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连遭不幸命运多舛的明代画家唐寅,将时代的悲愤凝固在艺术里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收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有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卒。”

20岁连遭不幸命运多舛的明代画家唐寅,将时代的悲愤凝固在艺术里

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唐寅画。

命运如此,上图“先生闲试醉眠来”,不是正真的洒脱,而是被时代束缚,寸步难行的无奈。唐寅的悲愤,早已不是感叹个人命运,而是眼看明朝时代下人性丧失而又束手无策的悲愤。假如这幅画中是一个有着幸福生活的人,此刻应该是站在树下,展望远方,甚至是有小孩四周嬉戏打闹。而这画里却是一个闭着眼睛,宁愿蹉跎时光,也不愿意睁眼去看这个时代的人,看似闲适,其实是内心的悲愤和绝望才让他如此。

20岁连遭不幸命运多舛的明代画家唐寅,将时代的悲愤凝固在艺术里

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绿與爭緋。

想来唐寅的盛名,让大家对这幅画产生了误解,这幅画俗称“四美图”,可这几个女子真的美吗?华丽的衣着与苍白的表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难道大家没有看出来——这已经完全是没有灵魂的女人啊!在明朝的统治下,能有自我灵魂的人有多少。很多评论说此画“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我是不赞同这样似乎不会错的评论。时代对于人性的泯灭,想来是唐寅心中无可化解的悲愤。

20岁连遭不幸命运多舛的明代画家唐寅,将时代的悲愤凝固在艺术里

仗劍當時冀亡命,入關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

上图画的是唐寅登沛台(沛台,又名歌风台,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境内,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于是筑此台以纪之。)作的画。这幅画里透着一股力量,一股被压抑的力量。近景的石头包含着力量,想要像远处的山峰一样,在云海之中。中景的树有一种想要生长,却无法冲破画幅的限制。远景是作画者希望到达地方,却在云海中显得虚无缥缈。此幅画的悲,用满满的墨色填充画面,就算是有蛐蛐的流水,但也让人压抑的喘不过起来。

20岁连遭不幸命运多舛的明代画家唐寅,将时代的悲愤凝固在艺术里

黄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

心中虽然悲愤,但仍不失心中的美好,这是难能可贵。现实虽然残酷,但在唐寅的内心,依然有这么一支梅花,经历了寒冬白玉的雪后,开出溢满灵魂的花朵。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挫折,还有最珍贵的美,会在我们心口开花——希望每一个正在经历磨难的人,内心都有这么一只梅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