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我記得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領導要出差,叫小王去買車票,過了十幾分鍾,小王愁眉苦臉的跑進來說“車票賣完了”。領導沒說什麼,安排老王去買車票,過了十幾分鍾,老王回來報告“車票賣完了,目前只有兩種出行方案,一種是飛機,機票是明天一早10點的,預計11點可以到目的地,票價是600元;如果趕不及的話,正好有返程的順風車,今晚出發只需要300元,明天一早7點就可以到達;領導您看選哪個方式比較合適?”


這個故事至少可以說明兩個道理:通常能看到的是員工要多想幾個解決方案;而更加深刻的是,老王清楚領導要他去買票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把“票賣完了”的結果帶給領導,是沒有價值的。


1.做事沒目的是員工的常態

“目的”是一個極其常見的詞,大多數人會輕視它。而這也恰恰是執行層和管理層的行為差異。所有的優秀管理者天生就會不斷反思做這個事情的目的是什麼,而對於執行層,即使是比較優秀的員工,在這方面都有明顯的缺失。


如果我們找到一個優秀的員工問他:你下週要做什麼工作?這個優秀的員工應該能夠不假思索、不查資料、脫口而出的彙報“報告領導,我下週工作安排如下:週一……,週二……”,可以看出這個員工對工作是有心的。實際上,幾乎很少見到有員工能夠做到這一點,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可以理解為這個員工很有計劃性。對於一個這樣比較優秀的員工,如果我們再問他一句話“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呢?”員工的反應通常是什麼?


2.沒有目的的員工不可能校正行動

通常可能有兩個反應:首先可能是愣住了,完全沒想到你會突然冒出這個問題;另一個反應是“工作是這樣安排的呀”或者說“不是你叫我做的嗎?”。這幾種反應都說明一個很真實的問題:員工並不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缺少目的的員工,在執行中缺少了校正自己的準繩。即使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也無法察覺,最後結果有問題了被批評時,又容易感覺充滿了委屈。


3.建立默契的唯一途徑是反覆確認目的

談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我要批評員工,其實員工沒做好是管理者沒教好,說來說去還是管理者的問題。希望員工與領導有默契,還不如要求領導主動去建立默契,在做一個工作之前仔細的向下屬交待清楚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對於提高員工與領導的默契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不是管理者告訴員工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就可以了呢?當然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場景是今天上午才交代完這個事情有多麼重要,下午員工就把這個事情的目的和重要性拋到爪哇國去了。所以對於關鍵工作的目的,基本上管理者要做好“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時時講、刻刻講”的準備


只要管理者一鬆懈,員工就會忘記事情的目的;只要員工一忘記事情的目的,工作進展就會出偏差,事情就無法完成,也會增加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矛盾。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廖衍明:幫助管理者和下屬打通默契的神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