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宋朝是歷史上著名的盛世王朝,作為一個“最富有”的朝代,宋朝也同樣將“仁政”的理念,詮釋到了極致。宋代時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殺士大夫,而這一飽受讚揚的規定正是來源於宋太祖所立的“太祖誓碑”。“太祖誓碑”究竟是什麼?它如今又是否能流傳下來?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公元960年,後周將領趙匡胤受命出兵抗擊北漢,卻在陳橋驛之地上演了一場“黃袍加身”的戲碼。在此之後,趙匡胤逼迫後周恭帝禪位,成立了北宋王朝。作為一代雄主,趙匡胤依據宰相趙普的策略,以“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方式,陸續平滅了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實現了國內大部分的統一。

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正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趙匡胤深感創業之艱難,唯恐後世帝王子孫守不住基業,隨即便親自立下了“太祖誓碑”,將其立於太廟之中,以此訓誡子孫為政不可越軌。

據《北狩見聞錄》所載:“(太祖誓碑)高七、八尺,闊四尺餘,上刻誓詞三行:一為“柴氏(周世宗)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太祖於文中明確指出,後世君主要以仁政為主,不得對柴氏子孫、王公大臣隨意殺戮,一旦違反,老天爺都會“咔嚓”一個雷殛死你。

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北宋末期,國內發生了一場天大的浩劫,靖康二年,南下的金軍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將宋徽宗與宋欽宗以及后妃、宗室等人全部俘獲,並押往金國的都城。在輾轉途中,宋徽宗被金帝侮辱性的封為昏德公,最終囚禁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之中。

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宋徽宗為了能夠鹹魚翻身,重回故國,他在書信中反覆叮囑已經逃回臨安的宋高宗趙構,命其不得忘記“太祖誓碑”,嚴守其中之告誡。不僅如此,宋徽宗甚至還將靖康之恥的責任推給兒子宋欽宗,稱其在位時誅殺王黼、朱勔、童貫等人的做法違背太祖誓約,最終為自己種下瞭如此惡果。從此處來看,宋徽宗的悔恨之語中似乎間接驗證了“太祖誓碑”的真實性,這也證明,至少在北宋末期,太祖誓碑應該還存在於世。

可是一個問題出現了,這塊被宋代統治者極為看重的石碑,究竟為何神秘地消失了呢?對於太祖誓碑的下落,如今的學者存在三種看法:

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一部分專家認為,太祖誓碑對於宋代統治者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來說,太祖誓碑是統治者籠絡臣民的一種手段;另一方面來講,它同樣是宋朝歷代帝王“敬天法祖”的標誌,故此來說,南宋諸君都會視其為珍寶。唯一的可能性,便是金國滅亡北宋之後,太祖誓碑被有目的性的轉移,後被元朝的統治者所毀。

另一部分專家則認為:太祖誓碑的存在,對宋代皇室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為了怕被元朝統治者毀掉,還有可能是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後,有宋代的遺老遺少將其藏匿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專家提出觀點,認為所謂的太祖誓碑根本不存在,它的出現,完全是後人對趙匡胤立下不殺士大夫誓約概念化的總結。

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這一觀點的提出似乎並不符合主流,但是相關專家還是給出了幾點證據,並將此碑“不存在”的理論證據落到了實處。

首先,作為宋代“敬天法祖”的典型,向來講究“以孝治天下”的帝王們會將其列為至寶。太祖誓碑上的內容,不但能夠很好地展現帝王之德行,更能拉攏下層官員與百姓,令其感恩戴德,故此來說,宋帝不應該對其加以隱藏,而是昭示天下,詮釋王朝統治的合法性與寬容性。

其次,我們在前面已經闡述過,宋代“不殺士大夫”的仁政,歷來為後世所稱讚。如此誓言的存在,應該是確鑿無疑的,但作為實物的太祖誓碑卻似乎不存在,它只是宋人對於故國的一種精神寄託。

在傳說中,宋太祖誓言碑藏於太廟,為何沒有流傳下來,原因有三點

最後,在宋史學家查閱了大量史料之後,驚奇的發現,關於《太祖誓碑》的記載,只出現於兩本古籍中,它們分別是《避暑漫抄》與《北狩見聞錄》。可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兩本書都是小說、散記類型的不嚴肅作品,其內容多是道聽途說,內容上更是充滿了誇張與神化,並非《史記》一類的真實記載,故此其可信程度仍然存疑。

時至今日,關於太祖誓碑的存在與否問題,仍然是史學界的一個未解謎團,至今未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小編還是相信,隨著更多文物的出土,以及諸多專家的深入考證,這一謎題終將會被徹底揭開。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