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產業轉變:新產業新模樣!

凡事都有利弊,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這次疫情也是如此,有壞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表面上看,疫情破壞了我們的目前經濟狀況,企業破產,員工失業。但它同時也催生了許多新產業以及產業的新形態。

據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報道,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國經濟展現出巨大韌性,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應對疫情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疫情之下的產業轉變:新產業新模樣!


疫情之弊:破壞社會經濟

疫情的來臨,使得我國人民不得出行,在家隔離,這一現象進而導致了整個社會經濟遭受破壞,即使我國出臺許許多多的刺激經濟的政策,但細心的網友就會發現,各行各業還是受到巨大的重創的。


疫情之下的產業轉變:新產業新模樣!

  • 餐飲業,那些飯館全部關門整頓,沒有收入來源
  • 養殖業面臨銷售不出去的局面,還要每天付出養殖成本
  • 影視行業線下影院都關閉,沒有經營收入
  • 旅遊業無人問津,即使開業也是諸多限制。

在疫情下,眾多行業無法維持自已的形態,餐飲業無法保持自已的門店經營,眾多企業無法保持在公司辦公的工作形態,零售業無法保持自已的經營形態。這就是疫情之弊,讓社會經濟遭受到破壞。

疫情之利:催生新產業新形態

正所謂“不破不立”,在社會經濟遭受如此大的重創的同時,也催生許多的產業以及新形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迅速“補位”,雲端互動、數據拼單、借網絡直播帶貨、靠工業互聯網轉產等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形成發展新動能。

  • 線上下單、線下配送

在疫情下,配送產業開始蓬勃發展,零售業被倒逼發展成線上銷售新形態,線上下單,通過專業人員配送,安全快速。與快遞產業不同的是在時間人力上更少,相對而言,快遞產業在時間上比較久,其次在送達路上,是通過大貨車裝載卸貨送達消費者手上,而這新發展起來的配送產業更趨向快速,直接專門人員拿貨物,然後送達消費者手上。

疫情之下的產業轉變:新產業新模樣!


  • 線上會議,在家辦公

眾多行業都開始了遠程辦公模式,在家開始遠程會議,通過網絡即可傳達會議內容,無需面對面交流。這相對以前指定到會議室開會的方式,可真是輕鬆了不少。

疫情之下的產業轉變:新產業新模樣!


  • 共享經濟,再創輝煌

這次疫情更是催生了共享經濟新模式:共享員工。先前是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現在發展成共享員工模式,受這次疫情影響,眾多企業受損,員工無法安置,而對於抗擊疫情的企業,員工緊缺,共享員工模式剛好解決了這一問題。

疫情之下的產業轉變:新產業新模樣!


“受疫情影響,一些家居企業訂單量下降,勞動力富餘。而健康食藥企業訂單量猛增,用工緊缺。”浙江湖州安吉縣經信局局長高安兵動了“共享員工”的腦筋。經過深思熟慮,一份臨時用工借用支持協議出爐了,包含借用時限為3—4個月、勞務關係不變、租借企業1年內不能僱用借用員工等條款。

凡事看利弊

凡事都有利弊的,疫情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只專注於疫情的弊端,是無法發現社會的前進方向的,上帝給你關了一道門,又開了一扇窗。線下面對面交流就是那道門,線上發展就是那個窗口!


疫情之下的產業轉變:新產業新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