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顺帝刘保去世之后,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换了三个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士大夫集团与外戚集团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的地步,以士大夫集团的完败告终。
公元145年,一帮官员或前官员上书弹劾某高级领导干部,奏书说:
此公假公济私,表面上看好像正人君子,实际行为却非常邪恶、龌龊。他离间皇上与亲戚的关系,却自己培植党羽。他举荐的干部,全是他的门人学生;他任用的干部,都是亲朋故旧。这些人,有的向他大量行贿,有的跟他是姻亲关系,在朝廷干部部门登记在册的就有四十九人。更可气的是,此公竟然广选商贾之徒,用这些生意人补官员的缺。生活奢侈,车马豪华。先帝(冲帝刘炳)去世,尚在出殡之中,路上百姓都伤心哭泣,此公却涂脂抹粉,搔头弄姿,仿佛游园玩乐,竟无半点伤心之态。先帝的陵墓还没建好,他就开始更改各项制度,把好的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把过错全部推给皇上。驱逐旧臣,使他们不能参加葬礼。所谓作威作福之辈,没有能超过此公的。儿子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连累父母,臣子最大的罪行莫过于诋毁君王。此公之罪,罪不容诛!
弹劾李固的其他问题,比如任用商贾,注重仪表,生活奢侈,等等,史书上没有明说,但是我觉得未必都是空穴来风,恐怕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子,我们不作深究。
太尉李固为什么会被弹劾呢?我们倒车回去看看。
公元144年,八月六日,顺帝刘保去世,太子刘炳即位,是为冲帝,年仅两岁。尊梁皇后为皇太后,临朝主政。
八月十三日,任命李固为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并录尚书事(掌管宫廷机要)。
衣赐履说:顺帝刘保的大舅子、大将军梁冀,恨透了李固,断不可能同意由李固任太尉,还与自己“并录尚书事”。因此,我推测李固任太尉,可能是刘保的遗诏。
五个月后,公元145年,正月六日,冲帝刘炳死了,满打满算也就三岁。
皇帝死了,不算太严重的事儿;但皇帝没有接班人,这事儿就严重了。当时,扬州(安徽省中部及江南地区)、徐州(江苏省北部)地区民变闹得挺凶,梁太后认为宣布皇帝死讯恐怕造成混乱,就给李固等人下诏,打算等征召的亲王们抵达洛阳后再宣布。李固反对,他说:
皇帝虽然年少,那也是天下之父。皇帝驾崩,人神都能感应到,臣子岂能掩藏君父的死讯?当年,秦始皇死在沙丘,胡亥、赵高秘不发丧,最终害死扶苏,以至秦朝灭亡。近来北乡侯去世,阎太后的兄弟和太监江京等人也是秘不发丧,这才导致孙程等人起事。这是天下之大忌,万万不可如此。
实际上,李固们错了。
梁太后还是比较厚道的,听从了李固的建议,当天晚上就发布了冲帝去世的消息。征召清河王(首府甘陵,山东省临清市)刘蒜、勃海王(首府南皮,河北省南皮县)刘鸿的儿子刘缵(读如钻,上声)到洛阳。
刘蒜这个人,个性严肃,行动举止,都有规矩,大臣们觉得他像皇帝,大多支持由他继皇帝位。
李固对梁冀说:
如今立帝,应选择年高有德,能亲自主政的人,希望将军从大局着眼,学习周勃立文帝、霍光立宣帝,而不能像邓太后、阎太后利用君主幼弱的做法。
