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宜其室家——經典周南裡古人的家庭婚戀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關雎》裡的君子愛慕淑女,即便是求之不得也是哀而不傷,從始至終都是寧靜平和以及對美好的追求。

新嫁娘想要回孃家去看望父母,從稟告公婆到分類洗衣都透露著知書達理、淳樸勤勞,《葛覃》裡的新嫁娘有禮而勤勞,內心的快樂躍然紙上。

把盛放卷耳的筐子放在道旁,張望遠在戰場的丈夫,問君歸期未有期,一個妻子對丈夫滿心的擔憂、思念與期盼,便在《卷耳》的字裡行間洋洋灑灑。

大丈夫高大有禮,小女子溫婉賢淑,一對璧人在《樛木》裡將他們的互信互愛的愛情和相處方式跨越時空演繹千年。

用螽斯這樣的小蟲蟊,嗡嗡振翅,來開啟人們對婚姻多子多福的美好祝願,《螽斯》真可謂是別緻而有新意。

對於女子,所有的美好,包括品貌、婚姻祝福等,都在《桃夭》實現了美學的高度統一。形貌端麗、品行上佳、聰穎明慧、福運連連,這應該算是上天的寵兒了。

在刪選詩經的時候,孔子將《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這六篇,放在整個詩經總集的開端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孔子問禮,推崇周禮,以周南為國風起始。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前六篇為整個詩經全集的切入點,可見在孔子心目當中家庭在倫理和政治上重要地位。

先有禮儀之家而後有禮儀之邦,正確的婚戀家庭觀是成就禮儀之家的前提。哀而不傷,驕而不淫,夫妻和順,孝敬長輩,友善兄弟,和睦鄰里,《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所反映的這種淳樸自然的家庭婚戀觀正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

關關雎鳩,宜其室家——經典周南裡古人的家庭婚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