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30載衣缽傳承,百年不遇新樹種!

在世界生態史上,除了中國,沒有一個國家,在全球森林資源總體下降的大背景下,能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森林面積與森林蓄積量的“雙增”,交出速生人工林面積世界第一的答卷!然而十三五規劃提出2017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至2022年木材缺口將達2億立方米。大面積營造人工用材林已十分迫切,尤以速生樹種的種植,成為現階段的剛需!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實驗室

中國森林面積小,資源數量少,地區分佈不均。1990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246億公頃,人均面積約0.107公頃,而全世界森林面積約40.19億公頃,人均面積約0.8公頃。中國森林覆蓋率12.98%,而全世界森林覆蓋率為31%。中國森林蓄積量91.4億立方米,人均約8立方米,而全世界森林蓄積量約3100億立方米,人均約72立方米。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山區人民積累了豐富的造林、營林經驗,培育了大面積的人工林,特別是南方山區的杉木 林和竹林。中國森林總蓄積量為97.8億立方米,佔世界森林總蓄積量的2.5%。世界人均擁有的森林蓄積量為71.8立方米,而中國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8.6立方米。

品種介紹

泓森槐,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刺槐屬(Robinia),落葉喬木。是通過大量表型選優、多年多點無性系測定和區域性試驗,用數量指標、形質指標及抗性指標綜合評定篩選出來的優良速生槐樹。托葉刺小而軟,前兩年有刺,三年以後刺基本脫落;葉色濃綠,花白色,清香怡人,環境效果好。它生長快, 幹形好,抗性強, 材質好, 其花、樹皮、樹葉均有用途,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優質速生用材樹種。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泓森槐有一定的抗旱、抗煙塵、耐鹽鹼作用。適生範圍廣,是改良土壤、水土保持、防護林、“四旁”綠化的常用樹種。在年平均溫度8—14℃,年降水量600—1000mm的地方,刺槐生長良好,幹形通直。可作為行道樹、住宅區綠化、水土保持、荒山造林先鋒樹種等。

泓森槐生長迅速,木材堅硬,紋理細緻,耐水溼,抗腐朽,易燃,熱值高,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和能源樹種。可做為礦柱及建築用材,也是製作傢俱,木地板的優質原料。耐磨抗衝擊,抗壓力強,是房屋橋樑、建築、礦柱、機械車船製造、加工各種工具等的優良用材。

現在全國造林樹種單一,土壤地力衰退嚴重,而營造泓森槐混交林可大大改良土壤,根瘤菌,能固氮,落葉可肥土。用榆樹、楊樹、柳樹等混交,長勢都會更好。泓森槐根系發達,具根瘤,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故其耐瘠薄、耐旱性優於楊柳科品種,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較正常生長。泓森槐的具有固氮特性,是一個很好的混交林樹種,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其他混交林樹種快速生長。

品種市場前景廣闊

鑑於泓森槐的物候特性,推廣區域廣,市場容量大,用途廣,造林經濟價值大,市場空間廣闊。此品種耐旱、耐瘠薄、速生性好,且病蟲害較少,既能在楊柳科品種地區發展,又可填補楊柳科不能適應的丘陵崗地種植的空白。因此,此品種為不多得的速生用材林的優良品種。

木材品質特性

泓森槐是優良的礦柱材,木材纖維呈犬牙交錯排列,超極限壓力破壞時,持續時間過程較長,當遇到破壞壓力達到70%時,犬牙交錯排列的纖維木材,就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警戒聲,隨著破壞壓力的加大,警戒聲也隨之加大。

泓森槐木材具有耐水溼抗腐朽的特性,在泓森槐的早材導管中,有大量的侵填體,導管內缺氧,抑制了菌類的生長,泓森槐心材很寬,耐水溼耐腐力強。即使不用防腐處理,在土中、空氣中或水中幾十年不會腐爛。適用於木工、水工、造船、海帶養殖等用材。