衣赐履说:如果史书记录属实,我觉得李固肯定是一脑袋豆腐渣子。明摆着梁家要向邓太后、阎太后学习,立个小皇帝,然后继续把持朝政嘛。梁冀疯了才会立刘蒜。从刘蒜被士大夫集团提议为皇帝候选人那一刻起,他就变成一个扎扎实实的倒霉蛋儿,开始了他悲催的“陪考生涯”。
梁冀心里啐了李固一口,一扭身,到宫里和老妹子梁太后密谋一番,决定立刘缵为帝。
正月二十五日,封刘缵为建平侯,当天,即天子位,是为汉质帝,年方八岁。
陪考生刘蒜,被遣回封国。
梁太后当朝,对三公还算尊重,李固经常提个意见建议唔的,梁太后大都采纳。李固对那些黄门太监,一概排斥,天下人都希望政治走上正轨,但梁冀对李固则非常恼火。顺帝刘保时期,任用官员极为随意,不按规章制度来。李固于是彻查这帮来路不明的家伙,前前后后上奏免掉了一百多个这样的货色。这些人对李固咬牙切齿,就迎合梁冀,共同写了一份奏章诬蔑李固,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篇。
奏书呈上,梁冀请太后批转下面审理,好把李固往死里整。不料,梁太后对李固颇为信任,就把奏书扣下了,李固得以不死。
衣赐履说:这份儿奏书的主笔马融,是伏波将军马援的侄孙,当世的大儒,著作等身,徒子徒孙众多,且颇有些才智超群之士,后世名声显赫的卢植、郑玄,就出自他的门下。马融不是李固的菜,李固也不是马融的菜。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士大夫集团确实是高度分裂的。
史称,汉质帝刘缵极为聪明,当皇帝没几天,就把梁冀是什么货色看得一清二楚。有一次朝会之后,刘缵对着梁冀的背影,说,此跋扈将军也。这话很快传到了梁冀耳中,搞得梁冀后背发冷,就想早除后患。
闰六月一日,梁冀派人给刘缵呈上加了鸩毒的煮饼。刘缵吃过之后,痛烦闷苦,派人把李固找来。李固进去,上前问道,陛下怎么得的病?
刘缵此时尚能说话,说,吃了煮饼,现在腹中闷得很,找到水来还可活命。
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恐怕呕吐,不可饮水。
话未说完,刘缵就死了。李固伏尸号哭,出宫之后,立刻弹劾御医救护不力。梁冀害怕事情泄露,对李固更为痛恨。
衣赐履说:古时,把面食都称为饼,蒸饼,就是馒头;煮饼,大约就是面条或片儿汤。我真没想到,皇上用膳,竟然如此简单。
关于刘缵之死,我觉得非常可疑,下一回,我们专门讨论。
皇上死了,赶紧再立一个吧。李固联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给梁冀写信,建议召开会议讨论皇位继承问题。
梁冀于是召集三公,中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以及列侯开会,共同商议立嗣问题。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再次力推清河王刘蒜,他们认为,刘蒜是德智体美劳五好青年,与皇家的血缘也近,应立为嗣(章帝刘炟——千乘王刘伉——乐安王刘宠——清河王刘延平——清河王刘蒜。刘蒜是刘缵的堂兄)。
先是,蠡吾侯刘翼去世后,儿子刘志嗣位。梁太后想把妹妹嫁给刘志,就征召他进京。刘志到达洛阳,刘缵恰好死了。梁冀寻思,刘志是自己的妹夫,比那个刘蒜靠谱多了,就想立刘志为帝,但是,其他人全都反对,一时争执不下,暂时休会。
当晚,一个重要人物拜访梁冀,决定了东汉王朝的走向。这个人,是太监曹腾。
没听说过?
曹操听说过吗?
对,曹腾是曹操的祖父。
什么?曹操的祖父是个太监?太监怎么会有孙子?
