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援助30年,印度國產化為啥這麼難?

蘇聯對印度的援助長達30多年。

蘇聯援助印度不僅給印度貸款,而且還無償贈送機械設備,在冶金,鋼鐵……等重工業方面,蘇聯更是出錢,出力幫助印度建設新工業。蘇聯援助的印度企業,由於打不開銷售市場,年年虧損,這種情況下,蘇聯就以購買商品的方式,自己花錢購買印度產品。

為了援助印度,蘇聯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蘇聯八十年代GDP人均3700美元,同時期美國人均23000美元。蘇聯不顧當時國內的經濟已經產生困難,對印度的援助依然是慷慨解囊。繼續向印度提供10億盧布,幫助印度的工業發展。在軍事方面,蘇聯更是向印度提供,蘇聯最新研發的新型武器,比如米格-31飛機,當時除了蘇聯就只有印度擁有這種新機型。

蘇聯援助30年,印度國產化為啥這麼難?


蘇聯踐踏國際紅線,向印度輸出大量的尖端技術。蘇聯不僅提供給印度可以運轉的原子能設備,更向其提供可以用於航天領域的高科技計算機。印度最終核試驗獲得成功,前蘇聯可謂是功不可沒。

在歷史上,蘇聯不僅授印度以魚,而且還授印度以漁。不僅向印度提供先進的高科技產品,而且還幫助印度建立軍工企業,讓印度成為了世界上,軍事發達國家之一。

另外,蘇聯還打算在火箭,航天、衛星、激光等領域,繼續擴大對印度的合作。

蘇聯援助30年,印度國產化為啥這麼難?


很多人都在嘲笑印度,國產能力差。回顧印度的歷史,印度的成長,如同嗷嗷待哺的嬰兒,一直受到蘇聯人的呵護。在這麼優越的環境中,造不如買,印度根本沒有動力自己研發製造。

印度具有天然的地理位置,為了爭奪蘇聯的這個“盟友”,美國和西方國家,對印度的援助領域逐漸開放。

後來蘇聯經濟出現了問題,就再也沒有能力支援印度了。

蘇聯解體還揹負了970億美元的外債。當時盧布對美元匯率是1:1.1,印度欠著蘇聯140億盧布,卻遲遲不還。相對於蘇聯的970億的外債,140億可不是小數目。蘇聯外債累累,最終落了個解散的下場。一代強大的帝國,就此湮沒於歷史長河之中,讓人不禁唏噓。

蘇聯曾以舉國之力幫助印度,似乎他的援助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在蘇聯解體期間,盧布價值暴跌,幾乎成為了廢紙。與美元的匯率,從1:1.1滑落到3000:1。不得不說,印度人精明,但卻沒有感恩,趁盧布大跌之時,高達100多億的債務,印度只用300萬美元,就還清了蘇聯的債務。在蘇聯最困難的時候,印度不僅沒有幫忙,解體之後,更是落井下石。

蘇聯援助30年,印度國產化為啥這麼難?


現在印度人認為自己已經是全球大國,而且現在印度具有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速度,印度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而反觀蘇聯後的俄國,經濟不到印度的一半,俄羅斯已經不是一個大國。

印度和美國曾經在馬六甲海峽軍演,這種軍演對印度很有意義。如果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與中國發生衝突,在這片海域,印度海軍將受到美軍的支持。馬六甲海峽是中國的經濟生命線,衝突期間,印度人可以在美國的配合下,掐斷中國能源通道。在同一片海域,印度也和俄軍一起軍演,而這場軍演,卻沒有任何針對性。

蘇聯援助30年,印度國產化為啥這麼難?


在蘇聯解體之後,印度積極地參與由美國和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組成的亞太小北約。印度對美國表達真誠的最好辦法,就是從美國進口更多的武器,現在美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軍火商之一。但這遠遠不夠,美國和俄羅斯是對立關係,印度試圖親近美國,又與俄羅斯保持友好,印度如果只能做兩面派,很難贏得美國的信任。

印度人當初把所有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如今美國是目前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印度急需融入美國圈,卻發現自己離不不開俄軍武器。當年獲得的蘇聯援助太多,印度現在70%的武器,都是來自於俄羅斯。如此龐大的數量,還摻雜著需要俄羅斯提供的,諸如售後維護,彈藥供應……等問題。今年印度發佈了,將從2020年開始禁止進口101種軍事裝備的清單,目前印度擺脫對他國武器的依賴,唯一的辦法,就是印度要武器國產化。(左擔道)


蘇聯援助30年,印度國產化為啥這麼難?


#尋找真知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