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战疫情——安宁市紧密型医共体“1+2+X”模式建设初见成效

共战疫情——安宁市紧密型医共体“1+2+X”模式建设初见成效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国肆虐,各地医疗机构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生命救援的战斗中,云南省安宁市医共体也不例外。安宁市以基层医疗机构高位统筹推动、紧密融合差异化发展的“‘1+2+X’医共体紧密融合发展新模式”,在这场抗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 对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提出重点要求,推动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在推进县域医共体发展方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安宁市作为滇中产业区西区中心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内新医改政策,从2017年11月开始逐步建立由云南昆钢医院牵头,整合了安宁市人民医院和安宁市中医医院、安宁市基层医疗机构高位统筹推动、紧密融合差异化发展的“‘1+2+X’医共体紧密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了安宁市县域共同体成功运营和长足发展。


高位统筹 落实市委领导下的政府主导作用


共战疫情——安宁市紧密型医共体“1+2+X”模式建设初见成效


医共体建设以前,安宁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8家,其中市属公立三级综合医院1家(云南昆钢医院),二级综合医院1家(安宁市人民医院),二级中医医院1家(安宁市中医医院),每千人拥有病床10.42张,常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住院需求开发饱和,床位供给超标,使用率偏低。就公立医疗机构来看,市属三级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与中医医院功能区分不明显,科室设置重叠,设备配置相互重复,人员队伍庞大,重点科室、特色科室、优势科室不足,学科建设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均。


安宁市医共体建立之后,充分重视,经过深入调研、科学筹划,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立医改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医管会主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分管副市长担任医管会副主任,以落实政府领导、保障、管理、监督四大职责。

强化党和政府的领导地位。医共体所属各医院实行党委/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政府的投入责任,逐步偿还和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提高人员经费补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政策、补齐硬件设施短板、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切实推进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优化部门间协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

因地制宜 建立“1+2+X”模式


高位统筹、升级龙头、盘活存量;集中优势资源,差异化建设,大破大立、兼顾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价值回报;医共体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从县域级向滇中新区级的战略转移,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格局。

共战疫情——安宁市紧密型医共体“1+2+X”模式建设初见成效


紧密融合,差异化发展。各医疗机构紧紧围绕医共体开展业务工作,各医院推行同质化管理,实行差异化发展,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中心,实行“一盘棋”管理模式,三家医院是医共体统筹下的三个各具特色的院区,根据医院各自特色和实际情况统筹发展规划。云南昆钢医院作为三甲综合医院,工作重心不在局限于医疗业务的开展,而是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学科建设和医疗技术提高,以解决疑难重病为主开展业务;市人民医院主要发展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科、门急诊中心、妇女儿童诊疗中心;市中医医院重点发展中医、骨伤、肛肠、皮肤、康复、临终关怀(安宁疗护中心)、医养结合等专业,充分发挥出中医特色。建成了以1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多所医层医疗机构组成的“1+2+X”紧密型医共体模式。

建章立制,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院党政办公会议议事原则和会议流程以及行政查房制度;规范采购流程、“三重一大”管理等。

提升管理和工作效率,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从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等五个方向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新型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共战疫情——安宁市紧密型医共体“1+2+X”模式建设初见成效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安宁市携手望海康信进行信息化系统搭建,从初期三家医院的统一HRP信息化建设到后期协助安宁市完整搭建医共体集团化运营管理系统,全面落实紧密医共体管理下的优绩优酬;建设人、财、物精细化统一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优化内部流程,强化体系内资源整合,做到事中控制和反馈,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从全国范围看,安宁市医共体可以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在运营管理上的典型代表,基础牢,真正实现了医共体的统一、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医共体建设将乡村纳入一体化管理

2、医共体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

3、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

4、医共体内诊疗资源共享

5、医共体内统一岗位设置

6、医共体内统一收入分配

7、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

8、医共体内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此外,望海康信还助力搭建安宁市区域数据中心集成平台,构建政府端与院端及各医疗机构之间上下连通的网络体系,实现数据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搭建安宁市区域医疗卫生监管平台,实现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管,将市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数据纳入数据中心,建立安宁市区域健康数据中心,为安宁健康城市建设打下基础;开发决策支持APP,随时随地查看医共体所属各医院的运营情况和工作量情况;通过全面加强建设信息化体系,逐步建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四级联动”的医疗卫生体系。

此外,安宁市医共体还整合医共体内部医疗资源,推进医共体学科建设,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学科能力;制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连通基层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由医共体基卫部统筹落实,实现优势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充分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三家公立医院患者负担费用控制较好,人均门诊诊疗费用没有增长,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下降,让让病患切实享受到医共体建设的红利;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

抗击疫情 成效突出


紧密型医共体在新冠肺炎抗疫中成效突出。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开始,安宁市医共体在市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高位统筹安排防疫工作,突出表现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一是从医共体层面统筹安排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参与到抗击疫情战中,避免了各个作战,医共体“一盘棋”的高效统筹部署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医疗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全市医疗人员在医共体统一安排下,参与防控和诊治工作,克服了重大防疫工作中人员不均的诸多问题,人力资源实现合理高效利用;三是统筹供应和调配防疫物资。医共体各单位所用的防疫物资,在医共体统筹安排调配下,防疫物资得到充分保障,实现防控物资的合理高效利用。四是医共体在完成市内防控和诊治任务的同时,派出三批共19人支援湖北共战疫情。

未来,安宁市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科学决策机制;集中建设医共体管理中心,强化体系内各级医疗机构人、财、物运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集中化,以优质的核心运营管理能力带动整个医共体的良性发展;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加强建设区域性医学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病理中心等资源中心建设;推进安宁市医养结合;建立区域性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危重症及应急抢救处置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不仅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为广大居民提供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共体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目前,面对全国的新冠疫情攻坚战役,安宁市医共体也将发挥医共体优势,生命救援,义不容辞;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