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守望大学路,梦圆今朝故乡情

三代守望大学路,梦圆今朝故乡情

炎炎夏日的一个清晨,老李的手机铃在一阵此起彼伏的知了声中响起。

“叔叔,早上好!我儿子考上大学的分数线啦!您看能帮忙报一下志愿吗?”老李一看,是个陌生电话,但电话那头朴实的喜悦不忍拒绝,他还是满口应允下来。

考生是广西的,想填报福建高校。事情有点棘手,老李正思索着,手机又响起。这回打来电话的是老李熟悉的插队老乡亲。听完老李明白了,之前老李接的电话,是她的儿子。

老李插队的地方叫仙游山,那是个偏僻、落后、闭塞却又令人魂牵梦萦地方。老李经常在梦乡里重现她黎明前的寂静面容——大地漆黑一片,唯有广袤的天穹悬挂一轮镰月,周围拱卫着点点繁星。不经意间,东方旭日探出了半个脸庞,晨曦驱散了月光,村庒、小学、田野悄无声息地笼罩在皓月的银光与黎明的清辉间。转瞬间,绿色的原野披上金色的盛装,然而蛙声仍未消退,雄鸡迎着太阳引颈高喔,白鹭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旷野觅食。村口天杉矗立,狗儿信步巡境,老人放牧牛羊,妇女菜地摘莱,涌泉取水,炊烟袅袅,村庄已然苏醒。

老李的目光从记忆的村庄里收回,眼前,摆着两本填报志愿的参考书,厚厚地、沉甸甸地。老李边翻阅着,边细细思忖“这有点悬”,可内心另一个声音又随之响起“这点事,你就犯难了,你有他难吗?”是啊,打来电话的李志旺,他才难呢,多不容易。

记的老李插队时,他还是个孩子,正在上小学。校舍低矮简陋,但窗户破旧得合不拢,长年风吹雨打地烂坏了,关起来吱呀吱呀地响。老李当知青的时候也代过课,那是村里的教师请事假,校长看中老李,让老李去代课教了几天书。孩子们嗷嗷待哺的神情,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又透露出稚嫩的童真和无忧无虑。短短几天,老李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与满足。

李志旺就是当年老李代过课的孩子,可惜的是,还没等初一学期结束就辍学了,只因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只好到他乡异地饭店里从端盘子干起。山里人朴实善良的品质,把客人服务得妥帖周到,天资聪颖的他在厨艺上也比别人学习的快,17岁那年,他便自立门户,亲自掌勺上灶台,开张营业。可惜好景不长,忠厚老实的李志旺饭店经常遇到吃饭赊帐的客人,开的小旅馆也经营亏损,不得不一家四口人节衣缩食,供两个小孩读书,有时一天只吃两顿饭,借贷的债主又找上门催钱。在外地打拼了25年,其间几起几落,李志旺辗转泉州、广州、深圳等地,最终在南宁落脚。日子终于一天比一天过的好,在和老李聊天时动情地说:“小孩子真得好好念书,以后才不会像我们这样辛苦,每当看到家乡山水阡陌房屋的图片时,就很想回家看看,可为了生计又不能常回家。一年回家多半是春节,在家也只能呆10天半个月的”,从他的语音中,老李感觉出他的缺憾,可怜游子思乡心,如果不是当年迫于生计无奈辍学,如今应当是另一番光景了吧。

时光荏苒,世事变化,只有梦中老家山川依旧。

又是一个明媚阳光的金秋早晨,喜鹊在树梢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老李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老乡亲兴高釆烈地告诉老李她的孙子被大学录取的消息。欣喜之余,感慨油然而生,仙游山人,三代人的大学梦终归圆了。

奋斗最美丽,劳动最光荣。谨以此文,致敬勤劳厚道的仙游山乡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