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濟“新常態”?

什麼是經濟“新常態”?

“經濟新舊動能切換”一詞已經耳熟能詳,但其中所蘊含的內涵和本質究竟如何?本文作簡要分析。

1、何為經濟?

首先認識下什麼經濟,經濟其實就是我們各行各業生產的成果總和,所以開飯館的、寫代碼的、寫報告的、蓋房子的,都是經濟的一個子集,把這些加總起來就是一國的經濟總量,然後把今年生產的量與去年生產的量做一個增長率就是經濟增速,比如GDP增速6.8%。

2、經濟分析的兩種思路

經濟學理論上,關於經濟的分析框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總需求的分析框架,二是索羅增長模型的供給分析框架。

(1)總需求的分析框架

由於經濟中各行各業相對繁雜,為了研究和統計的方便,我們把經濟行業分為28個行業,比如煤炭行業、鋼鐵行業、化工行業、交通運輸行業、房地產行業等;

更進一步,由於煤炭行業是為了生產鋼鐵和發電而生產,鋼鐵行業是為了生產鋼筋用於房地產行業,於是就會形成一條產業鏈“煤炭——鋼鐵——地產”,由於房子被人買走了,算作是消費掉了,那麼便不再對應下游行業了,這樣根據行業鏈條的情況,可以把行業分為上、中、下游;

於是,經濟分析就變成了分析上中下游28個行業的過程,但由於上游服務與中游、中游服務於下游,那麼下游的好壞就影響了所有的產業鏈條,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們分析經濟直接去看終端需求的好壞來分析整個經濟的走向。

我們通常說的“總需求分析框架”基本上符合這一思路,總需求的公式為“經濟=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淨出口”,就是看最終需求的情況來衡量整個經濟走向。比如,2019年消費偏弱、投資下行、出口不足,經濟下行壓力。

(2)索羅增長模型的供給分析框架

下文再作分析。

3、舊動能

在總需求的分析框架下,當一國經濟出現不好的時候,政府的行為很簡單,通過增加政府支出的額度,來刺激最終的需求,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的好轉。

比如,2009年四萬億刺激,鐵路、公路、機場,那麼修建基礎設施便會需要鋼鐵和煤炭,於是不少的產業鏈在整個最終需求的刺激下就好起來了,於是“企業產生利潤——居民產生收入——居民收入增加導致居民消費增加——食品、旅遊、交通運輸行業也就起來了”;比如,刺激房地產市場,居民形成快速增長的房屋需求,同樣帶動不少產業鏈回升,經濟同樣起來了。

這樣的思路下,由於2009年之後,全球經濟的不足,中國經濟在出口方面下降的很為明顯,為了防止經濟總量的快速下行,於是房地產和基建作為主要的調控手段,大量彌補了出口缺失的部分,但由於最終需求結構的調整,對應到中上游行業的經濟比重同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形成了穩固的“舊經濟體模式”。

4、但是,最為致命的一個問題是,“舊經濟模式”可以永久轉動嗎?答案很顯然是不能的。

試想一個持續發展房地產的經濟體,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其他行業越來越差,因為房地產行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房價的持續上漲,但房價上漲會帶動房屋租金成本的上漲,其他行業的成本中很大比重是房租成本,意味著其他行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窄,最終地產對所有其他行業擠出,經濟結構越來越惡化,這是其一。

5、供給分析——全要素生產率

其二,持續發展房地產不行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停滯。

現代人的物資生活之所以要遠勝於100年前,最核心的原因在於,現代人一天能生產100個麵包,而之前的人一天只能生產1個麵包,所以,現代人可以只工作半天生產50個、然後吃掉25個、剩餘25個拿去與電影工作者換一張電影票,於是人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

所以,前提在於,現代人一天可以生產100個、百年前只能生產1個,要想未來比現在生活的更好,就要保證未來一天可以生產1000個。

如何做到呢,這裡可以藉助“索羅增長模型”來便於分析。

索羅增長模型中,經濟生產量=係數*人力*資本,對應於,人均生產量=係數*人均資本,當人均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提高這個係數便是最佳的方法。

這個係數便是我們所說的全要素生產率,粗淺解釋就是,我們投入1天的勞動、1元錢的設備、可獲得的錢數。

怎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呢?以前都是手工針紡織、後來發明了織布機,以前都是人工挖坑、後來發明了挖掘機,以前都是騎馬趕路、後來發明了汽車火車飛機,以前都是寫信傳遞信息、後來發明了網絡郵件和微信,效率便提高了。

所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在於,創新和有用的發明。

回到“為什麼不能持續發展房地產”的問題,在整個經濟都依賴於房地產的情況下,我們唯一會去創新的就是如何把房子越蓋越好、越蓋越便宜,因為這樣可以盈利。

但是,如果你是創新改進了一個機器,機器效率更高了,可以由每天生產100件衣服、提高到每天生產120件衣服,但這20件衣服多掙的錢還彌補不了房地產租金上漲的成本,於是,其他行業也便難見創新了,長期看,其他行業的企業都轉去做房地產了。

於是,持續發展房地產的結果,便是房子越蓋越好,房地產企業相關產業偶有發明,但最終一國僅發展了房地產行業,如果房地產可以出口與其他國換其他的產品,也可以自循環,但房地產並非可貿易品。

所以,結合以上兩點,持續發展房地產,其他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難見提高、以及長期會被房地產逐步擠出消失,經濟結構嚴重惡化,最終,當所有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基本上窮困潦倒的時候,房地產行業也難再有購買需求,房地產經濟終結,整個經濟體便不再留有一片沃土。

5、新動能

由於房地產經濟持續時間越長,經濟結構扭曲越嚴重,之後再去調整經濟結構的難度越大,於是,為了防止房地產經濟走到終點的那一天,便需要儘早脫離這一路徑。

以上,便是政策為什麼反覆強調“房炒不住”、高舉“科創板”的原因。

領導心中的圖景:政府希望看到一個地產被壓制、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的面貌,那個圖景裡有各行各業創新和效率的不斷提高,那個圖景裡有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工作效率和工作熱情的迸發,那個圖景裡有經濟的繁榮向上,那個圖景裡有長安的百年盛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70%以上的行業鏈仍癥結於地產、當科技企業的發展只是星星之火,我們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地產支柱產業的信仰被人們終於放棄、等待科技企業的發展成為燎原之勢,那個時候,百年盛世、A指一萬點。

6、資產配置

辨清當下經濟、歷史、政策的定位,作為資產配置和投資決策的起點,進而對政策、A股、地產、債市、商品做出判斷。

因為看見、所以相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