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自己的性格或三觀是有問題的,該怎麼辦?

唯美短句精選


我不知道你對於性格和三觀是怎麼界定的,而對於有問題又是怎麼界定的?

世界本就是豐富的,人和物種也都是多種多樣的,正是因為多樣世界才顯得精彩。當然生而為人,我們有最基本的認為正確和道德的東西,但是人的性格有沒有好壞之分,人的三觀究竟怎樣才算是正確?這個問題我想不是一句兩句就能夠界定清楚的。

只能說也許你覺得你的性格中有不好的一方面想要去改變。那麼我認為,要想去改變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性格,它和你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可以說性格不是一時一日形成的,所以說想要去改變性格也不是一時一日的,需要慢慢的養成。我認為對於性格的改變和養成,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和閱歷。讀的書多了能從別人的經驗當中去吸取精華,你的人生閱歷多了,能夠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這些對於一個人的性格的養成和改變都是有積極作用的。

至於說一個人的三觀,這就是更大的概念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看過世界怎麼形成世界觀?沒有經歷足夠豐富的人生,何以談人生觀?沒有經受過價值的不斷衝突和考驗,又何來價值觀?

所以說一切的問題解決的方法總是在路上。去經歷,從中去找到答案。


尚美陳


1.多走路

這裡的路是指與人交往的路,既包括了走出小圈子與更多的人交往,又包括與人交往時性格與三觀不同所走的矯正和堅持之路。

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生來成聖,因此,我們想要完善自己的性格,就必須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學習。

要想改正自己性格與三觀上的不足,首先,我們需要發現不足之處。唐太宗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足,但想要改正,身邊必須常常有“鏡子”。借鑑他人好的地方,堅持自己好的地方,這樣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才能做到古人所說的“成人”。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總是以一面或者幾面鏡子自鑑。因為每個鏡子的位置固定,我們只有通過不斷找尋不同的鏡子才能看到自己其他地方的優點與不足。

當然,“鏡子”不僅僅能照到對立的東西。就像我們在討厭別人做法的同時,也會想到自己可能也會有類似的做法,我們在看到他人做出令人振奮與欣喜的選擇時,我們可能也會想到自己的優越之處。在與他人對比,與集體對比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找到一條糾正自己的道路。邁著步子去體會路上的“每寸泥土”,才能不斷改正自我。

而在糾正錯誤時,我們要多看,多聽,多做,而少說。詢問是可以的,可是當爭執時,站在錯誤的立場上總使人難堪而失去了自省的機會變成他省。

2.多讀書

讀書使人明智。這個智不僅是科技文化知識,也是人生道路的哲理。

對於實體書,尤其是名著而言,裡面的三觀與正面人物的性格,都是為世界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從自身的豪情傲骨到與他人的友情和愛恨,一萬本名著有一萬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這些雖然是虛構的人,也足夠我們學習一生了。

更重要的一方面,書籍能夠對我們在他人身上學到的東西進行補充與評判。

3.正確認識網絡言論

在當今社會,網絡總容易引起三觀之戰,一般情況下兩大甚至多大陣營人數眾多,我們就不能夠明確正確的三觀了。如此,只有靠前人在書中寫作積累的經驗,我們才能確定正確的理論。

網絡是一個影響三觀的地方,魚龍混雜的環境讓很多意志不堅定的朋友偏移錯誤。很多朋友在看到言論集贊眾多就下意識地跟隨,順便把該言論也看進腦子裡,但由於網絡上的“言論自由”,其正確性確實有待考量。因此,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網絡的言論,一定不能被隨意左右。





小木驢


你以知道了自己的問題,這還是問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