家唐寅,將時代的悲憤凝固在藝術裡

黃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臘後花。對酒不妨還弄墨,一枝清影寫橫斜。

心中雖然悲憤,但仍不失心中的美好,這是難能可貴。現實雖然殘酷,但在唐寅的內心,依然有這麼一支梅花,經歷了寒冬白玉的雪後,開出溢滿靈魂的花朵。經歷了生活的種種挫折,還有最珍貴的美,會在我們心口開花——希望每一個正在經歷磨難的人,內心都有這麼一隻梅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