对,曹腾是个太监,收养了一个儿子叫曹嵩,曹嵩不是太监,生了儿子曹操。
曹腾在两汉太监史上,是一个顶尖的角色,前后服侍过五任皇帝,不但千年不倒,关键是口碑还特别好,而且是在士大夫集团中的口碑很好,当太监当到曹腾的地步,还真不算给曹操丢人。
曹腾对梁冀说:
你们老梁家,几代都是皇亲国戚,大权在握,你家的宾客众多,难免有胡作非为的。清河王刘蒜,那是出了名的为人严明,如果他当了皇帝,那么你们老梁家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依我看,还是立蠡吾侯吧,你家的富贵可长久保持哩。
衣赐履说:曹腾为什么要趟这个混水?有两个原因:第一,曹腾与刘蒜有过节。早先,曹腾曾经拜谒过刘蒜,刘蒜对曹腾很没有礼貌,伤了曹太监的自尊,此番,曹腾当然不想刘蒜登基。第二,立一个皇帝,出了大力,还是出了力,还是没有出力,这个差别可就大了。曹腾在历史转向的关头,总能选对孝忠的对象,实在是目光如炬。顺帝被贬为济阴王时,他是顺帝的人,顺帝执政二十余年,对老曹信任有加;此番,桓帝还是蠡吾侯,他又提前表忠心,这样的人,养出曹操来,就合乎历史逻辑了。
梁冀对曹腾的话,深以为然。第二天(闰六月二日),继续开会,梁冀上来就杀气腾腾,言辞激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以及其他官员,一看形势不对,纷纷表态,唯大将军之命是从。支持刘蒜的,就只剩下太尉李固和大鸿胪杜乔了。梁冀脸一黑,厉声说,散会!拂袖而去。
闰六月四日,梁冀说服老妹子梁太后,免了李固的职务。
闰六月五日,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梁冀共同主管宫廷机要;擢升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绍、袁术的爷爷,老袁家四世三公,袁汤是第三世)。
闰六月七日,蠡吾侯刘志继位,是为汉桓帝,时年十五岁,梁太后继续临朝听政。
公元147年,十一月,清河人刘文、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人刘鲔(读如伟)打算立刘蒜做天子,阴谋泄漏,二人被处决。有关官员弹劾刘蒜,刘志贬刘蒜为尉氏侯,放逐到桂阳(湖南省彬州市),刘蒜自杀。
衣赐履说:刘蒜,真的是标准的倒霉蛋儿。看起来似乎两次差点当了皇帝,实际上根本没戏,不但陪考两次,最后还是死在了这件事儿上。因此,我判断,这个刘蒜,在政治斗争中不过了了。刘蒜陪考了一次之后,居然还弄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看不出李固之辈必败无疑,在没有搞掂梁冀的情况下,居然第二次向皇位发起冲击,说实在的,就是一个政治白痴。
梁冀利用此次机会,诬陷李固与刘文、刘鲔是同伙儿,关入大狱。李固的门生故旧大力营救,梁太后下诏释放李固。
李固出狱,京城大街小巷,所有老百姓都高呼万岁。梁冀大为震惊,岂能让他活着!于是再向梁太后力奏以前的事,终于将李固诛杀,时年五十四岁。
衣赐履说:此一役,外戚集团大获全胜,士大夫集团损失惨重,除了太尉李固,另外一个重量级人物,大鸿胪杜乔(后升至司空),也同时遇害。更有大批首鼠两端之辈,投到了外戚麾下。
因为梁冀立的这个桓帝刘志,是两汉最昏的皇帝之一,所以,显得李固们想立的刘蒜,可能好一些。在立谁为帝上,这次,是士大夫集团和外戚集团斗得最狠的一次。东汉的皇帝,非正常继位的比例接近一半,到桓帝为止,共十一位皇帝:
光武帝刘秀;
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和帝刘肇;
殇帝刘隆;
安帝刘祜;
少帝刘懿;
顺帝刘保;
冲帝刘炳;
质帝刘缵;
桓帝刘志。
这十一位爷中,安帝刘祜、少帝刘懿,顺帝刘保,质帝刘缵,桓帝刘志,五个都不是以太子身份继承帝位的。其中,除顺帝刘保为太监所立之外,其他四个,都是外戚立的。也就是说,李固们不管是明知不可而为之,还是想有所突破,作为手中没有实际权力的臣子,想跟太后、外戚争立皇帝,失败是必然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