泓森槐是硬雜木,材質重而堅硬,順紋抗壓650kg/cm²,木材氣乾重0.792-0.871g/cm³,高於臭椿、桑、國槐、銀杏、側柏、香椿、竹柳等樹種。刺槐木材耐磨性好,其徑面硬度為809kg/cm²。適用於地板、滑雪板、鋪路等。刺槐木材抗衝擊強度為0.789-1.051kg·m/cm²,超過沖擊強度較大的麻櫟(0.656kg·m/cm²)。適合作橋樑構件、機械構件、車輛、運動器材等。

工程項目推動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在過去一萬年流失的世界森林當中,有一半是在過去80年中毀壞的,而這80年中對世界森林的毀壞又有一半是發生在過去30年之中。在1997年,世界資源研究所記錄,全世界只有20%的森林仍然能保持著原始森林的原貌。75%以上的這些完整的森林,在於這三個國家俄羅斯的寒帶森林和加拿大的寒帶森林和巴西的熱帶雨林。根據2006年3月2日綠色和平發佈的世界森林地圖,用衛星圖像對全球森林進行了評估,發現地球上只剩下10%的陸地面積是未受侵擾森林。148個森林帶範圍內的國家中,有82個國家完全失去了未受侵擾的原始森林,而世界森林中未受侵擾的原始森林主要由兩種森林類型構成:熱帶雨林和北方針葉林,其中49%是分佈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亞太地區的熱帶森林,另外44%是分佈在俄羅斯、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廣袤大陸的針葉林。

中國會不會出現下一個樓蘭,長江會不會成為下一條黃河?強烈的生態憂患轉化成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種樹、就種泓森槐!唯有種樹,才是生存法則!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政策支持

改革開放同時,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在西北、華北、東北建設大型防護林,拉開了我國林業以工程形式組織開展大規模生態建設的序幕,也標誌著生態建設自此成為林業的主要任務。三北工程實施以來,累計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增加到13.57%。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長江流域國家儲備林、低質低效林改造、一帶一路生態建設、三北防護林、精準滅荒、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荒漠化治理、楊樹桉樹置換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穩步實施。

2017年,全國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累計完成造林1.03億公頃。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雙縮減”,土地沙化面積由20世紀90年代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全民義務植樹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確立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總方針。兩個月後,在鄧小平的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1981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次年,國務院頒佈《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將群眾性植樹活動首次以國家法定形式固定下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自此在中華大地風行。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各行業、各領域、各人群積極投身植樹造林的浪潮中。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為適齡公民履行植樹義務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如今,中國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已成為世界上參加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聲勢最浩大、影響最深遠的一項群眾性運動。37年來,全國適齡公民累計155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705億株(含折算株數),推動國土綠化取得巨大成就。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脈動,綠色在中國大地渲染開來,國土生態狀況明顯改善,林業發展方式實現了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保護修復為主的轉變。經過幾十年大規模造林,我國主要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嚴重地區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了遏制。

產業應用

速生林的應用,既改善了生態,又滿足了生產、富足了生活。

2017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7.1萬億元,40年來提升近400倍,使我國成為林產品生產、貿易和消費大國。木本油料、森林旅遊、竹藤花卉、經濟林果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推動各地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了社會就業和農民致富。目前,我國山區農民純收入的20%來自林業,重點地區超過50%。

通過開展國家森林城市、綠化模範城市、生態文化鄉村、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實現百姓“身邊增綠”。目前,全國已授予國家森林城市165個、全國綠化模範城市113個,越來越多的森林小鎮(村莊)、森林(溼地、沙漠、地質、海洋)公園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更良好的生活環境。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到2035年全國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26%。為此,每年必須完成造林任務733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要保持較大比重。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是新時代賦予林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後要以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為主攻方向,著力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努力增加森林資源總量,著力提高森林質量,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到2035年達到26%,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第一速生硬材樹,世界無人承認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